- 相关推荐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教案
导语:《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二、课前准备
(1)、预习《记承天寺夜游》,借助资料筛选勾画相关信息。
(2)、复习整理有关“月”的诗句。
4、教师课前准备:
1)、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相关视频、音频、图片,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情节内容并不复杂,写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通过描绘一幅庭院月夜小景,借物抒情,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使人真实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让学生由阅读理解分析逐渐过渡到了欣赏评价,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习分析苏轼诗词、散文的内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在新课标理念的熏陶下,他们对新课堂的学习是比较熟悉适应的,已积累了一年的学习经验。但由于所教班级的学生处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意识、知识基础、自主探究能力仍较薄弱,文言文小品又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生疏的内容,加之作者又离他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仔细体会,认真感悟、品味,并对他们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所以应充分挖掘其潜力、互帮互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法学法:
“教学千法读为本”,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通过听读、个别读、齐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培养语感、加深理解、促进背诵。且文章仅80余字,适合反复吟咏,以至成诵,从而达成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细腻而含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苏轼和苏轼生平,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合作式学习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探究法、拓展法等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王菲《但愿人长久》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朗读中,以声正字,以声断句,以声达意,以声传情,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领悟作者寄予文本中思想情感,用语音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渐次提高,最终熟读成诵。】
(二)、疏通文意
1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
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学生译读,师巡回质疑)
【华语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 http://www.thn21.com/wen/wenyan/9666.html
1)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2)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
(3)月色入户:(门)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怀民亦未寝:(睡)
(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2)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设计意图: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环节,在自读自疑的基础上,学生互相交流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由大家讨论,老师加以点拨。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给予强调和提示,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能达到熟练准确翻译的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又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
(三)、品位探究
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苏轼“夜游”看到了怎样的景?
3、文中描写月色动静结合,语言高度凝炼。请分析写月光的句子,并分析你最欣赏的词的妙处。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03-24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1-27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06-08
记承天寺夜游02-2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04-11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04-2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04-11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2-09
[精选]《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