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2.比较法。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篇文章,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像,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
多媒体显示: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09-14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10-2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08-24
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05-13
记承天寺夜游课程实录09-16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讲义06-18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实录08-02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实录09-26
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的比较阅读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