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时间:2021-03-06 10:02:45 记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精选】《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1

  有目标,才有动力。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句,熟读成诵。

  2、在读的过程中赏析文章,欣赏文中月景,理解作者特殊心境。

  抓重点,突难点。

  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 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讲方法,提效率。

  朗读、讨论、赏析

  教学过程:

  (一)文学积累引入: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大家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苏轼)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轼?(指生介绍,并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北宋( )家,( )家。他是( )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ǎo ( ) xìng ( ) suì( )

  (三)、指导生朗读课文。

  (1)指生检查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找出读错的字音。)

  (2)教师范读。(听准读音,注意停顿和断句。)

  (3)学生自由读。 (读准字音、断句、节奏,试着读出感情

  (4)展示读。 (5)齐读。

  (四)、再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 ),地点( ),

  人物( ),起因( )。

  2、本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

  第二层,写景,写了( )的景色。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的感情。

  3、根据课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课文。把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写一写,记一记。

  (五)、研读课文,提难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

  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洁 、空灵、清丽、淡雅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

  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

  (六)、拓展迁移

  1、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2、再读课文,写一句阅读小结(启示或收获):“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七)、课堂检测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加黑字。

  (1)欣然起行 (2)遂至承天寺

  (3)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用“/”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选择与“相与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何有于我哉 B.达于汉阴

  C.责任重于泰山 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事: 夜游-——记叙

  苏轼 景: 空明——描写

  情:赏月的欣喜(自得)

  被贬的悲凉(自嘲)

  “闲”——豁达乐观

  人生的感慨(自解)

  自遣的豁达(自乐)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课文的朗读与疏通。

  2.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

  1.反复朗读。

  2.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背诵这首词。

  2.交流收集的苏轼的有关材料和写作背景。

  3.《水调歌头》是千古绝唱,《记承天寺夜游》是抒情经典小品。

  二、反复朗读、疏通课文:

  1.组织全班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的韵味,自由朗读、齐声朗读、示范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相结合使用。

  2.组织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3.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欣然”、“相与”、“盖”等。

  三、赏析月景、感悟意境:

  1.创造情境:译完课文,请大家一起吟诵描绘月下美景的语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绘月景的?

  学生思考,明确: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优美的月景。

  2.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1、丛中蛙鸣不断。2、村中狗吠鸡鸣。3、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

  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3.教师小结: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月夜图导入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

  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

  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

  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洁、空灵、清丽、淡雅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

  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

  6.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四、能力扩展:

  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图写景抒情。

  五、作业

  阅读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

  1、注重诵读教学。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准备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走近苏轼

  宋代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你们可曾读过他的诗文?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曾学过他的一首词,叫《浣溪沙》。哪位同学还能背诵?(指名背诵这首词)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澈透明,如诗如画。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展示学习目标(投影)

  三、整体感知课文,疏通文章内容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互相解决疑难。

  2、听录音:听清生字读音及难读句的节奏,标注在书上。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4、组织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

  (二)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并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先小组交流,共同讨论,后全班交流解疑。

  4、学生当堂笔译。

  四、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出示投影:

  1、文章最后一句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认为这句话写出

  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a。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疑难。(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b。教师结合进行板书。

  c。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散文。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并理解作者心境的?

  2.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

【【精选】《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相关文章:

1.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

2.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3.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4.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5.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汇总

6.《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教案

7.《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

8.《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

9.精选《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