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念无与为乐者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 相与步于中庭
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
1.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
2.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盖①余以八月之望②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③童隶④而登焉。沙之色正黄⑤。与月相夺⑥;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⑦、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⑧耳。
——张孝祥《观月记》
【注】①盖:句首语气词。②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③尽却:全部退去。④童隶:书僮仆役。⑤正黄:纯黄。⑥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⑦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⑧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解 衣 欲 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景的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请你说说他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一起,共同;(2)只
2、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1)月光照在院子里,像积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4、庭中月色(或:月下美景)
5、不同点:甲文作者除了赏月的欣喜外,还表达了贬谪的'悲凉和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乙文则主要表现了作者赏月时的闲适恬静、心旷神怡。
(意思对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1)月色入户 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 (3)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景,给人清新雅致的感觉。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表现出作者是一个清闲无所事事的人。
C.作者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快乐和解脱,他和写《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志同道合。
D.作者通过赏月色,看积水,与友乐来排解自己被贬谪的悲凉之情。
4.文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文中“闲人”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户:门 (2)念:想到,考虑 (3)相与:一起,共同
2.(1)庭院地面上的月光,宛如一泓水那样清澈透明,(在这)水中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C
4.写出了月色皎洁,清澈透明的特点。
5.一方面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作者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世俗所累,表现了张怀民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情怀。另一方面也包含作者仕途失意的落寞和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4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秉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舍,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把酒问青天(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2)下列句子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官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②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答案:
(1)①端起酒杯②考虑或想着
(2)B【解析】此句断句应为“我欲/乘风归去”
(3)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②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C【解析】甲中的“婵娟”应指明月;乙中的“闲人”指像他们一样没有繁琐的政务的人(被贬官的人)。
(5)示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5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文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念:____________
②但:____________
2.“于”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生于淮北则为枳
3.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相似点是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①“闲人”之“少”实为__________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__________之人的不满。
②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想到,考虑 ②只,只是
2.B
3.院中月光 积水 空明(澄澈清明)
4.①淡泊名利、流连自然。 忙于投机钻营的“不闲”
②不得不做“闲人”的.无奈和不甘心做“闲人”的积极进取之间的矛盾心情 (意近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6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4)思欲就亭止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参考答案:
(4分)(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2.(4分)
(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
3.(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参考答案:
1.A
2.D
3.C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1)解衣欲睡 解: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廷 步: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着重号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的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脱掉(2)散步
2.院子被明月照得就像一池清水,明净空阔,还好像长满了纵横交错的水草,这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两个句子都表现出二人的默契。
4.“略”。要点:表现了苏轼被贬后的失意和对当局的不满。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9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17教育网]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
(3)月色入户。
(4)念无与为乐者。
2.下面句子加点的“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皆以美于徐公。
C.骗死于槽枥之间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乙】两文的画线句子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1)花 (2)交错通达 (3)门 (4)想到。(每个1分,共4分)
2.B(2分)
3.(1)老人和小孩都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2)庭院里像是积满了水,澄清透明,其中水藻和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每句2分,共4分)
4.【甲】突出了桃花源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2分)【乙】文描写了月色下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2分)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0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⒊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⒋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答案:
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
4.旷达、豁达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1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8、①门 ②精巧,精妙
9、①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草交错,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②这种乐趣留给僧人和游客享用,怎么能够对俗人说呢?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
后者则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2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 水尤清冽(凉)
B.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互相)步于中庭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盖(盖子)竹柏影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如鸣珮环,心乐之辍耕之垄上
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乃入见。问:何以战?
参考答案:
1.B(A中念应理解为考虑、想到;C中相与应理解为共同、一起;D中的盖应理解为原来是、大概是。)
2.A(A的两个可都是大约之意;B的之分别是代词和动词;C的以分别是用和因为;D的而分别表示顺接和转折。)
3.D(D项中甲文表达的是乐观豁达,乙文则表达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
4.(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重点词语为:斗、蛇、明灭)(2)(曹刿)于是进宫拜见鲁庄公,问:凭什么作战?(重点句式:宾语前置,重点词语:乃、见、以)(每句2分,根据重点词语和句式考虑评分)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3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眠觉:睡醒。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欣然起行( )
② 念无与为乐者( )
③因起彷徨( )
④人问其故(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愉快地,高兴地 2.想到,思考 3.于是 4.原因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的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甲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同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乙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4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A.念念有词B.心无杂念C.念念不忘D.念过大学
【小题2】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1)欣然起行 欣然:
(2)遂至承天寺 遂: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4】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答案
【小题1】 C(2分)
【小题2】(1)欣然:愉快地。(2)遂:于是,就。(3)相与:共同、一起。(3分)
【小题3】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分)
【小题4】 D(2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A项的“念”形容不断发出的声音,B项的“念”指“想法、欲望”,C项的“念”是“考虑、想到”,D项的“念”是指在某地学习过(读书)。例句中的“念”是“考虑到”,所以C项与例句相同。
考点:一词多义
点评:本题不难,各项中的词义明确,易于判断。汉语中多义词很多,平时学习要注意举一反三,注意辨析词的多义,弄清楚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古文中字词大多数都是一字一义的,像本题中的“欣然”在古文中一定在解释为两个词。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课文,学生熟悉。学习古文,对古文的词语或句子解释或翻译时,要把每个字弄清楚,尽量译出来。
【小题3】
试题分析:“但”是古今异义字词,古文中意为“只”。要注意此名的倒装句式,应该是“如吾两人之闲者”。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做过翻译练习。翻译古文,一要注意字词含义的变化,不可用现代词义对古义望文生义,二要注意句子的形式,翻译时要按现代的语言结构组织句子。
【小题4】
试题分析:在原句中,“水”是喻体,形容月之透明,所以直接说是“水”,皆是错的。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过此句,学生熟悉。学习古文,不仅是从语法上学习语言,更要学习古人写作方法,赏析作者精彩的描写。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5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怀民亦未寝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答案】19、①遂:于是,就 ②寝:睡觉 ③但:只(3分,每题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20xx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1-23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09-14
记承天寺夜游的阅读答案09-19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07-11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目和答案09-02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08-25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目和答案11-05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06-06
《记承天寺夜游》试题及答案09-08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7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