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时间:2024-09-07 15:44:38 林惜 记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0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1

  教学目标:

  1、读通文意。

  2、领悟心境。

  3、赏析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赏析月景的特点及写法。

  2、领悟作者复杂的心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竞比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计算机课件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文。播放一组月色图让大家欣赏。

  导语:人们常说:“月色如画”,在摄影家、画家眼中如此,在散文大家的笔下也毫不逊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欣赏一下散文大家苏轼笔下的月色图。

  二、简介作者。

  请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作者的信息,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让学生摘要做笔记。

  三、读熟课文。

  自读课文,就难读的词或句子进行圈点,小组讨论解决,如仍有疑问则向老师提出,多媒体展示重点词句,让学生当堂巩固。然后熟读课文(可按下列步骤进行:个别朗读——学生评说——再听范读——一起朗读)

  四、读懂课文。

  1、请学生结合注释和已学过的知识,或查阅工具书自渎理解,有疑问可同桌交流,也可提出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请一个同学用现代语言表述文章大意。

  五、读课文,欣赏月景。

  1、这篇散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句话概括。

  2、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划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多媒体展示“赏月图”)

  3、这一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4、这些景物都是客观实景吗,体会“藻荇交横”的妙处。

  5、讨论如将“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改为“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表达效果一样吗?

  6、学生用诗意化的语言描述这幅月色图。

  7、有感情的朗读此句,当堂背诵。

  六、感悟作者复杂的心境。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与张怀民漫步在这冰清玉洁、宁静淡雅、如诗如画的月色之下,其心境如何呢?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中能表达他此时心境的一个字。并结合文章中的词句加以品析。

  2、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清闲、悠闲呢?我们来看作者是在何时何地写的这篇散文?(多媒体出示文章的写作背景)

  3、他遭受冤屈而被贬谪,成了有职无权的“闲官”,按照常理,遇到这样的打击,他的心情应该如何呢?

  4、但他却表现得那样的洒脱、安闲,可见其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为一代大文豪、一个大政治家,他想不想做一个闲人呢?

  6、朗读最后一句话,读出感慨万千的语气,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7、一边欣赏优美的月色图,一边配乐有感情朗读全文。

  8、开展背诵竞赛。

  七、拓展延伸。

  月亮在诗人的眼中是一个有情之物。回忆我们读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文,用下列句式进行赏析。

  “我欣赏诗(文)的

  一句,它写出了月亮,

  表达了诗人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学习重点】

  1.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户:门; 欣然:愉快地,高兴地;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

  念:想,思考; 遂:于是,就;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寝:卧,睡; 相与:共同,一起;

  步:徒步而行,散步; 庭:庭院;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都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水草;

  交横:交叉错杂; 盖:原来是,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不过; 耳:而已,罢了”;

  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3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是作者贬官黄州所作。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学习重点】

  1、朗读,把握文意。

  2、体会写景的妙处,领略作者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时都喜欢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怀,苏轼也不例外,在他被贬黄州抑郁不得志时就借用月光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了出来。

  出示课题(幻灯片1)

  ──为了大家在学习时有迹可寻,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我先给大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总体要求。

  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

  ──在大家明确了这一节课的目标后,我要向大家发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大家敢于应战吗?

  挑战第一关──苏轼知多少(幻灯片3)

  (自查资料,将有关苏轼的资料展示给我们,以达到资源共享。)

  ──好,同学们查找资料既全面又迅速,那么请看

  挑战第二关──看谁读得好(幻灯片4)

  二、配乐朗读(幻灯片5)

  三、自学指导(古文阅读方法 幻灯片6)

  古文阅读三字经

  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

  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

  (自由读齐读赛读)

  ──第二关同学们过得很容易,下一关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挑战第三关──改写之中理文意(幻灯片7)

  四、自学指导(即幻灯片8)

  1、改写课文:以散文化形式,或新诗分列句式,将课文内容改写成幽默、趣味、口语化或兼而有之的文字,且能笼盖全篇文意。

  2、共同欣赏讲评。

  五、班内交流

  品评范文(幻灯片9~12)

  ──到此为止,大家已经过了三关《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千里护送皇嫂,出五关斩六将,看来大家过关斩将的本领也不错吗?我的给大家设个难关。

  挑战第四关──看谁做得好(幻灯片13)

  1、喜欢文中写景的句子吗?主要写得是哪种景物?如果喜欢说说理由。(幻灯片14)

  讨论交流。

  2、我们身边有许多闲人,文章中的闲人与他们一样吗?(幻灯片15)

  六、创新作文(幻灯片16)

  月总是文人墨客的爱物,咏月文章数不胜数。课文作者寝而见月,见月而起,起而寻友,寻友赏月,以水喻月,最后写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啊,何夜无月。请以月为话题写一篇700字的作文。

  七、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大家快乐吗?还有什么疑问吗?有疑问就对了,因为一节课的结束就是同学们探索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心去品味生活,你的生活将会有无限的乐趣等待着你。

  〖板书设计

  记成天寺夜游

  月景

  闲人

  (清澈透亮)(闲情雅致)

  豁达胸襟

  (不得志的郁闷)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4

  教学目标

  1.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

  1. 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具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1. 导入:

  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2. 疏通文意

  1) 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2) 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 解决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 念:思考、想到 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 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3. 研习课文

  1)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2)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

  4)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4. 板书设计

  描绘庭中月色 ——追求美好事物(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5. 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6. 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西江月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贴图)

  8. 作业

  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文言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领悟苏轼在逆境中保持的乐观与超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

  2.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

  3. 学生再次朗读,尝试概括文章大意。

  三、精读课文,深入解析

  1. 字词解析:选取文中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如“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等,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 句式分析:分析文中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等,加深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的理解。

  3. 情感体悟:

  分析文中景物描写(如月色、竹柏影),引导学生体会其营造的宁静、清幽氛围。

  探讨作者与友人张怀民的共同遭遇及情感共鸣,理解作者“闲人”之说的深层含义。

  四、拓展延伸

  1. 小组讨论:苏轼在逆境中如何保持乐观?这种态度对我们有何启示?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会如何面对?

  五、总结归纳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课文。

  2. 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闲人”之说的理解及生活中的应用。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情境再现,深入理解文章意境。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将课文内容与个人情感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夜承天寺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月色的宁静与美好。

  二、情境再现,深入理解

  1. 角色扮演:选取课文中的关键场景,如苏轼与张怀民月下漫步、共赏竹柏影等,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再现课文情境。

  2. 情境描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夜承天寺的美景,以及苏轼与张怀民之间的对话和内心活动。

  三、创意表达,拓展思维

  1.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的想象,创作一首关于月夜、友情或自然美的短诗。

  2. 绘画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绘制一幅月夜承天寺的图画,展现自己心中的美景。

  3. 故事续写:设想苏轼与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之后,又发生了哪些有趣或感人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

  四、分享展示,相互评价

  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诗歌、绘画、故事等),并简述创作思路和感受。

  2. 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归纳

  总结本课教学活动,强调通过情境再现和创意表达,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记承天寺夜游》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创造。

  六、布置作业

  1. 整理并修改自己的创意作品,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2. 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感受其文学风格和人生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情境创设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以及面对困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意境,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在简洁的文字中表达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以一幅宁静的月夜图或一段描述月夜景色的音频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字音、断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和节奏。

  3. 精读解析:

  分段解析,重点讲解文中关键词汇和句式,如“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等。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原因、所见所感以及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景物描写,体会其如何营造出宁静、幽远、清冷的'意境。

  4. 情境再现: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进行情境表演,模拟作者与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的情景。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在这样的月夜下散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

  讨论苏轼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对我们有何启示。

  6. 总结归纳:

  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强调文章意境和情感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月夜散步经历的短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8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掌握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传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化探究、写作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其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文章背后的文化意蕴,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寄托。

  难点:将所学文化知识融入写作实践,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

  教学过程:

  1. 文化导入:

  介绍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文化背景,如魏晋风度、唐宋八大家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文人喜欢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文本细读:

  深入剖析《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文化元素,如月文化、禅意等。

  分析苏轼如何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出月夜之美,以及这种美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3. 文化探究:

  分组探究苏轼的其他作品或同时期其他文人的作品,寻找共同的文化主题和表现手法。

  讨论这些作品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精神世界。

  4. 写作实践:

  布置写作任务:以“月夜下的思绪”为题,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要求融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意象营造等方法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5. 交流分享: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互改。

  教师点评,指出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6. 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所学文化知识,强调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传统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9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

  2. 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月夜游承天寺的复杂情感。

  3.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月夜美景的图片或播放宁静的月夜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月夜的氛围中。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过在月夜散步的经历吗?那时的感受如何?”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创作环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学生再次朗读,尝试概括文章大意。

  四、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分段讲解,重点分析文中描绘月夜景色的句子,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引导学生体会其比喻的巧妙和意境的深远。

  讨论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解衣欲睡”到“欣然起行”,再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解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情感体验与拓展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月夜散步或观赏月色的经历,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与文本情感相融合。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像苏轼一样,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自我?”

  六、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课重点,强调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其人生态度对我们的启示。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最美的月夜景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 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体会苏轼的哲思与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篇目,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引入新课,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基础知识讲解

  讲解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如“月色入户”中的“入”字用法,“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字含义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方法。

  三、深度解读文本

  分析文章结构,明确起承转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深入探讨文章中的哲思与情感,如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乐观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苏轼在月夜游承天寺时,除了欣赏美景外,还有哪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四、文言文阅读技巧训练

  通过设置问题、分析题干、引导答案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拓展阅读与比较

  提供与《记承天寺夜游》风格相似或主题相关的文言文篇目进行拓展阅读。

  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作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和写作风格。

  六、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并尝试写一篇关于苏轼或其作品的评论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06-08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1-27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03-24

记承天寺夜游02-20

(热门)《记承天寺夜游》教案06-18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06-09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必备]06-17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04-16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03-29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