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反思集锦8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反思1
辛苦准备很久的《记承天寺夜游》上完后,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听课老师的较好评价,课赛评委们也给出了如下评价:“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挖掘的知识面广、深,充分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很好。让学生提出异议,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将材料进行理解,空间较开放。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深度,真正做到了文学给人需要的境界。”领导的错爱让我很是惶恐,在认真做完课堂实录后我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这堂课,现将收获整理如下:
其实这堂课我自己也还算满意,打磨过很多遍,真正上的时候因为学生的参与和投入让我也能放下所有顾虑去激情施教,所以下课后很久我仍处在课堂上那种高涨的热情中。
不得不说,学生给了我很多惊喜,首先是“明句读”部分学生的质疑与解疑让我很惊喜。为了践行我教学设计中利用加标点的方式来疏通文意的想法,课前我并未布置学生预习,但这篇文章学生其实已经在之前早自习上齐读过多遍,有的学生已经会背了,所以课前我还担心学生很简单地就完成了加标点的任务,却静不下心来仔细推敲,达不到“晓文意”的目标,但学生的表现让我很是惊喜,他们在加标点的时候我就简单地检查了大家掌握的情况,没有我预想中的顺利,最可喜的是他们还主动将自己的困惑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四个问题都是极有价值的:“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和“夜”之间要不要停顿?“解衣欲睡”后面似乎应该打句号?“寻张怀民”后面语意未完,应该打逗号?“水中藻荇交横”和“盖竹柏影也”中间应该是逗号吧?明确了共性问题后学生小组讨论自己解决,解决的效果也比较好,大家依次明确:“夜”字前加逗号是为了停顿表强调;“解衣欲睡”和“月色入户”是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语意未完应该是逗号;“寻张怀明”一句是承接“念无与乐者”想要去找,而后面是已经找到,分别是两个完整的语意,所以中间应该是逗号;“水中藻荇交横”用了比喻,而“盖竹柏影也”一句则点明了比喻的本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中间应该打逗号。因为我的学生基础不很理想,文言文的学习,他们本能地就有畏难情绪,四个文意问题的解决为后面的课开了好头,学生发现问题是他“跳一跳”能够到的,他们便来了兴致。
此外,在“悟奇情”部分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也让我很惊喜。设计这环节时,思前想后,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最终我只抛出了一个主问题:“赏空明之月的是个什么样的人?”结果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和我预设的差不多,很多学生拿到这个问题便直奔着“闲人”二字去了,将文中其他信息一概抛到脑后,巡视学生小组讨论情况时我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我立即补充了一个要求:尽量多挖掘,把文章中每个句子都用上。这样一来,学生又回到文中从头细细分析,其实这对后面“闲人”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学生最终得出了苏轼是一个“爱月、有诗意”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幽默”的人,一个“随缘自适”的'人等评价。并且深刻地解读了“闲人”二字所蕴含的心境。学生都有话可说,举手的人太多,但因为后面我还有一个借苏轼的诗词来揭示他心境的环节,不得不尽快结束了这一轮发言,这点让我很遗憾。如果是常规课里,我一定会尽量让每个举手的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哪怕的发言并不够精彩或独到,我始终觉得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就是在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在我“坚持”拖了几分钟堂的情况下划下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宣布下课时,我留意到很多学生眼中都闪烁着两簇小火花,那是一种有所获的表情,而这也才是我这堂课最大的成就感来源。课毕和听课老师们交流,大脑风暴般的讨论后,我又有了很多收获。就我最担心的学生一来就直奔“闲人”二字,完全忽略其他文本的问题,老师建议我可以倒过来处理,让学生回到文中进一步寻找闲人的证据。这种处理很机智,比我要求学生要全面得、认真地分析每一句文本要好。一位非语文老师的课赛评委告诉我,他从我这堂课中得到了一个感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一点和我近期看书的心得不谋而合。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中,老师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及时、准确、恰到好处、带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才是有效的评价,而有效评价可以促进师生交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我平日的课堂,因追求“答案”,不注意鼓励学生,或者鼓励停留在表面,没能及时地抓住生的闪光点,以后要注意。
最后说说这堂课带给我的两个思考。一、如何帮助学生简历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明句读”一部分我没有重讲文意,学生很欢愉地学了。“析美文”时我让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句中读到的月夜美景,除了一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了一遍便再无人举手。我反思到这可能和学生对文言文没有信心有关系,他们其实有些抗拒字词的翻译,因为不确定,所以不安不自信,其他开放一些的问题就没有出现如此的情况。二、如何点评学生的回答?最近听了很多老师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课堂语言太罗嗦了,就拿我自己而言,我总担心学生没有听清,所以习惯性地会重复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话语,这种机械的重复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浪费时间,很多本来答问题就不够自信,声音很小的同学也因此养成小声习惯,他们都等着我再帮他们重复一遍。想来,这还真是个致命的习惯,在整理教学实录的时候我就关注了一下本节课的点评语言,较日常课堂要简练些,重复学生话语的情况要少些,但是鼓励性的话语还不够。
总说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找到遗憾再去弥补才会提升。这堂课里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对“盖竹柏影也”一句中的“盖”字的挖掘还只停留在惊喜这个层面,其实“盖”字也有一种闲适的情愫在里面,正在因为闲,才会突然发现“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对于文本的解读一点点在加深,对教学的理解也一点点在积累,我愿意多借助一些公开课的平台来打磨自己。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反思2
1、文言文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这三个方面是:
文言文要重视知识的积累;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文言文要注重审美鉴赏。在这一节课里,我觉得这三方面我都做到了。
2、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有不少值得我继续发扬的。
(1)教者这一方面:①课堂引入巧妙有效。由学生平时对“闲”的理解巧妙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理解苏轼闲的特殊心境。②课堂设计以“闲”字一线贯穿,又环环相扣。对“闲”的理解逐步深入,而每一步都紧密相连。③目标明确,层次清楚。④注重教学整合度。目标整体达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教学内容综合。⑤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学法指导。⑥重视自身的亲和度。在教学中,我态度可亲,幽默风趣,充满关爱、及时激励。⑦注重文章在提升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感悟反思。
(2)学生这一方面:①参与度。学生参与活动真实有效,学生参与活动的面达百分之九十以上。②合作度。合作学习真实有效,每个小组四个成员都积极合作讨论。③兴趣度。学生对课堂活动很感兴趣,争相抢答。④开放度。我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探究和创造的空间。⑤掌握度。这一节课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情况良好。
3、上完这一节课,我知道这一节课的教学也留下不少遗憾,值得我好好深思后加以改正。
(1)课堂容量太大,有不少的知识点不够时间给学生好好吃透。特别是写景美的欣赏,学生一下子还没想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我呢,就给学生分析了,抢夺学生的思考。还有,品味“闲人”给的'时间不够,学生还不能充分的透彻的理解,我就帮忙分析了,不该!
(2)不注意设计有思维梯度的问题,如果有难题需要学生解答,应该先设计有思维梯度的问题,层层推进。如在学生思考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时,看到学生一下想不出来,我应该由浅入深地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逐层思考,水到渠成。
(3)朗读指导不到位。我很想多一点时间给学生反复朗读体味,但看到时间紧,就没有做到,很后悔,以后不管怎样,也不能轻视朗读。我应该在学生每次读完后都给予点评知道,甚至应该范读文章。
(4)知识的上下联系不够,没有和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这个知识点原先在哪里出现过,要引导学生联系。学习散文的方法框架怎样?要帮助学生构建起来。
(5)缺乏脉络清楚的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反思3
今天是到初中学段的第一节公开课,提前的确是很重视,也很紧张。提前准备的一些东西,当然课堂上也没有用到。比如,提前准备了为什么找张怀民,还有今天的时间是十月初九,和课文的时间接近,这样的.季节去夜游,对于闲人,闲情逸致的理解和把握等等。
初中语文不同于高中,大部分需要我们去细细解读文本。初中生,正在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和高中生比起来,很多知识储备还不够。在针对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的就是细致,细致,再细致。
本节课的教学,评课老师提出了一些很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比如,“闲人”这个词语的探究。文言文的学习,重要的就是学习“文”和“言”之间的联系。另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不够简洁,学习目标应该简单明了的给学生指引方向。拓展延伸部分,对于初中生而言,给对比阅读苏轼的《定xxx》有点难度。拓展延伸,需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控制在适当的难度范围。依托于文本,和文本有联系,又高于文本。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刚刚接触初中语文,还有很多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以后一定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慢慢成长,不骄不躁。语文,是文火出功夫,不断学习和更新的科目。那么语文教师,更是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课堂技巧的总结,需要厚积薄发。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为新课程教学展示课。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一直注重诵读和积累,常用竞赛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接到开课任务后,我就想对一年来的文言文教学作一个归纳总结,来体现我的文言文教学。于是在本节课我作了以下的设计:
诵读──积累──感悟──拓展
重点体现在诵读上:整体感知时,我设计了自由放声朗读、听读,有感情朗读、译读师生朗读竞赛;在精读课文时,我设计了默读,重点句品读和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以学生背诵全文归结。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最后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不只读懂作者,而且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我觉得本节课的课是胜利的,因为在各种不同形式朗读中,学生比较顺利地走进了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但遗憾的是我准备不充沛,在各局部衔接中比较生涩,课堂语言比较粗糙,当堂激励和随机深入引导不能达到水到渠成,更要命的是可能自身诵读不够熟练,竟然卡带,虽无伤大雅,但可见准备不充沛。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反思5
这次的公开课,安排的内容是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对我来说,苏轼一直是心中的偶像。而这篇散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一句,也一直在心头萦绕。
文章很短,只有85个字,这一篇短文要教些什么呢?翻阅了课程纲要,查看了整个单元的设计说明,初步确定为:一把握重点文言词汇,二欣赏写景佳句,三感悟作者情感。本着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的原则,字词和句子的翻译主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课上交流重点句和疑难句。感悟作者情感我初步打算从“月”字入手,顺便也欣赏写景佳句。
就这样设计出初稿进行了试讲,同事们纷纷给出了意见。尤其是欣赏写景佳句和感悟作者情感处,过于单薄。因为在准备时,看到许多教学设计都抓了“闲人”一词,我便想跳出这一藩篱,结果没有把握到更有效的突破口,失于浅薄。在深入思考了同仁提出的`意见后,我把“月”与“闲”紧密结合在一起,写月景,抒闲情,因月生闲情,因闲情而赏月,两者本就紧密相关。
在具体设计中,“闲”字的领悟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得到证实,学生普遍对“闲人”的含义存在疑惑。预设就在课堂上得以体现,而且学生通过背景的了解,已有了较深层次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东坡”别号的来历,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感悟“闲情”的真正含义所在。同时,借助《临江仙》一词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句,进一步深入体会到,作者那种因月释怀,却终难放下的复杂心绪。
而在“月”景的赏析中,一是紧扣了文本,通过修辞等方面感悟妙处。二是利用音乐,展开想象,在想象中丰富感知。这里,先是利用《春江花月夜》一曲的艺术特征引发出文章的艺术特征,接着,在乐曲中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老师利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澄澈透明的湖水中,似乎空无一物,却又蕴含一切,包容一切。这一切,包括作者被陷害的愤懑,被贬谪的凄苦,被冷落的落寞……什么功名、才华、抱负、欢喜、忧愁……都被如水的月色悄然融化,化作虚无。此时,此景,我已与东坡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心中默念“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思绪也在月光下无声洒落……只是一个“盖”是把人从梦幻中唤醒,回到纷扰的现实,发出“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的感叹。
在学生反复诵读之后,我板书下“长夜两闲人,月洗一片心”两句。这正是我对本文的一点总结,一丝感触。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感谢这“月”洗涤我一片凡心,给予我这一课时的安宁。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反思6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全文语言高度凝练,短短的84个字,作者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文言文的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去理解、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意图。鉴于学生在初一年级(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文言篇目,积累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再加上本篇课文篇幅较短并且文意比较浅显,学生又已做了较为充分的预习。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这次活动的主题,将重点放在鉴赏作品上。从授课过程中我感受到,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积累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充分利用课下注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去发现并合作(同学间的友情提示、同学给老师进行友情提示)去落实字词、去疏通文意、运探究重点问题,品赏课文重点内容,窥测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
古文朗读是学习古文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如:听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自由朗读,自由读,抽学生个别读并点评,学生教读,学生齐读等形式。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到作者的心境,来实现课前的设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朗读、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学,这是值得我注意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佳作,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作者苏轼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对字里行间的解析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我设计的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重点突破难点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将课文中写景的名冤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景也”进行多角度赏析来体现重点。因为这是文中的一段写景名句,作者用短短的18个字,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空明澄澈,疏景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这一句是文章的一个美点,也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对它品得越深,悟得越透,文中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就越好把握。
如何引导学生领悟景中之妙呢?我的教学是:请学生自主发现并朗读美句,从读中去悟;请学生品修辞手法,从修辞角度去鉴赏散文的语言美;从分析景物特色入手,引导学生去感悟月色之美;从探寻写作手法入手,去体会作者写月不见月(侧面描写)、动景与静景相结合的写法的精妙运用;让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去再现庭院月色画面,实现对文中美的立体建构。这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重点段落进行多层次鉴赏后,由学生瞬息万变主总结写景散文的一般鉴赏方法,从而形成阅读、鉴赏写景散文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析“闲人”闲情来突破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启发同学们从分析张怀民这一人物入手:由同是被贬之人的张怀民引出两个“闲人”,并结合写作背景感悟“闲人”“闲情”。从而要学生理解且掌握阅读文学作品,要透过作家的生平去窥测作家的内心世界,去和作家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这又一散文鉴赏的方法。
这个两个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适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符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认知规律。从课堂教学反馈的效果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通过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授课班级的学生都能够深入苏东坡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逆境中愤懑、旷达自适、自我排遣的心情。充分说明这个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文学伤口的教学肩负着传承祖国优美文化传统,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的重任。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我平时语文教学的经验,以及萝轼除了唐宋八大散文大家这一称谓外,他还在我国诗歌创作史上享有特殊的地位,加之苏轼文中所刻画的`月色又是诱发诗人创作灵感的重要素材,所以我在教学安排上,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欲望,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诗歌创作的积极评价,以及对他们创作的诗歌进行配乐诵读,既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又点燃了他们创作的火花,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学生的文学熏陶和感染这一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事实说明同学们创作的小诗月色意蕴浓,构筑的月色画面美,表达了思想感情深沉,使课堂教学形成了高潮。
这篇文章苏轼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描写浑然一体,为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简单的课文分析探究,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我设计用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课件的展示,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苏轼笔下的承天寺的美景感受更加直观,如果仅仅通过语言的表达是很难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不过在准备与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果一味的通过课件的展示,就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画面的束缚。所以,在设计时,尽管我选用的都是非常美的月夜图,但我还是把幻灯控制为十张,这样一个适度的量上。教学的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也是很成功的:课堂上,同学们既有直观的感受,又有想象的空间,效果非常好。体现了对多媒体适时、适当、适度,贴近教学的需要,凸显了对教学资源的整合。
为了能更好的使学生进入情境,我还使用了音乐伴奏朗读课文来营造氛围。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我选择的是乐曲《平湖秋月》,温婉优雅的旋律非常切合课文的内容与主题,本来在准备过程中思考是否应该采用和月有关的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怕时间太长,而《二泉映月》又过于凄凉,所以最后选择了《平湖秋月》这首名曲。从教学来看,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大教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机会;多一点参与的空间;就更多一次实现需要的满足。这节课我充分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我看来,教学的出发点首先是活生生的学生,其次是教材,教师只是中间的搭桥者。重要的不是教师对课文的解读,而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在害又在于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从与同学们合作学习、探究的效果看,这一初衷已经实现,且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有人说得好:教学的艺术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现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在准备和教学过程中,仍然还有一点点遗憾:由于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高规格的全省的课堂展示,加上临时抽课、备课时间短,面对众多的教学教学专家、台下黑压压的教师我还是有些诚惶诚恐。
对文学作品,特别是文言散文的阅读鉴赏,应该是我们初中阶段第一个语文教师永远探究的话题,我作为一外语文教育战线的新兵,还需各位老师和专家不吝赐教。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反思7
前文讲解虽然详尽,但考试结果并不理想。细思原因,觉得主要有二。一方面固然在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对自己要求较低,听完即罢,另一方面也在于自己的方法欠缺------未充分了解学情,以己度人,高估了学生求学的主动性,因而未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
讲解本文,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现状,整个教学以学生的阅读理解为主,我仅是点拨提问。主要问题有四个:
1本文原为完整的一段,编者选进课本的时候分成了三个段落,你认为编者这样划分的`的依据是什么?(目的在于既让学生熟悉了解文章内容,又可了解文章所用表达方式,体会文章思路,完成整体感知环节)。
2作者为月色所引,寻伴夜游,所见月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其中有意对比了柳宗元游小石潭的原因和小石潭的特色以及作者的心情等)目的是让学生跳出作者文字的局限,感知月色的美好,明确比喻修辞的效果,从而为理解作者情感做铺垫。
3作者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真的是说每晚都有月光,到处都有竹柏吗?这符合实际吗?
4结合背景及上下文,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闲人两字?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目的在于体会文章主旨。
最后留了一道比较思考题-:苏、柳二人都是被贬之人,也都借景抒情,为文抒情,你认为两人有哪些不同点。
设置此题除为让学生更充分熟悉课本之外,更多是想让学生明白同样的境遇,不同的看问题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也让学生从苏轼的豁达乐观中感受坚强。说实话,苏轼那种无论处于何种困境,总能寻找到快乐理由的良好心态也是我喜欢苏轼的原因之一。但愿对孩子们别有启发。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反思8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力争在课堂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我大致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景导入法。
课前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苏轼的诗句,让大家对苏轼这个人物作感性的认识,引起兴趣
二、诵读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文言文教学来说,诵读尤为重要,整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朗读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准音,把握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提问法。
在教学过程中,多处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相互释疑,举手回答,教师只作适当点拔,以达到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法。
小组讨论文重点字词、课文翻译及写景句子作用。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表现很好,很主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这些是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当然,这节课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朗读方法指导不到位,让学生翻译课文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多,应该在积累词语和翻译课文时,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在走近苏轼的环节中,学生对苏轼的了解还很表面,课前应该布置学生尽可能地寻找关于苏轼的资料,才有利于真正理解苏轼的心境。另外,本人来自方言区,普通话咬音不准,表达欠缺。本人所在学校教学条件差,几乎没有运用多媒体,对课堂容量把握不好,再者深圳地区的'学生水平和本人所处地区的学生差异,也使本人心中缺了底气,造成课堂心理紧张,这也是个人心理素质、教学功底的欠缺造成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先进经验。
2、教学中应精于备课,读透教材,挖掘、深化、跳出教材,积极发挥自己的内涵与睿智,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灵活机动,善于驾驭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上善于临场发挥,懂得调节现场气氛,注意说话的艺术,同时,注意个人的仪态风度,令教态更亲切,对学生更具亲和力。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04-11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反思05-29
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反思05-2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1-09
《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反思01-28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2-22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精选)06-13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反思11-15
记承天寺夜游 反思01-05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推荐)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