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理解“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体会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
1、标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 体裁:诗 格律:七言律诗
2、写作背景: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3、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思想感情: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1)首先通过讲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文章中的事物以及事件进行系统地描述,描绘概述的讲授、
(2)其次运用阐释,说明,分析,论证,概括等手段讲授知识内容,以揭示整篇文章的思想、
(3)解释式讲解:①解释全文②结构式说明③翻译性解释④附加说明,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2、讲读
(1)讲述有关、理解课文必须具有的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谈话、
(2)全文阅读与讲解、先让学生默读全文,及诠释、了解全文所表达的思想、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反复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作业: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2、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能谈谈看法吗?能有感情地吟出这句诗吗?
3、感情朗诵(我们今天学习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汉语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优美的词句,在适当时还应鼓励学生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义和价值,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
2. 学生能够欣赏古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全诗描绘了诗人思念远方的'亲友的情感,同时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1.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义和价值。
2. 欣赏古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1.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1.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回答:重阳节)
2. 老师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歌片段,让学生阅读,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Step 2 教学(25分钟)
1. 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价值:老师让学生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2. 欣赏古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老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分析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老师让学生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Step 3 巩固练习(1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朗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老师提问:你们认为王之涣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表达什么情感?(回答:表达对家乡和亲友的眷恋之情。)
Step 4 作业布置(5分钟)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有关跨文化交流的作文。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本次教学还加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和分析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1-0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1-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精选12篇12-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精选11篇)01-0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1篇01-0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1篇)01-0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精选11篇01-0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2篇12-1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2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