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论压力》
引导语:季羡林,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研究领域“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论压力》
季羡林
《参考消息》曾经以半版的篇幅介绍了外国学者关于压力的说法。我也正考虑这个问题,因缘和合,不免唠叨上几句。
什么叫“压力”?上述文章中说:“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我一向认为,定义这玩意儿,除在自然科学上可能确切外,在人文社会科学上则是办不到的。上述定义我看也就行了。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压力呢?我认为,是的。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佛家说,生、老、病、死、苦,苦也就是压力。过去的国王、皇帝,近代外国的独裁者,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看上去似乎一点压力都没有。然而他们却战战兢兢,时时如临大敌,担心边患,担心宫廷政变,担心被毒害被刺杀。他们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压力比任何人都大。大资本家钱太多了,担心股市升降,房地产价格波动,等等。至于吾辈平民老百姓,“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些都是压力,谁能躲得开呢?
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认为是好事。
从大处来看,现在全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出洞,人口出现爆炸,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然而这些压力何等好啊!没有它,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
这个道理极其简单明了,一说就懂。我举自己做一个例子。我不是一个没有名利思想的人——我怀疑真有这种人,过去由于一些我曾经说过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我似乎是淡泊名利,其实那多半是假象。但是,到了今天,我已至望九之年,名利对我已经没有什么用,用不着再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方面的压力没有了。但是却来了另一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电台采访和报刊以及友人约写文章。这对我形成颇大的压力。以写文章而论,有的我实在不愿意写,可是碍于面子,不得不应。应就是压力。于是“拨冗”苦思,往往能写出有点新意的文章。对我来说,这就是压力的好处。
压力如何排除呢?粗略来分类,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动,一主动。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有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
我的“三不主义”的第三条是“不嘀咕”,我认为,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压力。
《论压力》感悟
如季羡林老先生一样的老一代知识分子,非常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伦理道德方面占有很大的授课比例。耳濡目染的结果,修身与学问共同增长。
现在人学业第一,对伦理道德所知不多,知道的也是通过宣传工具而获得的。一百个人能有一个是通过书本掌握的伦理道德标准就不错了。今天读季老的《论压力》一书,感觉季老对伦理道德的总结言简意赅,好记好懂。摘录如下,以作借鉴:
“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中国传统道德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话完全正确。因为从世界各国来看,像中国这样几千年如一日重视伦理道德的还没有第二个国家。什么叫中国传统道德?或者说中国传统道德有哪些内容呢?……
“第一,……《白虎通》当中的“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什么叫“三纲”呢?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六纪”,一是诸父,就是父亲的兄弟姐妹;二是兄弟;三是族人;四是诸舅,就是母亲家的人;五是师长;六是朋友。……
“第二,我们的文化还有一个提法,是我们的特点,就是“格、致、正、诚、修、齐、治、平”。意思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先从自己开始格物,就是了解事物,了解以后致知,把规律找出来……个人要从内心出发,正心、诚意,一直推到治国、平天下。这套系统的步骤,属于伦理道德范畴,也属于政治范畴,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没有的。
“第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就是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支柱。……
“上述三个方面是古代伦理道德最主要的内容。懂得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大体就了解了中国伦理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一、二、三,很符合意中叙述、解释的标准。
阅读题:
1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定义在自然科学上可能是确切的,在人文社会科学上则是办不到的。
B.过去的国王、皇帝、近代外国的独裁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他们看似没有压力,实际上压力比任何人都大。
C.文中第④段通过举例论证了没有压力社会将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的观点。
D.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的压力,无法预测,只有泰然处之,不可杞人忧天。
14.平常我们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结合文中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排除压力的?(4分)
答案:
12D
13C
14示例:生活处处都有压力,作为学生每一次考试都有压力,每一次成绩公布都有压力,考试之前,不要嘀咕,踏踏实实准备;考试之后公布的成绩,已经是事实,不必太过在意,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也就豁然面对。这样就能减轻压力。(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2分),要结合作者提出的任一方法(2分)。
【季羡林《论压力》】相关文章:
读季羡林论压力的感悟11-26
季羡林《论压力》练习及答案05-24
季羡林《季羡林论人生》经典语录精选07-14
《季羡林论人生》经典语录11-13
季羡林《论考证》练习及答案10-06
季羡林《论朋友》原文欣赏06-11
季羡林的经典句子09-15
季羡林名言08-24
季羡林《黄昏》06-19
季羡林《年》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