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材知识点

时间:2022-12-07 08:52:00 课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材知识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语文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材知识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材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材知识点1

  一、风景特点篇

  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

  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

  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4、大海——波澜壮阔

  5、西湖——水平如镜

  6、泰山——峰峦雄伟 

7、香山——红叶似火

  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

  10、乡下风景——独特迷人、优美恬静

  11、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

  甲:第一

  1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二、人物特点篇

  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

  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

  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

  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

  6、一个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

  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

  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5、飞卫——堪称名师

  16、扁鹊——医术高超

  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

  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

  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

  三、单元心得体会

  1、学习了第1单元,我感受到了祖国的风景是那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2、学习了第2单元,我懂得了做人要做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

  3、学习了第3单元,我感受到了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4、学习了第4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5、学习了第5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6、学习了第6单元,我体会到了乡村的风光是如此的独特迷人、自然和谐啊!

  7、学习了第7单元,我体会到了无论学习、做事,都应该认准目标,执著追求。

  8、学习了第8单元,我从这些故事当中体会到了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故事是多么的引人入胜啊!

  四、课文心得体会

  1、学习了《桂林山水》,我感受到了桂林的山是多么的奇秀险,桂林的水是多么的静清绿啊!

  2、学习了《记金华双龙洞》,我感受到了双龙洞是多么雄伟、惊险、神奇啊!

  3、学习了《七月的天山》,我感受到了七月的天山是多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啊!

  4、《中彩那天》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5、学习了《万年牢》,我感受到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6、学习了《尊严》,我感受到了做人要做一个自爱自强自尊的人。或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

  7、学习了《将心比心》,我明白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或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8、《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9、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明白了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0、学习了《“打扫”森林》,我明白了要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爱护环境。

  11、学习了《人类的老师》,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才会有所收获。

  12、学习了《夜莺的歌声》,我明白了面对敌人时,我们要镇定自如,机智勇敢。

  13、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我知道了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14、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明白了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不要战争。

  15、学习了《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我明白了我们要憎恨战争,维护和平,捍卫和平。

  16、《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7、《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

  18、《生命

  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9、《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20、学习了《乡下人家》,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

  21、学习了《牧场之国》,荷兰的景色真让人着迷啊!

  22、学习了《古诗词三首》,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啊!

  23、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让我明白了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该盲从,我们有疑问应该反复求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学习了《全神贯注》,告诉我们学习或是做事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和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5、学习了《鱼游到了纸上》,让我明白了做事要勤奋专注、一丝不苟的道理。

  26、《纪昌学射》,寓意是: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27、《扁鹊治病》,寓意是: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8、学习了《文成公主进藏》,我感受到了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29、《渔夫的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五、古诗复习

  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望洞庭》(唐

  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词——《忆江南》(唐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古诗名句总汇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

  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

  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诗异同

  同: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7、古诗想象

  ①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秀丽的敬亭山了。

  ②秋天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③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啊,如画的风景我久已熟悉。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碧绿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第23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乡村四月》(宋

  翁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①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②诗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人民的喜爱。

  ①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3、词——《渔歌子》(唐

  张志和)————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①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六、作者、要点

  1、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望洞庭──唐

  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3、忆江南──唐白居易

  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4、桂林山水——陈淼

  桂林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

  5、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

  路上见闻—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七月的天山——碧野

  水(壮观)、树(幽静)、花(绵延)

  7、万年牢——新凤霞

  8、尊严——李雪峰

  9、将心比心——姜桂华

  10、自然之道——美国

  伯罗蒙塞尔

  11、小英雄雨来——管桦

 1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雷利

  1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高洪波

  14、触摸春天—吴玉楼

  15、永生的眼睛—美国

  琳达里弗斯

  16、生命

  生命——杏林子

  17、花的勇气——冯骥才

  18、乡下人家——陈醉云

  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和乡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19、牧场之国——捷克

  卡尔恰彼克

  描写了荷兰田园之美,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闻名天下。

  20、乡村四月——宋

  翁卷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21、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儿童的喜爱。

  22、渔歌子——唐

  张志和

  意境优美,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23、麦哨——陈益

  盛夏乡间田野景色和孩子们无拘无束嬉戏的情景。

  24、父亲的菜园——王树槐

  25、文成公主进藏——《藏族民间故事选》

  26、普罗米修斯——古希腊神话

  27、渔夫的故事——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七、古诗词语解释

  (1)《独坐敬亭山》

  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2、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3、厌——满足

  4、独坐——表示诗人独坐时孤寂之情。

  5、只有: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6、尽——完

  7、相看——互相看

  (2)《望洞庭》

  1、洞庭——户名,在湖南省北部。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月色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4、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君山的颜色像青色的螺。

  5、相——相互。

  6、湖光——湖水的光。

  7、秋月——秋天的夜晚。

8、未——没有。

  9、磨——磨拭。

  10、白银盘——形容洞庭湖湖水很白。

  11、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12、遥望——远望。

  13、山——这里指君山。

  (3)《忆江南》

1、忆江南——词牌名

  2、谙——熟悉

  3、蓝——一种植物

  4、旧——从前

  5、曾——曾经

  6、胜——超过、胜过

(4)《乡村四月》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3、子规——杜鹃鸟

  4、了——结束

  5、才——刚刚

  6、蚕——蚕虫

  7、桑——桑叶

(5)《四时田园杂兴》

1、杂兴——各种兴致

  2、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未解——不懂

  5、供——从事

  6、傍——靠近

  7、四时——夏秋冬四季

  8、昼——白天

 9、夜——夜晚

  10、村庄儿女——村里的男男女女11、各当家——各管一行 

12、童孙——年幼的小孩子

  13、桑阴——桑树的阴下

(6)《渔歌子》

1、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3、箬笠——用竹蔑,箬叶编制的斗笠

  4、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5、白鹭—一种水鸟6、桃花流水—正是桃花盛开春水涨的时候7、肥—大,肥嫩,肥美

  8、不须归—不必回去八、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在作用)

  1、因为它是比喻句,比喻能让句子变得生动、形象!

  2、因为它是拟人句,拟人可以让句子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3、因为它是排比句,可以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材知识点2

  一、需要注意的字音

  沉寂jì木屑xiè轻蔑miè磨坊mòfáng

  拧下来nǐng呻吟yín宛转zhuǎn丛生cóng

  多音字

  空kōng空旷转zhuan转圈磨mo石磨

  Kòng填空zhuan宛转mo磨蹭

  曲qu曲折觉jué觉察

  Qu歌曲jiào睡觉

  二、需要注意的字型

  寂(沉寂)埋(埋伏)削(打削)挺(挺胸)

  既(既然)理(道理)哨(口哨)蜒(蜿蜒)

  斯(慢条斯理)

  欺(欺负)

  三、需要掌握的词语解释

  空旷:地方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这里是指树木、建筑物等被破坏后的景象。

  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这里指兴趣非常浓厚的样子。

  四、近义词

  沉寂——静寂盘问——盘查埋伏——隐蔽

  宛转——悠扬注意——关注

  五、反义词

  沉寂——热闹空旷——拥挤弯曲——笔直

  模糊——清晰

  六、照样子写词语

  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和和美美、密密麻麻、急急忙忙

  兴致勃勃:小心翼翼、轻波漾漾、虎视眈眈、波光粼粼

  七、句子(千万别让学生套答案,具体句子具体分析)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②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快活”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③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漫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④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脯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既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又为后面同游击队联络做准备,“学夜莺唱,学杜鹃叫”,以便后来他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⑤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如果说前面小夜莺的回答还多少带一点“实答”的话,小夜莺这时的回答全然是“虚答”,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莺的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疑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小夜莺的答话是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叙述的重点,小夜莺的答话虚实相间,颇有童味,加上小夜莺一系列顽皮的动作,使敌人相信了他。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在这些言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⑥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结构上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时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这样我们对“小夜莺”就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八、相关练习

  1、课文采用了(自然空行分段法)把课文分为了四个结构段。

  2、第一部分:“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

  第二部分:“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

  第三部分:游击队员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第四部分: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

  3、小男孩是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痛恨敌人)的小男孩。

  4、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关系是什么?

  答: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结构上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时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这样我们对“小夜莺”就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5、文章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答:全文贯穿始终的是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为游击队传递消息。题目也是对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一种歌颂。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材知识点3

  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诗句中,尽、孤、独、闲几个字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个拟人句,“只有”一词表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2、《望洞庭》(唐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洞庭湖的水色比作银白色的盘子,把君山比作一只小小的青螺。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3、《忆江南》(唐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这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是熟悉的意思,“胜”是超过的意思,“如”是像的意思。“能不忆江南?”采用反问的修辞,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之情。

  4、《乡村四月》(宋翁卷)——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6、《渔歌子》(唐张志和)——这也是这是一首词,“渔歌子”是词牌名。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在这些田园诗中,表现乡村美景的诗句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表现乡村农忙的诗句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表现农村儿童天真、勤劳的诗句是:童孙未解供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材知识点】相关文章:

语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教材理解02-24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材分析07-19

语文课文《小抄写员》教材理解05-31

四年级语文下册《陈嘉庚办学》课文10-05

课文《翠鸟》教材解析与点评11-29

高三语文课文《将进酒》知识点12-27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07-20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孔子学琴12-09

小学生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02-24

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课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