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桥之美课文主要内容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例子。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桥之美课文主要内容,欢迎查看。
《桥之美》课文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画长江大桥,我曾爬上南京狮子山,就是想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但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线桥多,列车不断地过桥、进洞,出洞、过桥,几乎是桥连洞,洞连桥。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美与险并不是一回事。
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大桥、小桥,各有其美。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不仅意义好,形式也自由,生动活泼。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桥之美》赏析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例子。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章共七个自然段。
第一段:文章总起,“画家见的桥最多”。
第二段:从“小桥流水人家”词句入手,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引出下文,从画家的眼里谈桥之美。
第三段:叙说“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以及“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引出下文对多种桥的美的述说。
第四段:承接上文具体写了:
(1)茅盾故乡乌镇“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2)江南水乡石桥与桥边景色谐调搭配,“也令画家销魂”。
(3)卧龙一般的长桥之美。
(4)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和苏州的宝带桥,“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5)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风雨桥,桥面上遮雨的廊和亭,桥下的急流飞瀑构成的美。
第五段:由《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引出铁索桥、竹索桥,说明了“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和“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第六段:由南京长江大桥的直线美,谈到钱塘江大桥以及成昆路上的很多的“桥连洞,洞连桥”的直线桥的美与险的关系。
第七段:由现实中的桥到幻想的“鹊桥”,再点桥之美,呼应开篇收束全文。
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第2段中“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显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的这一段话,语言优美,有抒情色彩,运用假设推理,实现了桥在大千世界对于环境的烘托作用。
“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用诗情的文字勾画出一幅秀丽的画面,突出了桥与周边景色的和谐美。
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本文是一篇说理性质的小品文,桥之美也可看成是人生之美,孤立的,单调的事物很难构成美,而生命因其起伏不定,变幻多姿而让人们珍爱,这也许是我们能够从中得到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启发吧.
写作目的
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美好的景物,而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还可以作为通用的原则来进行一些审美活动,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水平。
桥之美阅读训练及答案
【基础练习】
1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但脂( )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
(2)人们到此总要驻( )足欣赏飞瀑( )流泉。
(3)如果煞( )它风景。
(4)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 )后顾。
(5)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 )坡。
2看拼音写字词。
(1)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méi jiè 。
(2)仿佛发闷的wěi cóng 做了一次深呼吸。
(3)难怪绘画和shè yǐng 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4)倒影又往往被fú píng ,杂草刺破。
(5)是险峻的环境yùn yù 了桥之生命。
3仔细看看句中有没有错别字,如果有,请改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谐同谱出行与色的乐曲。( )
(2)方、园之间相处和协、得体。( ) (3)桥下小河里应着桥的倒影。( )
(4)桥上桥下,往反行人,个样船只。( )
【综合练习】
认真阅读课文,做以下题目。
1在下面句中的错别字下画横线,并在题后括号内改正。
(1)那纤细的游丝佛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 )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住足欣赏飞瀑流泉。( )
(3)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迭及交错的角色。( )
(4)不宜龙统地提问,不能龙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
2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桥”美在何处?(用文中语句来回答)
3第2自然段中,“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4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其语言风格与《中国石拱桥》有什么明显不同?
【拓展练习】
一阅读
人间仙境: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在哪里?经过多年的查证,确认在我国的滇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地区。随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的到来,香格里拉渐渐地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从不大的中甸城向任何方向前行,你都在朝着终年不化的雪山进发。在这片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土地上,一反高原缺氧的普遍现象,这里氧气充沛,一山有四李、十里不同天,形成了世上绝无仅有的一派高原奇景。这里即使时值隆冬,大山脚下的阅叶林带仍是一片郁郁葱葱,山腰处则是针叶林挺拔俊秀,再往上是只有冬虫草、雪莲花生长的地带,直至生灵绝迹,惟余茫茫的雪峰。这里也有江南的山里娃娃脸,山这边天阴大雪,山那边阳光灿烂。神奇的纳帕海草原天晴时是理想的牧场,可以牧羊、跑马,一下雪却顿成水泊,远观似一片汪洋,纳帕海草原因而得名。五、六月份是中甸的盛夏,到处是花的海洋,从高空望去,整个中甸如一面红、黄、白三色的巨幅锦绣。藏民不吃鱼,这里的湖泊中挤满了肥鱼,鱼儿贪吃大量飘落水面的杜鹃花辫,受了花瓣中麻醉剂的作用,一条条翻开大肚皮浮在水上,形成“杜鹃醉鱼”的奇现。
古今中外旅行家们总结“游山玩水”的经验,在中甸似是不能适用的。因为这里“神山不可游”“圣水不可玩”。海拔6794米的梅里雪山主峰,是世界上惟一一座未被人类征服的山峰,中外登山队员几度探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终归失利。梅里雪山一直被当地人奉为“神山”,其主峰终年浓雾锁罩,据当地老人说,一辈子只一次有幸看到梅里雪山的真容,那是十世班禅在圆寂前一年时间里遍历藏区每一个角落,当他来到梅里雪山脚下时,神秘多年的梅里主峰忽然间云开雾散,尽现容颜,班禅转身离去后,她又迅即拉上了重重雾幛,不再见人。碧塔海、黑海是康巴地区的“秘境”,女人在水边洗头、高喊,都会引起倾盆大雨,据说是圣水发怒。这些说法是否科学未及考证,但当我们置身于奇境迭现的香格大峡谷,走那条三天三夜才能走完的溪边小路时,当我们骑马穿越林海雪原,来到静谧的碧塔海边时,我们至少看到了有幸到二十世纪末仍未遭人类破坏的大自然的本来模样。这景象对于我们,竟已显得如此珍贵。
中甸是康巴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的葛丹松赞林寺就坐落于此,全体藏民信奉藏传佛教。然而,至今仍保留母系社会特征的纳西族却也发祥于中甸地区的白水台,千百年来,夫权极重的藏族文化与女权至上的纳西东巴文化并存于中甸,形成了中甸地区独特而浑厚的文化底蕴。
香格里拉一词对当地藏民来说,是太阳与月亮的意思,也是山水风光喜迎远方客的意思,我们以为,香格里拉代表着一切美好与祝愿。
1“香格里拉”独一无二的景观,使它显得很神秘。它的独特景观主要是指( )。(可选多项)而形成这些独特景观的原因是( )
A.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 B氧气充沛。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即使时值隆冬,山脚和山腰树林葱郁。
E有神奇的纳帕海草原。 F也有江南的山里娃娃脸。
G湖中挤满肥鱼,形成“杜鹃醉鱼”的奇观。
2第②段中“纳帕海苹原”的名称是因何而得的?
3“这里也有江南的山里娃娃脸”、 “整个中甸如一面红、黄、白 三 色的 巨幅锦绣”用
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第③段介绍中甸的 和 ,山以 为代表,其特点是 ,这里的水被奉为 ,山和水的共同特点是 。
5从“这些说法是否科学未及考证”由此可知,这里有关神仙、圣水的说法都未必科学。而说明文是讲究内容的科学性的,那么这段所介绍的一些情况是否应删去?
6“中甸地区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指的是( )
A.中甸是康巴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B著名的葛丹松赞林寺就坐落于此。
C.古老的纳西族也发祥于这地区白水台。
D.夫权极重的藏族文化与女权至上的纳西东巴文化并存于中甸。
7文末对“香格里拉”一词作解释与上文介绍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神奇的山水风光有什么联系?
二作文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遭人冷落,被人揭短……请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字数600字左右。
桥之美阅读训练答案
【基础练习】
1(1)zhī (2)pù(3)shà (4)zhān(5)dǒu
2(1)媒介 (2)苇丛 (3)摄影
(4)浮萍 (5)孕育
3(1)谐―协 (2)协―谐
(3)应-映 (4)反-返 个-各
【综合练习】
1(1)佛-拂(2)住-驻
(3)迭-叠(4)龙-笼
2在不同环境中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说明桥在构成美景上不可或缺
4《中国石拱桥》语言朴素、平实;本文语言生动、形象。
【拓展练习】
人间仙境:香格里拉
1C—G B
2称其为“海”是因为一下雪,这里便似一片汪洋;称其为“草原”是因为天晴时这里又是理想的牧场。
3打比方 使景观更形象,更美丽 4山 水 梅里雪山 是世界上惟一
一座未被人类征服的山峰 圣水 保持未遭人类破坏的大自然的本来模样。
5不应删去 这些说法突出了人间仙境香格里拉地区神奇独特的景观,更能吸引 广大读者。同时也印证了这是尚未遭到人类破坏的地区,更显其珍贵。 6D
7突出其美好与神奇。
【桥之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文章:
《桥之美》课文结构的分析总结06-30
关于桥之美课文分析介绍10-23
《桥之美》课文内容解析06-05
桥之美课文内容解析08-07
桥课文的主要内容06-20
桥的课文主要内容08-18
《桥》课文的主要内容08-16
桥课文原文主要内容10-21
桥的课文主要内容分析07-12
桥之美的课文分析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