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

时间:2024-07-30 08:25:15 海洁 课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

  火把节课文主要是 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下面小编收集了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yí)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我为你砍好了蒿(hāo)枝,我为你扎好了火把,我要带着你满山遍野地奔跑。

  我为你准备了彝家姑娘最喜欢的彩衣和头帕,我为你准备了彝家小伙儿最喜欢的披毡和花包,我一定把你打扮成天底下最漂亮的人。

  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为你宰好了牛羊,我为你买来了美酒和水果,我愿陪你从黄昏一直喝到第二天早上。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 激情四溢的盛典。

  太阳还没爬上山头,山寨(zhài)里家家户户的门都不约而同地打开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菜。

  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矫(jiǎo)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着对方的犄(jī)角。经过几番惊险的搏击,得胜的公牛身披红布,在主人的牵引下,绕场一周,骄傲地接受着人们的欢呼和赞叹。

  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方,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那种骄傲。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点着早已准备好的火把,跑出屋门,绕屋三圈,然后奔向田野,奔向山川。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了起来。

  看,熊熊的篝(ɡōu)火燃烧起来了。山寨的人们都集中到一起来了。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听,那悦耳的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向地上撤下数不胜数的蝗(huánɡ)虫。它们噬(shì)咬着庄稼,也噬咬着人们的心。但是,勇敢的彝家人并没有屈服于天神的淫(yín)威。他们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领下,想出了用火来消灭蝗虫的办法。人们点起了火把,日夜不停地到田间地头捕烧害虫。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战,人们终于灭掉了“天虫”,保护了庄稼。为了纪念这次用火把消灭“天虫”的胜利,庆贺五谷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就点起火把游行,并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所以,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我们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怎么样?来吧,到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火把节》教案参考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这部分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一开始读这篇文章就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使人倍感亲切。“我为你砍好了蒿枝,扎好了火把”;“我为你准备了彝族姑娘最喜欢的彩衣和头帕,我为了准备你彝家小伙儿最喜欢的披毡和花包”;“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愿陪你……”这些都充分看出彝家人准备欢度火把节的愉悦和欢迎客人与他们一起过节的盛情。实际上也巧妙地交代了彝家人怎样准备过节。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这部分描写了火把节的盛况,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了一天中几个主要活动的场面:

  先写清晨,“太阳还没爬上山头”,人们就打扫房子,穿上盛装,准备节日饭菜。再写“日上三竿”,举行斗牛、摔跤活动的情景。这是火把节举行的重要活动。从“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从人们企盼感受得胜时那种骄傲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出彝家人是如何在自己盛大的节日里,释放着自己的激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彝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

  最后写“夜幕降临”,人们点燃火把奔向田野,燃起篝火歌舞狂欢。夜晚狂欢是火把节的高潮,课文的这部分重点描写了狂欢的场面。人们点燃火把“绕屋三圈”,“奔向田野、山川”,据说这是在驱除害虫;然后是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嬉戏,“火光照红了每个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三部分(第11-14自然段)写彝族火把节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这部分写了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在火把节传说故事中,我们看到彝家人没有屈服于天神的淫威,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领下用火消灭害虫,他们“日夜不停,艰苦奋战”,灭掉天虫保护了庄稼,表现出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全文中“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的四次出现把全文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现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一盛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更感受到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豪放、热爱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学会“蒿、寨、矫、犄、蝗”5个生字;会写“帕、披、毡、宰、寨、矫、跤、熊、嫉、妒、蝗”11个生字;掌握“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3.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建议】

  1. 课前根据学习需要查找资料。自学生字,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 识字:“蒿”读“hāo”,不要读成“gāo”;“矫”读“jiǎo”,不要读成“jiāo”。

  写字:“毡”是半包围结构,“毛”的最后一笔要托住部件“占”,还要注意写紧凑;“嫉”字读“jí”,不要读成“jì”,这个字的右半部分是“疾病”的“疾”,不要丢掉“疒”左边的两点。

  3. 这篇课文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点,即: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写道:“来吧,到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似乎是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客人发出盛情邀请,表达了彝家人过节的欢快心情和热情邀请客人参加自己民族盛大节日的那种自豪,很有感染力。在第二、三两部分的起始,分别也用了“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这个句式。这种句式的反复出现一方面加强了上述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句子稍加变化,分别以“……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 激情四溢的盛典。”“……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作为重点句点明了第二、三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4. 第二部分的脉络清晰,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在读这一部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清晨到夜晚,从一天到三天这节日的气氛,从而感受到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5. 在阅读第三部分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火把节的传说。在大量的民间故事中,大多数鬼神都是恶势力的象征,而人民以及他们拥戴的英雄都代表了勇敢、正义、善良。英雄战胜恶魔,正义战胜邪恶,则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这个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感情。通过阅读感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6. 文章描写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全篇文章的语言同样是激情四溢的,全文的感情可以用“热情奔放、充满民族自豪感”来概括,文章把彝族人民的这种情感也传达给了读者,因此要加强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民族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我们这个具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的热爱。

  课文多处语言很有韵律,节奏感强。如: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第二部分的第10自然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去感受那热烈的场面,去感受彝家人的那种激情。尤其是“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的四次反复,朗读全文的时候,要在这四句话的引领下读出节奏,从火把节的精心准备,到火把节的盛况展现,再到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加强。

  7. 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教学资料

  1. 彝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2. 火把节是彝、白、傈僳、纳西、拉祜等族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在火把节上一般举行斗牛、赛马与摔跤等各种竞赛娱乐活动,夜里点燃火把,穿行田间,驱除害虫,并饮酒歌舞。

  3. 词语解释

  盛典:盛大的典礼。

  矫健:强壮有力。

  激情:强烈激动的感情。

  企盼:盼望。

  欢愉:欢乐而愉快。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不屈不挠:屈、挠,弯曲。比喻在恶势力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4. 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话说火把节》和《火把节的传说》。

  火把节习俗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祭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邻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玩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火把节 斗牛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节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个晚上吃过晚饭,首先由某一家开始点燃火把,然后就争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漫延响彻山谷。随后按约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地,他们将火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游戏。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苗、传达情意的好时机,姑娘们穿着自己缝制的衣裳展示灵巧的手艺,小伙子在种种比赛和表演中博得姑娘们的芳心及微笑。到了此时此刻,他们都找到意属的心上人,根据习俗男方可以抢夺女方身上的信物,作为定情之物;他们也借着通宵欢歌狂舞,互相表达爱意。

《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相关文章:

亡羊补牢课文主要内容09-23

燕子课文主要内容07-16

春潮课文主要内容09-05

《鲸》课文主要内容10-28

钓鱼的课文主要内容12-08

丰碑课文的主要内容09-27

小虾课文主要内容04-13

松鼠课文主要内容08-11

母鸡的课文的主要内容09-27

穷人的课文主要内容10-17

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

  火把节课文主要是 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下面小编收集了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火把节课文主要内容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yí)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我为你砍好了蒿(hāo)枝,我为你扎好了火把,我要带着你满山遍野地奔跑。

  我为你准备了彝家姑娘最喜欢的彩衣和头帕,我为你准备了彝家小伙儿最喜欢的披毡和花包,我一定把你打扮成天底下最漂亮的人。

  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为你宰好了牛羊,我为你买来了美酒和水果,我愿陪你从黄昏一直喝到第二天早上。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 激情四溢的盛典。

  太阳还没爬上山头,山寨(zhài)里家家户户的门都不约而同地打开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菜。

  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矫(jiǎo)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着对方的犄(jī)角。经过几番惊险的搏击,得胜的公牛身披红布,在主人的牵引下,绕场一周,骄傲地接受着人们的欢呼和赞叹。

  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方,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那种骄傲。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点着早已准备好的火把,跑出屋门,绕屋三圈,然后奔向田野,奔向山川。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了起来。

  看,熊熊的篝(ɡōu)火燃烧起来了。山寨的人们都集中到一起来了。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听,那悦耳的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向地上撤下数不胜数的蝗(huánɡ)虫。它们噬(shì)咬着庄稼,也噬咬着人们的心。但是,勇敢的彝家人并没有屈服于天神的淫(yín)威。他们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领下,想出了用火来消灭蝗虫的办法。人们点起了火把,日夜不停地到田间地头捕烧害虫。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战,人们终于灭掉了“天虫”,保护了庄稼。为了纪念这次用火把消灭“天虫”的胜利,庆贺五谷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就点起火把游行,并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所以,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我们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怎么样?来吧,到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火把节》教案参考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这部分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一开始读这篇文章就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使人倍感亲切。“我为你砍好了蒿枝,扎好了火把”;“我为你准备了彝族姑娘最喜欢的彩衣和头帕,我为了准备你彝家小伙儿最喜欢的披毡和花包”;“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愿陪你……”这些都充分看出彝家人准备欢度火把节的愉悦和欢迎客人与他们一起过节的盛情。实际上也巧妙地交代了彝家人怎样准备过节。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这部分描写了火把节的盛况,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了一天中几个主要活动的场面:

  先写清晨,“太阳还没爬上山头”,人们就打扫房子,穿上盛装,准备节日饭菜。再写“日上三竿”,举行斗牛、摔跤活动的情景。这是火把节举行的重要活动。从“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从人们企盼感受得胜时那种骄傲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出彝家人是如何在自己盛大的节日里,释放着自己的激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彝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

  最后写“夜幕降临”,人们点燃火把奔向田野,燃起篝火歌舞狂欢。夜晚狂欢是火把节的高潮,课文的这部分重点描写了狂欢的场面。人们点燃火把“绕屋三圈”,“奔向田野、山川”,据说这是在驱除害虫;然后是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嬉戏,“火光照红了每个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三部分(第11-14自然段)写彝族火把节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这部分写了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在火把节传说故事中,我们看到彝家人没有屈服于天神的淫威,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领下用火消灭害虫,他们“日夜不停,艰苦奋战”,灭掉天虫保护了庄稼,表现出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全文中“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的四次出现把全文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现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一盛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更感受到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豪放、热爱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学会“蒿、寨、矫、犄、蝗”5个生字;会写“帕、披、毡、宰、寨、矫、跤、熊、嫉、妒、蝗”11个生字;掌握“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3.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建议】

  1. 课前根据学习需要查找资料。自学生字,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 识字:“蒿”读“hāo”,不要读成“gāo”;“矫”读“jiǎo”,不要读成“jiāo”。

  写字:“毡”是半包围结构,“毛”的最后一笔要托住部件“占”,还要注意写紧凑;“嫉”字读“jí”,不要读成“jì”,这个字的右半部分是“疾病”的“疾”,不要丢掉“疒”左边的两点。

  3. 这篇课文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点,即: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写道:“来吧,到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似乎是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客人发出盛情邀请,表达了彝家人过节的欢快心情和热情邀请客人参加自己民族盛大节日的那种自豪,很有感染力。在第二、三两部分的起始,分别也用了“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这个句式。这种句式的反复出现一方面加强了上述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句子稍加变化,分别以“……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 激情四溢的盛典。”“……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作为重点句点明了第二、三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4. 第二部分的脉络清晰,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在读这一部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清晨到夜晚,从一天到三天这节日的气氛,从而感受到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5. 在阅读第三部分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火把节的传说。在大量的民间故事中,大多数鬼神都是恶势力的象征,而人民以及他们拥戴的英雄都代表了勇敢、正义、善良。英雄战胜恶魔,正义战胜邪恶,则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这个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感情。通过阅读感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6. 文章描写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全篇文章的语言同样是激情四溢的,全文的感情可以用“热情奔放、充满民族自豪感”来概括,文章把彝族人民的这种情感也传达给了读者,因此要加强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民族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我们这个具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的热爱。

  课文多处语言很有韵律,节奏感强。如: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第二部分的第10自然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去感受那热烈的场面,去感受彝家人的那种激情。尤其是“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的四次反复,朗读全文的时候,要在这四句话的引领下读出节奏,从火把节的精心准备,到火把节的盛况展现,再到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加强。

  7. 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教学资料

  1. 彝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2. 火把节是彝、白、傈僳、纳西、拉祜等族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在火把节上一般举行斗牛、赛马与摔跤等各种竞赛娱乐活动,夜里点燃火把,穿行田间,驱除害虫,并饮酒歌舞。

  3. 词语解释

  盛典:盛大的典礼。

  矫健:强壮有力。

  激情:强烈激动的感情。

  企盼:盼望。

  欢愉:欢乐而愉快。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不屈不挠:屈、挠,弯曲。比喻在恶势力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4. 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话说火把节》和《火把节的传说》。

  火把节习俗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祭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邻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玩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火把节 斗牛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节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个晚上吃过晚饭,首先由某一家开始点燃火把,然后就争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漫延响彻山谷。随后按约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地,他们将火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游戏。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苗、传达情意的好时机,姑娘们穿着自己缝制的衣裳展示灵巧的手艺,小伙子在种种比赛和表演中博得姑娘们的芳心及微笑。到了此时此刻,他们都找到意属的心上人,根据习俗男方可以抢夺女方身上的信物,作为定情之物;他们也借着通宵欢歌狂舞,互相表达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