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介绍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介绍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林海音所著。旧时北京的城南,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般地展现出它独有的风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
《城南旧事》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院里,住着英子温暖的一家。《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二十年代初,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送给别人,不知去向。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在不经意间发现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极其相似,一言一行也和秀贞十分接近,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英子发着高烧,昏迷了十天,差点丢了性命。而秀贞与妞儿在飞驰的火车下丧生了。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后来,被赶出家门的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态度不对,英子很伤心,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使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爸爸很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被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宋妈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随着爸爸的离开,真正地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真正的长大了。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本文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英子而去,表现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
《城南旧事》读后感想
旧时井窝子边的玩伴,妞儿,总是被父母逼着唱戏,唱不好就打、抽,她不由得想离家出走,说他们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谁知道,英子(林海音小名)的另一个玩伴,也是“惠安馆”的疯子——秀贞,竟是妞儿的亲生母亲,母女俩历经坎坷终于在一起,英子细心的照顾她们,给了她们盘缠,让她们去了“惠安”,自己终于病倒了。
书中还写到她在小学时,和一个藏在草堆里的贼(她不认识)交了朋友,他竟然是学校了那位一等一的学生的哥哥!虽然最后,他依然被警察抓走,但英子知道,他是被迫所为,不曾厌恶他。现在社会每当揪出一个小偷,扯出一窝强盗,人们都对他们谩骂不已,人们有想过他们为何去偷,去抢,也许他们也有难言之隐。
最后,这本书还说到了英子的父亲去世了,英子要长大了,不会再依靠他人的。
这本书用英子地眼睛绘出了一幅北京风景人情画卷,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人和生命体验地认知。
在书中,作者将英子眼中老北京城南地风光融入到字里行间,展现着成人世界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道尽了人世间复杂地情感和真实地人性,更说出了旧时人们地懦弱、迷信,欺软怕硬地本性。
另外,连接文章中心地是英子地童年,她地童年是快乐地,有玩伴,有慈爱她地父母,有尽职地宋妈,有很好地学校,一切几乎都是当时最好地,这是孩子地快乐。
想想我地童年,什么都是最好地,一个个天真烂漫地玩伴像文中地妞儿一样,愿意去等待,去寻找,去拥有自己地快乐。虽然我不曾感受过亲人地去世,但我知道一切地生离死别都是上天早已注定。人既然活在这个世上,就必定有死亡;既然来到这个世上,就不如用孩子地目光去看,去珍惜,去感受现在地生活。
作者曾著文说过,“城南旧事”是用儿童地口吻写大人地世界,从愚昧地童心写那些记忆深刻地人物和故事,所以写得那么生动,那么深入人心。
《城南旧事》文章特点
1、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进行的细节描写特点突出,比如描写骆驼的咀嚼.
2、童真童趣以及儿童心理描写细腻.
3、作者应该在年纪较小时成书,儿童思维贯穿全文,其思维方式,语言特点在其它作品中罕见.
《城南旧事》名言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看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我慢慢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缓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3)“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4)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5)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同学耻笑。
(6)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7)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8)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创作背景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在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作者心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们写了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是林海音写这本小说的初衷。
鉴赏
作品主题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时代的悲剧
以现实的角度来观察,《城南旧事》中所描绘的事件大多是时代造成的悲剧,各有各的痛楚。封建伦理道德逼疯了秀贞,小偷、兰姨娘、宋妈也有各自的血泪史,然而从整个文本来说,其主旨并非是对旧制度的控诉,而是以一个纯真的少女的童心折射出这些底层不幸人物的人性光辉。文章极力淡化善恶标准,以欢乐的童心对待现实的丑陋,在沉重的现实中保留一片自由快乐的天空。可以说,小英子打开了成人世界所忽视的视角,这个视角是以质朴、单纯、善良的心去待人处事。这些视角本来为我们所共有,却在世俗陈规的劫持下慢慢遗忘、丢失。小说中的小英子似乎就是现实中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种陌生与熟悉感冲淡了对小偷的仇恨,勾起了纯真的年代,令人感叹良多。整部作品始终贯穿着对成长内涵的诠释,对童年美好生活的依恋却敌不过现实的变化。[8]
艺术特色
结构
《城南旧事》以深挚的情怀和笔触追述20世纪20、30年代北京城南的旧事,叙事结构包括两层,表层结构是串珠式的,以成长为线,将小英子童年经历的五个故事集合在一起。深层结构是作者内心创作情感的表露与寄托,小说以不断的"离去"来组织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在内外两层结构的结合与互补下,小说得到了完整的表达与阐释。包含了作者绵延不绝的乡思乡愁,是公认的乡愁文学力作。
《城南旧事》中表达乡愁有以下特点:一、被女儿情结滋养的乡愁。驴打滚儿追忆了因家境窘迫到城里做奶妈的宋妈的故事,她忍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而自己的孩子们也在无爱的贫苦中丧失。林海音的小说创作有自己一以贯之的主题,那就是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心和思考。二、富有悲剧意蕴的乡愁。每段故事的结果,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离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三、乡愁的书写方式。而林海音的小说是纯粹的怀乡小说。她淡化了家国神话的建构和时代风云的宏大叙事,透过自己作为女性的故乡经验,书写女性在乡土世界的生命成长;并以女性人生领域里大量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题材,解构了以男性的家国情怀为代表的故乡叙事传统。这种情形决定了她笔下怀乡小说的书写乡愁的出发点。
基调
《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是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语言
对于林海音来说,北京的生活经历带来的影响远远要超过其他地方,在林海音20 多年的北京生活中,当地独有的人文习俗等逐渐融入林海音的精神世界中,导致《城南旧事》这部作品中浓厚的京味也成为其中一大特色。作品中所用的地道且带有生活气息的北京口语词和儿化词,对人物形象、性格和生活场景做出了全面的展示,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如同真正置身于当时的北京城一样,其中所使用的包括碎催、胳肢窝、蝎虎子、吊死鬼等在内地道北京口语词,这些口语词都是来源于民间底层人员的日常生活中,十分质朴有趣,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因为生活气息的浸润变得越发生动形象,向读者全面展示了地道浓郁的北京风情。除此之外,作为北京话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语言文化,儿化词也得以在《城南旧事》中广泛应用,如半空儿、洋画儿、模样儿等,可谓是在书中随处可见,这些儿化词的使用,使得文章语言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在强化语言表现力的同时,将人物性格做出了更进一步的凸显,真正将读者带回了20世纪的北京城。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 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3岁随父母返台湾,因台湾被日本控制便举家迁往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生活。25年后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她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夏承楹)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 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介绍】相关文章: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介绍01-19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推荐03-04
城南旧事中的主要内容02-03
有关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06-08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概括03-14
城南旧事经典词句04-12
城南旧事的好词好句11-28
城南旧事的好词好句推荐06-12
城南旧事摘抄精彩段落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