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题名记》课文翻译

时间:2025-01-10 08:59:58 文圣 课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龙井题名记》课文翻译

  《龙井题名记》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显然浓一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龙井题名记》原文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译文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再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了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我们)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注释

  1.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原指山泉,龙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环山产茶,即著名的西湖龙井茶。题名:题写姓名,以留作纪念。

  2.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

  3.吴兴:今浙江吴兴县。过杭:经过杭州。

  4.会稽:今浙江绍兴。

  5.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1079)住寿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6.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时候。“比”,及。“郭”,外城;这里指杭州城。

  7.日夕:将近黄昏。

  8.航:渡。普宁:寺庙名。

  9.道人:即僧人。参寥:法号道潜,自号参寥子,有诗名。

  10.“问龙井”三句:意谓我询问辨才大师派来的轿子在哪里,参寥便说,因我没有按时到达,轿夫已经抬回去了。“篮舆”,竹轿。

  11.天宇开霁(jì):天空晴朗。“霁”,雨过天晴。

  12.策杖:拄着手杖。并湖:沿湖。

  13.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旧有塔,即雷峰塔。

  14.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门西南九曜山东。

  15.濯:洗,洗涤

  16.灵石坞:山名,在杭州小麦岭西南,一名积庆山。

  17.支径:小路。

  18.憩(qì):休息。龙井亭:辨才法师所建。

  19.酌泉:舀取泉水。据石:靠着石头。

  20.庐舍:房屋。或:间或,有的。隐显:忽明忽暗。

  21.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22.“殆非”句:意谓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间所有的。

  23.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将要。

  24.始:才。寿圣院:寺院名,离龙井约一里地。

  25.谒(yè):拜见。

  26.遂(suì)于是 就

  27.书:书信

  28.比:等到

  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自徐州调任湖州,过高邮,中途与秦观、参寥子同船而下,于吴兴分手告别。不久,正会稽省亲中的秦观惊闻苏轼出事身陷囹圄,于是即刻赶回吴兴询问,不料苏轼已于七月二十八日在湖州被捕,已经押赴京师,送进了御史台诏狱中。此情形下,秦观只得惘然而归,月夜步行游龙井,在心事沉重下,于八月十六日作此文。

  作品鉴赏

  此记述作者月夜游览西湖龙井的经历和见闻。在唐宋诗词作品中,刻画西湖风景的名篇丽句层出不穷,各尽其妙,然而用散文形式来描绘夜幕下的西湖山水却不多见。这篇“题名记”笔调轻快,语言简洁,意境幽美,读后使人心旷神怡,别有一番风味。

  文中主要是叙事,但不平铺直叙,而有曲折纡余。作者应邀入山,至湖,而篮舆已去,又见月色皎洁,遂贾勇夜行。这中间便有几层曲折此文叙事又有缓急跌宕。“出雷峰”几句,以三字一顿的动宾结构为主,连用“出”“度”“入”“得”“上”诸动词,文势迫促,表现了夜间长途跋涉的情景。“酌泉据石而饮之”以下,文势渐渐舒缓,这与作者快到目的地时,一边据石休憩,一边回味所历山川美景的情状,是完全合拍的。

  此文叙事时也点缀景物,笔稀墨淡,描摹如画,而且和事情的发展与作者的情绪密切应和。“天宇开霁,林间月明”,这良宵美景鼓起了作者的游兴。“自普宁”以下几句,总叙一路山行之景,将相反的色调糅合在一起,使图景更加鲜明。闪烁的灯火,深郁的草木,一明一暗,互相映衬;沉寂的佛寺,悲鸣的流水,无声与有声相间。作者的身心都沉浸其中了。

  名家点评

  宋·苏轼:览太虚题名,皆予昔时游行处,闭目想之,了然可数。(《秦太虚题名记》)

  明·陈天定:写出山水间夜景如画。(《古今小品》)

  明·陈仁锡:清美映人。 (《古文奇赏》)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自幼敏悟,少豪俊慷慨,好学兵法。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元祜初,因苏轼推荐,为太学博士,后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章悼当权,被斥为“元祐党人”,出为杭州通判,继贬郴州、横州、雷州。徽宗立,放回,死于途中。他以文学受知于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文章长于议论。词为北宋一大家,多写男女情爱。有《淮海集》。

【《龙井题名记》课文翻译】相关文章:

《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07-02

秦观龙井题名记11-01

《记承天寺夜游》《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与翻译01-05

秦观《龙井题名记》原文翻译以及练习题09-07

秦观《龙井题名记》原文译文06-08

秦观《游龙井记》原文及翻译08-19

《小石潭记》秦观《龙井题名记》比较阅读及答案10-24

《养鱼记》的课文翻译08-04

《养鱼记》课文翻译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