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
当阅读了一本《飞夺泸定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课文解析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 篇1
一、说教材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课文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按照“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顺利渡河”的思路记叙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构条理非常清楚: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其中红军怎样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而“飞夺”一次也有两层含义:“飞”强调神速,而“夺”则强调红军的神勇。可谓“飞”中见智,“夺”中见勇。
具体来说,“飞”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沪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面对路远(离沪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沪定桥。
其二,排除艰难,智斗援敌。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沪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军战士索性“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军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沪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
“夺”中见勇则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险”中见勇。
“沪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其二,“难”中见勇。“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我们的红军呢?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过桥之“难”反衬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
其三,“激”中见勇。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士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敌人就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战斗的“激烈”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本文语言生动准确,富有强烈的动感,其中的好词佳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二、说目标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泸、湍、妄、溃”等7个生字,;三是能够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点,在重点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理解感兴趣的词语。四是学会概括课文,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品味“飞夺”“天险”“关键”“浩浩荡荡”等词语;三是通过区分事情的不同方面,理清的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情感,继而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三、说学情
这篇课文在人教版教材体系中安排在第九册,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概
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的能力基础上,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北师大版教材把它安排在第七册,“桥”这一主题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围绕桥引发的故事,体会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理解词语、概括课文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对于主要内容的概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但很少有像本篇课文这样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题中的“飞”和“夺”两个字,帮助学生理清的层次,进而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形成的主要内容,渗透方法的指导。
四、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抓“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主要想体现以下两个目地: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重点之二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由于概括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最高体现,但与学生实际概括能力尚有距离,所以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本文教学难点之一;难点之二是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只要依据是文中故事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较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说教学设计
我主要想谈一谈其中几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一)揭题质疑环节
教师设问:看了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答,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浅层次的问题如“谁飞夺”可以立即解决,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有价值的问题,留在黑板上。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二)学习“抢时间“部分
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要“飞”一样
的夺下泸定桥。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泸定桥这个地方这样险,毛主席在《长征》诗中说:“大渡桥横铁索寒”敌人已有两个团兵力把守,如果援兵一到,敌人就会如虎添翼,我军一个团要对付敌人两个旅两个团,敌众我寡,要取得夺桥的胜利就不大可能了,因此我们必须赶在敌人援兵之前到达泸定桥,必须“飞”速行军。
然后,让学生分别画出描写红军战士遇到的困难的语句和克服困难的语
句。采用对读的方式,请一名学生读标出的困难,另一名学生跟着读出标出的克服困难的方法。教师边订正,边进行朗读指导着重指导“扯着嗓子喊”、“高声答话”的内容。
(三)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首先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终于,我们的红军提前到达了泸定桥,这桥到底什么样?”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险泸定桥的图片,配上震耳欲聋的流水声,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然后,引导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读后激发学生的体验:“如果你站在这泸定桥上,会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最后,根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体验理出本段的层次:桥险、水急、敌人凶。进而,提出质疑:“敌人说:飞过来。我们的红军能够飞过去吗?”为下面英勇夺桥做好铺垫。
以上就是我对于本课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本课的一些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还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 篇2
这篇课文主要歌颂红四团的全体指战员们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应把握“崇敬”“颂扬”的基调。夺取泸定桥是一个壮举,整个过程紧张激烈。朗读的节奏应该急促、高亢。红军行军途中时间紧迫,路程艰险,要读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要表现出紧迫感;激战的场景,要读得紧张有气势,节奏稍快。这样,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就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好地体会红军战士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 篇3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难飞夺泸定桥的'感人事迹.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全文分三大部分:
1—3节讲了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赶在敌人前面夺下泸定桥;
4—8节讲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第9节讲了军夺取泸定桥后,奔赴抗日前线.其中红军如何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精神品质.。
《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 篇4
本文记述了北上抗日的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课题中的“飞”“夺”两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神速、险奇形象地概括出来了。“飞夺”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简要的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惟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2)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3-5)写红四团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飞”进行描写:为什么“飞”?怎样“飞”?
第四部分(6-8)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了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夺”展开:夺的困难——夺的经过——取得胜利。夺桥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第五部分(9)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相关文章:
《飞夺泸定桥(节选)》阅读答案10-27
《草原》课文解析07-18
故乡鲁迅课文解析08-02
朱自清《春》的课文解析07-20
《中华少年》课文解析10-17
《自然之道》的课文解析07-30
祝福课文原文解析04-26
海燕课文解析的内容12-07
自然之道课文解析08-03
桂林山水课文解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