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兰亭序重点词
导语:《兰亭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也会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篇课文。那么,《兰亭序》的重点词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兰亭序的重点词,欢迎阅读!
◆之
⒈“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⒉“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到达】
⒊“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结构助词,置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⒋“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介词,于,对于】
⒌“顷焉,烟炎张天”【助词,用于时间词后,表停顿,无实义】
⒍“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助词,用于形容词、不及物动词之后,补足音节,无实义】
⒎“何陋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⒏“寡人之于国也,尽心哉耳矣”【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介词结构,起强调作用】
⒐“蚓无爪牙之强,筋骨之强”【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⒑“哭颜渊恸者,殊之众徒,哀痛之甚也”【结构助词,用于谓语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因
⒈“或因寄所托”【介词,凭借】
⒉“西倾因桓是来”《尚书》【介词,从,由】
⒊“更延英俊,因材授爵”【介词,依照,依据】
⒋“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介词,依靠,凭借】
⒌“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介词,趁着,趁机】
⒍“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介词,因为,由于】
⒎“因遗策”《过秦论》【动词,沿袭】
⒏“变法者因时而化”吕不韦《吕氏春秋》【动词,顺应】
⒐“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动词,连接】
⒑“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动词,经由,通过】
⒒“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副词,于是,就】
⒓“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沈括《梦溪笔谈》【连词,因为】
⒔“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连词,因此,于是】
⒕“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名词,原因】
⒖“于今无会因”【名词,机会】
◆ 修
⒈“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长】
⒉“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寿命)长】
⒊“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动词,修整,修建】
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整治】
⒌“邹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高】
⒍“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动词,修养】
⒎“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动词,学习,研究】
⒏“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
◆ 期
⒈“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动词,及,到】
⒉“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周年,满一年】
⒊“君与家君期日中”【动词,约定,约会】
⒋“失期,法当斩”【名词,时限,期限】
⒌“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动词,期望,要求】
⒍“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动词,至、及】
⒎“然百年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副词,必定、一定】
◆ 次
⒈“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名词,处所,地方】
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临时驻扎和住宿】
⒊“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依次排列,编次】
⒋“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名词,次序】
⒌“令次子司马昭前去探路”【名词,排行第二】
⒍“有指摘其一文字者,衔之次骨,或至相殴”【动词,及】
⒎“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动词,次一等】
◆ 以
⒈“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介词,拿;用;把;凭】
⒉“亦足以畅叙幽情”【连词,来,用来,以致,表目的】
⒊“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为;由于】
◆ 虽
⒈“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连词,虽然】
⒉“虽趣舍万殊”【连词,虽然】
⒊“虽世殊事异”【连词,即使;纵然】
⒋“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副词,只】
◆ 所
⒈“所以游目骋怀”【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用来”的意思】
⒉“或因记所托”【代词“所”与动词“托”组成名词性短语“所寄托者”,指所爱好的事物】
⒊“录其所述”【代词“所”与动词“述”组成名词性短语“作的诗”】
⒋“某所,而母立于兹”【名词,处所,地方】
⒌“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名词,恰当的位置,应有的结果】
⒍“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助词,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
⒎“父去里所,复还”【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⒏“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形容词,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⒐“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形容词,可以的】
⒑“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副词,尚,还】
⒒“臣唯命所试”【助词,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 所以
⒈“所以游目骋怀”【用来……的】
⒉“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
◆ 致
◆ 夫
⒈“悲夫”【语气助词,在形容词后表示感叹语气】
⒉“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
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代词,那个,这个】
⒈“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名词,情致,情趣】
⒉“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动词,得到,获得】
⒊“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招引】
⒋“罗敷前致词:使君自有妇”【动词,表达,表述】
⒌“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动词,获得,得到】
⒍“君子以折狱致刑”【动词,施加,施行】
⒎“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动词,用】
⒏“致敬亭于幕府”【动词,送,送达】
⒐“使吏致千金于市租,请以奉宾客”【动词,给予,赐予,送给】
⒑“退而致士”【动词,归还,交换】
⒒“饮食不致味,听乐不尽声”【动词,竭尽,穷尽】
⒓“奉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动词,奉献,献纳】
⒔“帝不忍致法于王,赦其罪”【动词,加于,把……加在身上】
⒕“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动词,转告,回报】
⒖“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动词,到,达到】
⒗“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动词,招来,引来】
⒘“案其于,皆文致不可得反”【形容词,细密,细致】
赏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兰亭集序》.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兰亭序重点词】相关文章:
兰亭序歌曲03-29
兰亭序歌词03-15
王羲之兰亭序12-07
《兰亭序》全文翻译09-07
兰亭序全文繁体08-16
兰亭序多少字07-24
王羲之兰亭序的故事10-20
王羲之兰亭序鉴赏08-04
兰亭序集是谁的11-10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