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的文言现象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禊帖》《临河序》《兰亭宴集序》,是王羲之的名篇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该文的兰亭集序的文言现象,供大家学习了解。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
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
①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句式】
古汉语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 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ⅰ【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ⅱ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七)之
(1) 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 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 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 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通假字】
趣舍万殊 “趣”通“取”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像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兰亭集序》赏析
古时候,每逢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月三日称为上巳节)按古代的风俗,这一天人们必须去水边祓除不祥,这种习俗叫做“修褉”。如杜甫的《丽人行》中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之句。说明人们比较重视这一节日。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以会稽内史身份主持了大规模的文人集会,一代名流云集兰亭。如谢安、孙绰、许询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此次兰亭集会不纵酒色,无丝无竹,临流畅饮,赋诗抒怀,畅叙幽情。为纪念这次风流雅士的盛大集会,将当时名人诗作汇编成集,并由王羲之撰写序文。
《兰亭集序》的思想内容,涉及儒、道、玄、佛四家思想。了解四家的思想,对理解这篇序文是不可或缺的。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反对消极出世,论生不论死;道家主张养怡生年,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力求“守生”;玄学清谈哲理,不务实际,一切达观,消极玩世;佛教宣扬一切幻灭,畏生畏死,主张“无生”。 王羲之对“一死生”“齐彭殇”等的态度在序文都及其鲜明的表露。
第一段以洗炼的文字,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人物如谢安、孙绰、许询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会稽山风景秀丽,山辉川媚,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
习习的春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尽情欢乐,何其快哉!
第二段紧承上段,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迁,吊古伤今,,兴尽悲来,既表达了对眼前光景和相与欢会的留恋珍惜、唯恐稍纵即逝的心绪,也流露出俯仰一世,人生苦短的深沉感慨。东晋士大夫们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玄学、清谈之风很盛。王羲之素来反对清谈,颇想有所作为,王曾受诏拜右将军,故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耿直,一心想施展济世安民的远大抱负,他曾提出一些积极的措施,如纳谏求贤、诛除奸吏、限制豪强等,但是未被当权者采纳。悲愤忧郁之际,于永和十一年毅然辞官。在这篇《兰亭集序》中,形象地反映出作者既反对消极虚无的时风,又悲叹空怀壮志、报国无门,怎不令人“感慨系之”!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真正含义,也在于此。 ?第三段发思古之幽情,寄希望于来者。作者深有感触地叹道:“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放荡不羁,及时行乐,蹉跎一生。他们思想消极,认为 “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尖锐语句,表明了他反对玄佛思想,坚持儒道思想中积极的一面,他的思想有着十分进步的意义。
在雕辞琢句,追求骈俪文风的魏晋时代,《兰亭集序》却以清新自然的风格独行于世,行文自然质朴,不加雕琢,体现了他的个性。全文叙议有机结合,情景水乳交融,吐露胸怀率真自然,令人耳目一新。用笔激而不浮,悲而能壮。文章结构严谨,衔接合理,语言洒脱
流畅,朴素简洁,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世殊事异”、“不知老之将至”等,犹如信手拈来,令人倍感亲切。让人读来如在目前,如临其景。好多语句常被后人作为成语使用,大大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作品赏析
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先交代集会的时间、地点和原因,接着描写兰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等景色以及与会者的高雅之举和乐趣,由此抒发作者的人生感受,最后点明写序的缘由,“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本文通篇着眼“死生”二字,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哲学观点,于悲伤感慨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简介
王羲之(公元303年—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兰亭集序的文言现象】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文言现象07-19
《兰亭集序》译文及文言现象01-29
《劝学》的文言现象04-01
《劝学》文言现象09-10
劝学 文言现象03-26
劝学文言现象03-25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01-04
《兰亭集序》文言句式04-16
兰亭集序的文言句式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