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公开课
教学目的
1、理清课文线索,揣摩作者的感情变化,了解作者的生死观
2、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诗句中的“王谢”指谁?(引出作者,请学生简介王羲之,同时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如果能够结合温州历史,引入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五马街,墨池坊,引入谢灵运的故事,谢池巷,康乐坊等,可能情趣盎然可惜,外地教师难免不太了解温州历史出示PPT,以介绍《兰亭序》书法,其实课本上就有插图问学生如何评价《兰亭序》的书法艺术,太难了所以,竟至于一学生起立回答:“写得真好,字写得有的大,有的小”】
【记得上个月到了镇江焦山公园,看到了梦寐欲见的《瘗鹤铭》残石,如朋友所言,以“朝拜的心情”,细细瞻仰可是,身边竟发生了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一女导游带着四位年轻游客,指着墙上的残石对他们娓娓道来,“关于《瘗鹤铭》的作者,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是东晋的王羲之”一游客插话,“王羲之是谁?”导游微笑着耐心介绍……不意他竟如被骗般,大叫:“王羲之的字有什么好看?这几个字难看死了一定是他的名气太大了……”导游窘然,无言苦笑我望着这些游客,心想,如果今天我们没有把我们的学生教育好,明天也将会在《瘗鹤铭》前出丑!】
【二十一中学的蔡舒雯老师,书法功夫颇好,在上《兰亭序》时,在黑板上挂出了自己的临摹作品,令学生佩服之至】
【某学生起立说:“《兰亭序》中的“之”字,变化很丰富,写得很好”梁老师即表扬他观察仔细其实,郭沫若先生曾专就《兰亭序》中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的丰富变化,写过文章我还曾将这篇文章抄下来,夹在《兰亭序》字帖之中】
二、读课文
1、关注字词读音
2、提问: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
明确:(可)乐 (可)痛 (可)悲
【三个词,概括全文但是,对于古文,还是应该先解决语言障碍,如英语课,再深入分析应该先建立“感性认识”,再进入“理性认识”应该反复品读】
3、作者缘何乐?
明确:
时间(暮春)
地点(兰亭)
人物(群贤)
事件(修禊事)
补充:人生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如引用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则好】
再读第一段:朗读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引入汤显祖《牡丹亭》“赏心乐事”,22中学校园里的“流觞园”,好】
第一自然段是文章语言的优美之处,应指导学生反复品味
【一女生朗读第一段,抑扬顿挫,停顿准确,极好!可见教师平时之功】
品味角度:
①骈散结合②生命力极强的词语
4、“四美具”,乃人生乐事,第二段“痛”缘何袭来?
①文章的第二段写了哪两种人?【为什么肯定是“两种人”?为什么不能是“两种情绪”?】
②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③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慨?
明确:
①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②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③有两个感慨:一个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生命短暂);另一个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生无常)
【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应该再次引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前呼后应,则妙哉】
(再读课文)
5、“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思想是很多人共有的,联系所学,说说有哪些“乐极生悲”例子
明确: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滕王阁序》
【此部分很好,可惜未用PPT如一带而过】
6、怎样理解“一死生,齐彭殇”?(背景)作者的人生观如何?(此“悲”可否理解为悲观)
【此部分甚难,教师近乎强制灌输矣;估计学生尚未明白其实,我也未明白:“一死生”,何等旷达超脱?“齐彭殇”何等逍遥无涯?何至于“虚诞”?何至于“妄作”?杜甫《醉时歌》:“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有文章指出,郭沫若认为这不是王羲之的思想,并将这一条作为论据之一否定《兰亭序》,《兰亭序》既不是王羲之所撰,这一书法作品也是伪托的不过,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友好相聚,感受到人生乐趣,但“盛事不常”,生命有限,不胜感慨!由此想到古人的话,“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联系生与死的问题发表对庄子生死观的看法,对“一死生”、“齐彭殇”观点开展了批判,认为是“虚诞”和“妄作”,从文章看这是符合逻辑的,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要把这些道理与高中学生说清楚,谈何容易?记得当初我上课时,就一带而过了,绝无大碍】
课后反思:
上完课,感觉我搭建了一个房子,架子有了,但是没有温暖的火炉,也没有可口的饭菜,屋子里空落落的,学生得到了什么,可想而知光想着仰望星空却忘了脚踏大地
【此乃带领学生看清了文章的结构与大意,而未能让他们深入体味美妙的文字语言后者最重要,却最见教师功力】
第一:我有一个偏见:开文言文公开课,对字词过多的涉及,总是有枯燥乏味的嫌疑,但是今天谷老师、傅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明白了,对于1600年前的文章,又加上魏晋时期玄学的影响,王羲之的文词艰涩难懂,思想沧桑斑驳,很难理解,这样的文言文就要“文不离言,言不离文”,【或为“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字词语法是一定要涉及的,读懂文章就证明学生已经很不容易了人文性、艺术性、工具性的侧重,要视文而定,这篇文章的语言一定要细嚼慢咽,深入品读比如: “临”文嗟悼的“临”本义“靠近水”,可引申为“对着”“所以游目骋怀”中的“所以”和“所以兴怀”中的“所以”,前者解释为“用来,借以”后者为“…的原因”
第二,教师的古文底子一定要扎实,修养要广泛,最近我对于文字学越来越感兴趣,想想汉字构造真是“善解人意”,这方面一定要加强
第三,阅读能力和板书还有待提高
【由于只安排一课时,所以显得很急,从学生看来,大概只能是“浮光掠影”】
【学习古文,首先要注意对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如“临问嗟悼”的“临”字,可查《说文解字》,乃“监”也,从人,从目,从皿,人看皿中水,如照镜子也鲁迅之《藤野先生》中有“油光可鉴”,“鉴”,镜也;绍兴有“鉴湖女侠”秋瑾女士,“鉴湖”又作“镜湖”】
【傅明乔老师提出:“山阴”,应注意古代地理之“阴阳”;“所以”,有不同意义;很有道理】
【如今教师很少讲古代汉语语法,是为缺陷如:“一死生”,“一”形容词,带了宾语“死生”,翻译时,将“宾语”提前至“一”前,作意动用法,加“认为”,成为“认为死生是一样的”】
【教师备课,最为根本者,认真品读】
【必须注意词语对比学习:如,两个“修”字,两个“会”字即使表达感慨意思的词就有许多,如:感慨,兴怀,兴感,嗟悼,兴怀,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公开课】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 公开课04-13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04-13
兰亭集序的公开课教案02-01
《兰亭集序》市级公开课教案04-13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反思04-15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案例04-13
《兰亭集序》公开课上课记录04-13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06-02
《兰亭集序》公开课课堂教学设计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