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实秋作品有感

时间:2020-08-23 16:08:59 梁实秋 我要投稿

读梁实秋作品有感

  梁实秋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阅读他的作品,有哪些感想呢?

  读梁实秋作品有感1

  有人这样形容他,用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以超然的目光审视社会世相、人生百态,又以一种幽默、闲逸的心态冷静的审视、玩味之,其中既有儒家的冲和,又有老庄的通达,也有佛禅的超脱。而他的散文具有一种以雅为本、俗中透雅的艺术品格,他的俗不是一味的大红大紫的俗,而是以雅为骨子的、充满智慧的俗;他的雅也不是那种洗却了人间烟火的雅,而是带着暖烘烘的生活气息、让人觉着亲切的雅。其雅与其俗都发自真情、生自真情,毫无造作与牵强。

  上世纪四十年代,梁实秋客居重庆北碚,借居在一所十分简陋的房子里,它既不能遮蔽风雨,还有鼠蚊相扰,可梁老先生却给它取了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雅舍”。而雅舍小品散文就出自这里,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欣赏雅舍的芳容。

  《茶》夜未央,把盏香茗,星月装饰着窗棂,品茗静思,堪称人生一乐。唐朝诗人韦应物曾有咏茶诗云:“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饮茶至沉醉,自古就使人绵思遐想。苏东坡亦有赞茶句:“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澄明的水,融入几片甘醇茶叶,或清淡或浓酽,不知不觉即可品出哀乐悲欢百感交集的人生滋味。古代文人对“茶”字有许多趣解不。其中一说:“茶”字由草字头、“人”及“木”字”三部分构成,“人”字在草字头之下,“木”字之上,意为人在草木间,孰能不喝茶。周作人言:“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梁实秋谓:“喝茶,喝好茶,往事如酒。”似水流年,不过骐骥过隙,读好文,喝一盏茶,品悲喜相噙的人生,如沐春风。

  《书》俗话说“开卷有益”,但到了现代人们不仅曲解了其本来的意思,而且更加忽略了读书的意义。“开卷有益”本意为我们应该多打开书本读书,以提醒人们或者帝王不要闭塞视听、目光短浅。一本书非常的厚,人们往往翻个两三页即放弃了阅读,然而开卷有益也在时刻提醒世人常常打开书来看,就不会随意放弃半途而废了!有人说:借书一痴,还书一痴。”则有人分的更细:“借书一痴,惜书二痴,索书三痴,还书四痴。”

  《不亦快哉》人因散步而精神爽,犬因排泄而一身轻。《诗人》痰唾珠玑:所说的话句句如同珠宝玉石。隐恶扬善,执其两端:隐藏别人的缺点,宣扬别人的优点,做人不偏不向(无过之无不及的中庸之道)《男人》:男人“自私”,他们对女人的爱,只是因为女人的温顺与崇拜,而如果家失去了魅力,他就会“另辟乐园”。

  《黄帝内经》中有言:“恬静虚无,真心从之,病从安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红尘俗世知多少,忘怀烦恼当能净化心灵。忘我、忘身,进入文中所推崇的那种“荡荡然不觉天地有无”的精神境界,也许将冲淡悲伤和痛苦。健忘后,心情容易像眺望夜色的时候,沉静再沉静,忘记一切,品味一个人心灵中的独特乾坤。《健忘》崔瑷座右铭有“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之语。

  《说胖》天有日月星辰,人有高低胖瘦,此乃天工造物,自然百态,应无优劣贵贱之分。古以胖为美,现以瘦为美,现在的胖演变成为文明病的一种,享受生活的当下却忽略了健康,到处又洋溢着养生之道,各有所言,无所判定。

  连续两次拜读《梁实秋》散文,其实文章通俗易懂就像讲故事娓娓道来,但由于语言上的变换很难去记住那些优雅而又有深意的美句,今天就记录在本,以后可以回味。

  读梁实秋作品有感2

  梁先生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

  梁的散文:琐碎。没有故事情节,全凭见识,将古今中外、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拼凑成文,像碎花裙上的碎花点,杂而不乱,抖开斑斓。他下笔,东一鳞西一爪,若云里神龙,飘忽不定,反而没有编故事的斧痕匠气,触类旁通,信手捻来,随心所欲,东西八千里,上下五千年,逞才仗气,一泻千里地侃下去,毫不搭界的几件琐事,很巧妙地触电,通了!任何琐碎小事,一落梁氏笔下,便衍化成滋润丰沛的长文。因为杂,读者永远新鲜不厌倦,恨不能一气读完。梁的行文看似轻松洒脱,没有梁的学贯中西的渊博学识,这一手是学不到家的,这是一绝。也有人效颦,结果堕入罗嗦,世俗。

  至少在我看来,散文到了梁实秋手里,又耸起一座里程碑。仿佛没有不可入文的事,不信,翻开梁的四集《雅舍小品》,就像个杂货铺,乱七八糟的货都齐了。怒、脏、鼾、胖、并洗澡、理发,都是生活琐事,也是他佳作的题目。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都揽入笔底,正合老上海的一谚语:捡入篮里都是菜,这是高厨的本事。经他妙笔点睛,化龙飞舞,这不能不归功於他的渊博与机敏。梁讲究生活的趣味,他总能从最平凡的生活小事发现它亮晶晶的趣味,然后笔锋一转,洋洋洒洒,谈笑风生,不时闪烁出机智,忍俊不禁开涮几句玩笑,令人捧腹厥倒。他好幽默但不庸俗滑稽,这是他的文章特色。

  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经历,一经点出其中的闪光点,自然引起普遍共鸣。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简洁、文采斐然、文笔活泼,深得读者珍玩。琐事入笔,典雅出锋,这是梁文的成功之处。

  梁实秋又是大学者,莎士比亚全集汉译本第一人,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词典》更是华人学者研读西方文化的必备参考词典。但他写作从不掉书袋,没有头巾气的酸。他常常信手捻来中外大典的引文,置於一堆俗事中,还原出引文原有的世俗朴素,充实文章的知识含量,是调味品,不是醋,更有可读性。时下一些写手,才看了几篇引文,甚至见了广告上几句古代诗文,便迫不及待收入“拙著”,企图点缀出文章的源远流长,一副普人郝隆袒腹晒书的穷酸相。一坛回味尚可的米酒晒成醋了,原有的'酒味也洒了。

  读梁实秋作品有感3

  我至爱梁实秋的散文,理性不乏风趣,高贵不乏素雅。

  自从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梁实秋的《下棋》,我对梁实秋的爱恋就有增无减,《下棋》中绝妙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啧啧称赞,梁老在比喻下棋者在争棋时的样子中写道,“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最做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哈哈哈,多形象,我简直对梁老的语言艺术佩服的五体投地;更妙的是,他不光让人笑,还让你在笑中思考,如“人总是要斗的,总是要钩心斗角地与人争逐的。与其和人争权夺利,还不如在棋盘上多占几个官……”多有哲理啊,真是诠释了“棋如人生”的内涵。

  梁实秋写作的年代,离现在已有近六十几年的历史了,可是读来一点都没有时代的疏离感,相反却越读起劲,于是我钻到了学校图书馆,书海茫茫地把他的书一股脑的搬了下来,一次不能借多,就中午到阅览室啃读,最后居然有了不找遍梁老的作品不罢休的嗜好。

  梁老的文章真是太有趣了,雅俗共赏,不仅有阳春白雪的鉴读之处,更有下里巴人的谐趣之妙。梁老的最经典之作便是《雅舍小品》,《雅舍小品》印行出版后,已发行了六七十版了,仍风行国内外,经久不衰,这和梁老大家的风范、厚实的文学功底是分不开的。《雅舍小品》中反映的都是大凡从市井之人到达官显贵都要做了事,如理发、骂人、结婚、握手、写字、讲价、下棋、送行等人所共有的喜怒哀乐、真善美和假丑恶,这可能也是我读起来倍感亲切,爱不释手的原因。

  在梁老的笔下,《理发》也能理出惊心动魄来。“就是小声说一句,我觉得,都会使他丧胆而失去平衡,我的颈静脉也需要在他不知不觉间被他割断,后来剃刀暂时离开我的脸,我趁势立刻用梦魇的声音叫起来,‘别刮了,够了,谢谢你’……”理发本来是整理仪容,迈入高雅之堂的必备前奏,可是梁老把理发当做一件不愉快的事,把理发和牙医拔牙、刽子手屠户相提并论,真是不敢想象。虽然看了有点觉得夸大其词,但自己理发的心里体验想来也和梁老描写的差不多,便忍不住击桌顿足高喊:“妙绝,绝妙……”。

  在梁老的笔下,陋室也能现出“奇葩”来。“但若大雨滂沱,……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轰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是狼藉。”这是梁老《雅舍》中的语句,雅舍是梁老在四川居住的房子,实际上是有窗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的陋室。梁老却称“雅舍”有个性,有个性就可爱。因为可爱,大雨如注的时候,人的狼藉可想而知,却能形容出“奇葩初绽”的美景情趣来,可以看出梁老以苦为乐,身居陋室而不陋,实乃“德馨”人士也。

  在梁老笔下,《握手》是一件痛苦的事。梁老认为和谁握手大有官场尔虞我诈之势,和做大官或自以为做大官者握手不好握,孤掌难鸣;和另一种人握手让你痛彻肺腑。梁老还说,就握手的触觉而论,芊芊玉手难得一握,握得倒是冬笋或笋干之类,愉快也不多,想来也是痛苦万分,简直是一种刑罚。梁老充满智慧地引用了《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话:“不要为了应酬每一个新交而磨粗了你的手掌。”最后一句梁老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我们要爱惜我们的手掌。”梁老的话太深刻了,从握手这件每个人都经历的事情,能悟出这么深邃的人生哲理,真是不简单。我不禁佩服的五体投地。

  梁老的作品遍读之,反复品赏,越读越觉的满腹五脏的舒坦!

  读梁实秋作品有感4

  写《雅舍小品》的时候,梁实秋已近不惑之年,各方面修养较为深厚。 小时亲炙故都风情, 身经兵乱之灾;年轻时幸逢“五四”新潮,眼界大开,个性张扬,又漂洋过海,游学美国,领略异域风物,饱尝离愁别绪;回国后涉足社会,南来北往,看够了世事变幻,尝遍了人生五味,见识日增,年事渐长,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中年,春华消退,秋思老成,委实能够“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了。梁实秋不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有真才实学。清华8年的正规教育打下了他国文、英文坚实的基础,清华文学社的活动培养了他的文学爱好和写作才能;留学3年又主修英美文学,师从新人文主义批评家白璧德教授,青春的浪漫才情受到古典理性的洗礼而获得升华;学成归国后,历任南北数所大学教授,编过《新月》等报刊,卷入文坛风波,从事文学批评,讲授英美文学,译介莎翁戏剧,堪称才学过人,诗书满腹。因而,中年时代的梁实秋,可说是才学识兼备,积累丰富,修炼到家,不鸣则已,一鸣自能惊人。其学养、阅历、性情、气度,就充分体现在《雅舍小品》之中,他在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大家的位置,就是从这里开始奠基的。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他在描写“雅舍”“得月较先”这番赏心悦目的情景时,作者的情趣之雅,飘飘然有出尘欲仙之感。不禁插叙一段遇有暴雨则满室狼藉的镜头,回到雅舍之陋,对比如此之鲜明,令人忍俊不禁。

  在谈感受时作者写下了这样的句子:“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 其间自然存在着作者对所处战争年代的无奈,但更多地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豁达乐观、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

  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雅舍小品》一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取得了和谐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一个“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宏的雅量,在语言风格上的典雅的文气和蕴藉的辞采,可谓“文质彬彬”的典范。

【读梁实秋作品有感】相关文章:

读梁实秋散文有感10-23

读梁实秋的《女人》有感11-04

读林清玄作品有感12-04

关于读梁实秋《雅舍》有感10-29

读梁实秋散文集有感08-26

读鲁迅作品有感范文07-07

读《席慕容作品》有感07-02

读席慕容作品有感12-04

读柳宗元的作品有感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