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四十九全诗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还记得那些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吗?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的语言、形象、手法、意境等内容进行赏析。大家知道怎样去完成古诗词鉴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四十九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四十九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释:
⑴灼灼:鲜明貌。
⑵自持:自我克制,保持一定的操守、准则。
⑶紫宫:帝王宫禁。
⑷蛾眉:蚕蛾的触须,弯曲细长,如人的眉毛,故用以比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后常以之代指美女,这里即是。
⑸潇湘沚:湘江里的小洲。潇湘,指湘江,潇,水清深貌。沚,水中小洲。
①皓齿:洁白的牙齿。
②不发:指没有开口唱歌。
③芳心:春心。
原诗可能是李白在长安时,政治上受打击后所写。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这两句借美人无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苦心情——美人没有机会表演歌唱的才能,始终没有开口,徒然自我坚持坚贞的品德。诗句蕴含深远,意在言外,耐人咏叹。
译文:
南国潇湘,水清沚秀,荷花艳灼,摇曳生风,高洁自爱,不染风尘。
南国美人,皓齿红唇,美艳矜持,兰心蕙质,自尊自爱。
宫女相妒,历来都是,枪打出头鸟,青青蛾眉,最遭人恨。
不如归去,香岸芳汀,独自沉吟,何悲可诉?
评析:
这是李白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九首。此诗当在李白欲离开长安而未去之时,感受到翰林院文士相轻的悲哀。全诗塑造了一个貌美质洁的美女形象,诗人借以自喻。萧士赟曰:“此诗太白遭谗摈逐之诗也。去就之际,曾无留难。然自后人而观之,其志亦可悲矣。”
诗意分两层。前四句写美人姿容,首二句写其容貌之美,三四句状其自持不媚。后四句写美人入宫见妒,归去无悲。诗具《离骚》之风,含屈原之怨,“归去潇湘沚”这一细节暗示了这层意思。“空自持”——“何足悲”是全诗脉络。从中可以看出,前后所表现的情绪是矛盾的,前者是自然流露,后者是“欲说还休”。女子美而不媚,难取悦丈夫,此一层也适于君臣关系。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在少年时期即“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好游侠。25岁时,抱着“四方之志”,出川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贬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王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四十九全诗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09-17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六全诗翻译赏析08-09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全诗翻译赏析11-17
李白《古风》全诗翻译赏析09-11
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五全诗翻译赏析08-22
李白《塞下曲六首》之六全诗翻译赏析08-26
李白《古风(其三)》全诗翻译与赏析08-03
李白《越女词五首》之五全诗翻译赏析09-19
李白《金陵三首》全诗注释翻译赏析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