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李白全诗赏析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描写了李白陪族叔李晔畅游洞庭湖排遣愁绪的情景。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其三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注释】
刬(chǎn)却:削去,铲掉。君山:在洞庭湖中,又名洞庭山、湘山。
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是指洞庭湖水。
巴陵:岳州唐时曾改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
【白话译文】
其三
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
巴陵的美酒饮不尽,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这一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幸运地遇到大赦放还。九死一生,喜出望外,立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赶忙返至江夏。李白获得自由以后,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返至江夏,“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江夏赠韦南陵冰》),是因为他又对朝廷产生了幻想,希望朝廷还能用他。但是他在江夏活动了一个时期,毫无结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离开江夏,出游湖南。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当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他们此次同游洞庭湖,心中充满感慨,因有此作。
【赏析】
第三首:“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铲去挡住湘水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的君山,就好像李白想铲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穷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这首诗,前后两种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独立,实际上却有着内在联系。联系它们的纽带就是诗人壮志未酬的千古愁、万古愤。酒和诗都是诗人借以抒愤懑、豁胸襟的手段。诗人运用独特的想像,不假安排,自然拈出“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诗句。“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句设喻巧妙,令人回味。只有处在这种心情下的李白,才能产生这样奇特的想象;也只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才能充分表达此时此际李白的'心情。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李白全诗赏析】相关文章:
9.乡愁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