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李白凤凰意象
意象通过抽象、通象等来产生更有深度的意象。意象是人类大脑意识活动的产物。意象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凤凰意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凤凰意象
凤凰高贵自由的品格反映了李白狂放不羁、卓立于世的个性,象征他追求自由解放的个性精神。
李白热爱自然,喜好鸟类,尤其酷爱自由翱翔、不受拘羁的飞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他自述曾与逸人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情”。他曾以诗与胡公换白鹇。其爱鸟之心可见。因而,在诗中李白用了许多鸟意象,涉及的鸟类约60种,其中以凤鸟出现的频率最高。根据统计,李白诗中仅以“凤”字单独构成的句子就有18句,另外还有孤凤、高凤、彩凤等12句。诗人如此频繁运用凤意象,绝非偶然。那么,凤意象与李白到底有何联系?本文试以探之。
一“意象”一词由来已久。
最早标举“意象”这一美学概念的是南朝刘勰。他的“意象”是指诗人心中之象。历代对意象的涵义界定多有分歧。本文的“意象”指的是诗人主观的情意与客观的物象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即诗歌中的“意象”是经过诗人的感物或物感而形成的,它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包含了诗人的感知和情感在内,“象”是“意”的载体。
“凤”作为一个文学意象,相比起其他风月山水花鸟,显得比较特殊。因为凤不是客观存在的鸟,而是神话传说中不死的神鸟,是鸟的神化形态,“是幻想的对象,观念的产物和巫术礼仪的图腾”。
在昆仑神话中多有凤鸟的姿影。如《山海经海内西经》记曰:“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昆仑神境的本质特性是“不死”,因而其神性事物都随着有了“不死”的特性。凤凰就是以不死神树的果实为食的不死之鸟。这使它成为百鸟之王,具有高贵的身份和品格。《说文解字》解释说:“凤,神鸟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见则天下大安宁。”凤凰成为一种凝聚着一定社会意识的符号,人们倾注于其中的情感、观念和心理,使它获得了超模拟的内涵和意义,在“自然形式里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
《论语》:“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淮南子》:“凤之德,至德也。”在这些政论色彩较浓的古籍中,凤凰是吉祥和美、国运昌盛的象征,具有施政标准的内涵,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社会理想。这是凤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内涵。而《说文》中还强调它“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的自由翱翔过程。至此,我们清晰地看到,不死神鸟――凤凰在人们的幻想中载托着美好的梦想,它是高贵自由的象征,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历代文人笔下的凤凰意象都是对此的继承和发扬。李白也不例外。
二、李白的生平和家世
李白的生平和家世一直颇具传奇色彩,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说他出生于蜀中,有人说是西域的碎叶城,李白则自称是汉代李广的后代。其人“眸子炯然,哆如饿虎”,似乎生得神采特异,非同常人,这是他自喻为凤的一个原因。李白从小受到特殊的教育。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赠张相镐》其二又说“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曾向赵蕤学纵横术,又喜仗剑任侠。博学多才,集诸家于一身,自视甚高,胸襟抱负阔大高远,一生都执着于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故常以凤凰自喻。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是李白的政治抱负。开元十八年(730)年春夏,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但“历抵卿相”仍无结果,徘徊魏阙之下而不得入其门,只得离开长安,漫游四方。
开元二十三(735)年,李白游并州,结交了郭季鹰。李白很敬慕他,写了《赠郭季鹰》,盛赞郭氏的高尚品质,慨叹身处盛世却无他们的禄位,而他们也“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邻。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在李白眼中,朝廷中的小人有如群鸡,他却是高贵的凤凰,不屑于跟他们并处争食。在这里,李白心目中的凤凰既源于上古神话,又取义于《楚辞》。在屈原的《涉江》中,“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朝堂兮”。屈原把独立不群的凤凰和屑小的燕雀乌鹊对举,以被疏远的凤凰自喻,以燕雀乌鹊喻占据朝堂的无才无德之臣。《怀沙》篇中以凤凰与鸡鹜的对比比喻朝廷中先臣与小人地位的颠倒。李白把鸡与凤并提是对《离骚》凤凰意象的继承。跟屈原一样,李白以凤喻己及郭氏,寄托卓立不群的高洁情怀,以鸡喻群小,表达他的不满和鄙视。“一击”二句又出于宋玉《对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兮负苍天乎窈冥之中。”(《艺文类聚》卷九十)在从政路上不如意,但在精神上是绝对自由的,李白以凤凰表达自己纵横八荒、上天入云自由驰骋的飞翔精神。但在整个开元时期,李白仍寻求着政治出路,一直梦想着君臣遇合,可是一切就如“瀛洲”般微茫难求。
到了天宝元年(742)秋,李白经他的好友元丹丘推荐给玉真公主,玉真又荐之于玄宗,才被召入朝。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优待有加,命他供奉翰林。起初,李白还以为这下可到了他美梦成真的时候了,可事实上却是一次又一次地奉诏应制,侍从游宴,他又感到失望。同时,他也招人嫉妒,受人诽谤。经过一番徘徊,他决定请求“还山”。在辞京还山时,他又以诗与友告别: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以餐。
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
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古风四十》
感伤之际,远古的那只高贵神鸟又出现在李白眼前,凤凰只吃玉食,即使饿了,也不会去吃粟米之类,更不会降低身价与群鸡争夺区区一餐。于是,李白把自己幻化成现实中的一只凤凰,他不贪图那不合己意的虚职,不拿那以虚度光阴、浪费人才换来的俸禄,他看不惯朝中无才无德、靠拍马溜须往上爬的庸臣。凤凰的志向不在于温饱,李白的雄心不在于无功受禄,而是要建功立业。但现实没有给他用武之地,没有给他这只凤以梧桐琅,所以他选择了“还山”,像凤凰一样四处翱翔。“宁知鸾凤意,远托梧桐前”。(《赠饶阳司户燧》)鸾凤远飞是为了托身于梧桐之上,尽管海路漫漫,天寒地冻,独宿凄然。诗中李白借凤凰寄情抒怀,表现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及对自尊的维护。“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在极短的时间与极大的空间对比中,凤凰行动自如,无所拘羁正是李白对精神自由飞翔的追求的象征。凤凰已不单单是传说中的神鸟,而是渗透了李白对自我独立价值的意识的一个文学意象。
当初狂喜难抑,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的万丈豪情二入长安的李白,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失望与痛苦的煎熬之后,终于伤心地辞京别阙了。此后,他游历了梁宋、齐鲁,南下越中,来到金陵、扬州等地。当他游览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名篇《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置酒》。后者曰:
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
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
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
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
明君越曦轩,天老坐三台。
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
……
在凤凰台上陈酒设宴,触景生情,失意落魄之情又涌上李白心头。这个地方名为“凤凰台”,相传是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人们叫它们为凤凰。在山上建造一个台,就名之为“凤凰台”。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足以拨动李白心中那根敏感的弦。他因凤凰台而想到“凤凰见则天下安宁”。凤凰临世,担负着“荷义蹑正”、“应圣君”的重任。如今“凤凰去已久”则喻示着政坛的不景气,没有什么值得凤凰出现的了。“正当今日回”则是李白对凤凰归来的热切呼唤,他希望凤凰出现以“应昌明”、“明治乱”。在这神圣的凤鸟身上实际上是寄托了李白美好的政治理想,他盼望李唐王朝有一个贤明的皇帝,能够知人善任,使野无遗贤,能够励精图治,使国运昌盛。但玄宗皇帝已失去锐气,成了一个安乐天子。李白的理想随着凤凰一去悠悠。“豪士无所用”正是这种情况下深深的叹息。饮酒赏乐只是愤懑、失望之余的自我麻醉。关心国家兴衰的强烈责任感仍使他身在野而心在朝,受着痛苦的煎熬,
天宝十一年(752)秋,李白带着“沙漠收奇勋”的愿望来到幽州,幻想建功沙场。到了幽州之后却发现安禄山正在为叛乱做准备,形势非常不妙,而朝廷仍然一无所知。李白为此事而于天宝十二年早春第三次进入长安。他想向朝廷传报危机信号,但在长安他看到的仍是歌舞升平的景象。皇帝昏庸,任用的仍是杨国忠一伙狐群狗党,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李白又四处碰壁,最后只好怀着“辞楚”、“避秦”的心情离开长安。天宝十三年秋,李白到了宣城,登山临水,寻幽探胜,但强烈的失落感仍萦绕在李白心头。《古风其四》抒发政坛落魄、仙真难求、人生易老的感慨:“凤飞九千仞,五章备采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这恰是李白不幸的写照。他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带着事关国家安危的消息要上报朝廷,但无人理会;他有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希望得到重用,但四处向他关起大门。凤凰衔书是李白报国热情的象征,他想像凤凰一样为国富民强而翔舞高飞,渴盼在政治上飞黄腾达。“所居未得邻”则是在追求政治理想失败后的慨叹。他像一只孤独而又骄傲的凤凰飞向西海,飞上昆仑,回到那没有世俗的名利之争的仙境。“吹萧舞彩凤,酌醴烩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拟古十五首其五》)“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凤心忧然”。(《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他仿佛看到鸾凤与飘逸绝俗的仙人相伴,食琅之实,饮醴泉,栖梧桐,自由自在。他也想置身其中。这时,凤凰在李白心中已不再是“国有圣君,天下安宁”的象征,而是人身自由、精神自由的化身。他性格中不羁的一面在逆境中显现出来,产生了引身高飞、绝离尘嚣的念头,以保持自由与清高。“闭剑琉璃匣,炼丹紫翠房。身佩豁落图,腰垂虎盘囊。仙人借彩凤,志在穷遐荒”。(《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藏起宝剑不再忧心世事,跨着彩凤驰骋于广袤的精神自由的天空,这是李白建功立业之外的生活理想,是他功业未遂、政治失意之后的遁世归宿。
三、凤凰意象的运用
李白凤凰意象的运用是他继承和发扬比兴言志传统的一个表现。李诗中大量描写高山大川、风花雪月、奇禽异兽、醇酒美人、神仙幻景等事物,就是比兴手法的运用,以此来达到抒情的目的。他或借大鹏抒发凌云壮志,或借行路难形容仕途坎坷,或借旷男怨女之情表孤臣孽子之心,或以咏古讽今等等,正是在这些似乎远离社会、远离现实、远离政治的事物中,李白寄寓着强烈的政治热情。凤凰意象也不例外。凤凰所具有的政治色彩暗示出李白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济苍生、安社稷的襟抱,寄托了他呼唤圣贤治世的社会理想。同时,凤凰高贵自由的品格又适于表现李白狂放不羁、卓立于世的个性,象征他那自由解放的个性精神。自由与入世和谐地统一于凤意象中,这不能不说是李白诗并庄屈于一心、和儒道而共治的特点的表现。
李白思想的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集儒、道、侠、纵横于一身。其自由精神可追溯到《庄子》的熏陶。在李白的诗文中,凤凰意象脱胎于《庄子》是很明显的。《庄子秋水》中有“惠子相梁”一段文字,庄子用以自喻的雏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一是其峻洁的品格和高远的志向,二是其具有高度主观自觉性的运动能力,这是其自由的条件。《秋水》之疏曰:“雏,鸾凤之属,亦言凤子也。”可见雏与凤凰同类,在传说中具有相同的神性,因而凤凰也有了上述雏的特性。雏作为庄子思想的写照,负载着他及后人对自由的期盼和向往飞翔于人类辽阔的精神梦乡。李白的凤凰意象中自由的本质正是本此而来。但李白终其一生,贯穿始终的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
至德二年(757),李白怀着救国之心参加了永王军幕。不料却在统治者的争权夺位斗争中以“附逆作乱”的罪名入狱,又被判“长流夜郎”。长安、洛阳两京收复后,遇赦放还的李白竟又幻想东山再起。直到他去世前不久,还想去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后因病半途而归。在他的绝命诗《临路歌》中仍以自己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而感到遗憾。在六十三年的人生道路上,李白实际上是在不停奔波、寻觅、追求、奋斗,正如孔子的“席不暇暖”,又如屈原的“上下求索”。要实现伟大的抱负,要建立不朽的功业,这是其复杂思想的主心骨。凤凰意象是透露他这种思想的一个窗口。上文所提到的历代典籍中凤凰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内涵,在李诗中得到继承,成为李白入世情怀的一个载体。凤凰意象从上古神话开始,流传至今,“不死――自由――政治象征”的深层意蕴为几千年来的文人所吸收、发挥,各取所需,寄情表意。在李白诗中,它兼收并蓄儒道两家凤凰意象之内涵,反映出诗人复杂思想中入世与自由相统一的一个侧面,是一个心灵化的重要符号,具有悠远的文化韵味。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诗歌成就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
【李白凤凰意象】相关文章:
李白诗中的意象10-19
李白诗中的金玉意象05-12
李白诗中的动物意象10-26
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09-19
李白山水诗的意象05-12
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10-09
李白诗歌中的“大鹏”意象04-28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04-24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主旨12-02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拼音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