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全诗赏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赏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赏析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李白56岁,他夜郎遇赦归来后,由从华山南下第五次来宣城,写有《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等诗,叙述避乱的痛苦。此时他正流落江南,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老来思乡,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是,浓重的乡情就袭上了诗人心头。 敬亭山,高健、雄浑,豪放而固守, 以它博大的胸杯收藏着冬天所有的雨雪,也迎来颠簸、疲惫的大诗人李白。此时他写下这首七绝《宣城见杜鹃花》。
首句“蜀国曾闻子规鸟”,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赏析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昼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啼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诗由感物而起的。为什么诗人想到了子规鸟呢?第二句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第二句“宣城还见杜鹃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不是故乡的花吗?诗人的乡惜因此被触动了。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观赏花木术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而敬亭山每年三月杜鹃花开得最盛,满山遍野皆是。敬亭山杜的杜鹃花开得璨然、艳丽、撩眼、彻底、辉徨、动人,多姿多彩,想给钟情敬亭山的李白一个惊喜。然而他忽然看到这““鮮紅滴滴映霞明”,“霞红凝艳数千枝” 的杜鹃花,反倒激起了他的心思。李白青年时代,“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和远大志向。本想功成名就后荣归故里,谁料今日功业无成,险遭杀头的危险,“一声杜宇啼春风,明朝緋挂千山丛”他有何面目见蜀中父老呢?他想起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节,他是多么的欢欣,自已踌躇满志。今天,看到了杜鹃花开,子规鸟就开始啼了。他“仗剑去国”,的理想成了泡影,多么的伤感啊。 诗的一、二两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今日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
第三句“ 一叫一回肠一断 ”,用了三个叠词“ 一”,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之情。“ 一叫”,是指子规鸟那凄惨的叫声;“ 一回”,叫一次,就使人寸肠肝断,而子规鸟它会不停地叫,诗人的悲痛到何等程度?“ 一断 ”,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这句真切如闻,伤心不已。此句也承接第一句“蜀国曾闻子规鸟”,交叉来写,着重叙述,让人心痛不已。
第四句“ 三春三月忆三巴 ”,仍用了三个叠词“ 三”,与上句“ 一”相对,而且平仄音律优美,进一步肯定自已思乡情结。“ 三春”,本是指孟春、仲春、季春,这是一个大概念。“ 三月”,这里具体指春天的第三个月,即“ 三月”,三月正是花草繁茂的时候。“ 三巴”,旧指巴东,巴群,巴西的总称,也泛指四川。因为四川是李白的故乡。隋朝末年,李白家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这里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宣城还见杜鹃花 ”。三春三月忆三巴,末句点明时令 ,“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诗句把“一 ”“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之情袭来,此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这首诗贯注着一种对大自然的欣喜之情,但又透着自已的悲凉及浓重的思乡之情,巧妙地运用了一字三叠与承接吟咏的手法,让人觉得婉转含蓄,一波三折。写景、抒情,句句色彩鲜明,声声悠扬悲呜,读起来摇曳跌宕,又沉重深沉。
【原诗】: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释】:
蜀国:旧指四川。
子归鸟:又叫杜鹃鸟,他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昼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
杜鹃花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观赏花木术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的。而敬亭山每年三月杜鹃花开得最盆,满山遍野皆是。
三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又改为巴、巴东、巴西三郡,称为三巴。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南朝宋泰始五年(公元469)年,分益州之巴郡、巴西、梓潼,荆州之巴东、建平五郡置三巴校尉,领巴东太守。
李白简介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生于碎叶城,成长于绵州昌隆县,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今存990多首诗歌,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生平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诗歌特色:
1、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
2、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3、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五言古诗、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诗歌、七言绝句都享有盛名。
拓展
子规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曾经在蜀国见到过杜鹃鸟,在宣城又见到了杜鹃花。杜鹃叫一回,我的泪流一次,伤心欲绝。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时时念叨着家乡三巴。
注释
①蜀国:四川。
②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③宣城:今安徽宣城。
④杜鹃花: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
⑤三春:指春季。
⑥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
赏析: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他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后,此时正流落江南,寄人篱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是,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
诗是感物而起兴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此时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不能回到故乡去。青年时代,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不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觉得没有面目见蜀中父老。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末句点明时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诗句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赏析】相关文章: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全诗赏析06-09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全诗翻译赏析07-31
李白《东鲁见狄博通》译文及赏析07-31
李白的诗及赏析09-01
李白《塞下曲》赏析09-22
塞下曲李白赏析08-28
李白的诗和赏析08-29
李白《塞下曲》古诗赏析10-18
《将进酒》李白赏析05-25
将进酒 李白赏析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