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天门山》诗歌鉴赏

时间:2024-11-20 07:07:48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白《望天门山》诗歌鉴赏

  望天门山

李白《望天门山》诗歌鉴赏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词语注解

  1、天门:位于安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转。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两岸青山:分别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突出,出现。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诗歌译文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望天门山》赏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首七言绝句。为开元十三年(725)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把浑阔茫远的水势,写足了,写活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放眼望去,绵亘在楚地的梁山和博望山仿佛是被奔腾浩荡的江水冲开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门户,澎湃的江水从中涌了过来。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流经上游千山万壑,冲出三峡的长江水,由西向东缓缓流来。江水流至天门山时受阻,冲开天门山形成湍急的旋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的形势。楚地广阔的江面,被绵亘的天门山阻断,受阻的江水咆哮着犹如一把利剑,将巍峨的天门山劈做两半,江水奔泻而过。天门山夹江耸立,故说它们是“相对出”。“出”在这里是耸出的意思。最后一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穿过天门山的滔滔江水,奔流东去浩渺无际,从红日冉冉升起的天边,一条帆船朝天门山驰来。“日边来”,极言船来处之高远。写江水的绵远不直接点出水,而是写水上的船,让人们从“日边来”中去想象江水的渺远。纵目远,天空无物。楚江碧水,烟波浩渺,孤帆红日,江山如画。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是那么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这首诗和王之焕的《登鹊楼》,一首是写黄河,一首是写长江,山川形势各有特点,而作品中的意境也不尽相同,但作为盛唐时期抒情诗歌的代表作,两者的共同处是,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李白为唐人七绝之冠,最善于在有限的篇幅里创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

【李白《望天门山》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李白《望天门山》鉴赏07-08

李白望天门山古诗鉴赏09-20

《望天门山》李白08-30

李白 《望天门山》08-04

唐诗《望天门山》李白06-07

李白《望天门山》的赏析10-18

李白《金陵望汉江》鉴赏04-17

李白《望庐山瀑布》鉴赏07-15

李白望天门山原文及翻译10-04

李白望天门山艺术特色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