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李贺诗歌特色分析
李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极富艺术个性的一位诗人,他以虚幻荒诞、幽峭冷艳的诗风著称,锻词炼字,抒怀言志,在奇崛派中可谓独树一帜,倾倒后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贺诗歌特色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贺诗歌充满奇崛冷艳、幽冥凄冷和荒诞离奇的风格色彩,他笔下的诗歌世界充满了鬼气和阴暗之色,却也不乏明洁的色彩。
中唐诗人李贺,其诗歌意境凄美神秘、清寂孤绝,意象统概天、地、人三才,给人玄异迷离,如梦如幻之感,被世人冠为“鬼才”。却又一些人对其诗歌意境进行分析后得出李贺其人是个心理变态的结论,其言之凿凿的就是:认为艺术家多为精神病或介于精神病或常人之间的人,再者就是一些心理分析的观点,性压抑、自闭症,将诗歌意象中的“鬼气森森”或“玄幻迷离”统统算为是李贺的“临床病”的特征。不可否认,这些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但是,科学道理可以纯粹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么?而且如果李贺的诗歌全是给人变态、阴森恐怖之感,难道是说历来喜爱李贺诗歌的人的审美倾向都是阴郁的吗?笔者认为这样的分析未免太过于牵强。在此,笔者将从李贺对生命的思考的角度、和李贺诗歌本身呈现的意境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心理和写作状态,极力忠实于诗人的本真面目,呈给读者自如的美感体会和融入诗人的生命体验。
(一)李贺对生命的思考
据载李贺自幼体弱多病,“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新唐书》),给人孱弱、病态之感。虽是皇族后裔,但却不是嫡系。加之其父离世以后,因家道日渐终落,诗人成年后在贫病交集中英年早逝。李贺所存诗歌为数不多。现今所见,是其好友沈子明保存下来的,李贺亡故多年后,杜牧为其诗集作序,名为《李长吉歌诗叙》。在序中,杜牧对李贺的诗歌评价甚高、甚妙:“云烟绵连,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奢殿,梗莽球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他诗歌中的“态”、“情”、“和”、“格”、“勇”、“古”、“色”、“怨恨悲愁”、“虚荒诞幻”是世间的事物完全无法言说尽全。透过这样的描摹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无法获得真正的平静,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李贺在求取仕途而不可得,生活逐渐潦倒、困窘,更增加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感。这对本来就已经是病痛缠身的诗人来讲,无疑是更加致命的打击。身心的痛苦,会增加他对周周围事物的敏感程度,包括生死问题。相信李贺对于生命本身的思考确实是早于也不同于常人的。有很多人认为李贺大量的描写极乐无悲的仙界,污浊的世间,凄迷的鬼域,是渴望长生不死。这样的说法也是很值得怀疑的。对于早慧、聪颖的诗人来说,难道会不知道人都会走向死亡的道理吗?正因为,李贺对于人生的痛苦有深刻的体验,所以当他看到被病痛追击的自己时,就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
自身的痛苦与对现实的绝望,是造成李贺对生命表现出无限的焦虑与深刻的思索的最重要的原因。在《神弦》中“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鬼至的阴寒之感,正是诗人病痛来袭时的真实写照。“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这些诗句都是表明诗人对自己的病况是有如实认识的。既然现实对他而言是如此的痛苦,那么,在死后人会去哪里?人的生命在肉体消亡以后是向上升还是向下降呢?这些问题必然会紧紧缠绕着这位天才般的诗人。“落花起作回风舞”,“碎霜斜舞上罗幕”,这些都是诗人心灵挣扎、摇摆的体现。正因为他对死亡有过早、过深的考虑,所以梦境、想象便成为了他无拘无束、无隐无伪的展露他的情绪、情感之地。而人间是他真实境遇的体现,鬼域和仙界的描绘则反映出他的死后问题的疑惑与关注。
这是正常人都会有的心灵体验,更何况是一个对生活的种种细枝末节,都能用心去体验的诚挚诗人。诗人正是站在对死亡有深刻体验的角度来体悟生命的。了解这个,能帮助人们更好的去体验诗人的情绪与心境,品味诗人转承无痕的诗歌意境。
(二)李贺诗歌现实与梦境的交融
李贺对死后的臆想,集中在超于现实之外的仙界与鬼域两个方面。在面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盛唐日趋而下的社会现实,“宗孙”的身份认同也使他有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然而仕途的尴尬对诗人而言又是毁灭性的打击。现实于他而言除了将自己的生命意志灌注到诗歌中以外,已经失去了其它让他执着的价值。伴之而来的对死亡之后的思考就集中在了仙界与鬼域两个地方。其中描写仙界代表作有《梦天》、《天上谣》,描绘鬼域的代表作有《苏小小墓》和《秋来》,下面将之逐一分析。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
活泼、灵动的兔类在常人眼中是看不出年龄的,更何况是仙兔。而李贺却偏用了“老”字。在任何人的眼里一个生命的结束完结于“老”,才是最正常的。知道自己年寿不久的诗人,其内心的悲愤已不言而喻。所以,当他“看”到玉兔时直觉就是那是一只老兔,在此毫不牵强。随着诗人的视觉传达的空间,人们很难分清那是诗人自己在看,还是借仙人之眼在看。有美景、却异常凄凉、无人观赏。有仙界的磅礴大气,有游离于世间的清绝,却只能伴随着无边的孤寂,独自“寒泣”。在这对天的梦境中,人们没有看到仙界的美好,只看到诗人落寞、痛苦的心灵。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青州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天上谣》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视觉更为广阔与细致,内容更加丰满富有生机。天河、月宫、日车,仙姬美眷,奇珍神兽。仙界一派繁荣、祥和、安宁。但是始终还是没有找到诗人究竟身在何处。就算已在仙界之中,却给人遥远、难触之感。这说明无论是喧嚣还是祥和的安宁,诗人的心已经冷到无法从中获得温暖的程度。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苏小小墓》
苏小小是李贺诗中最为典型的女鬼形象,其实是有很强的心理共鸣的。苏小小对爱情与幸福生活有着执着的渴望与追求。即使化作一抹幽魂,还在痴痴等待。即使美人如花,其愿望仍是如水中月,镜中花。诗人短暂的一生,生活简单至极,却坎坷不断。才高八斗却总是造化弄人,至死仍希望自己的才华能被天帝采纳。二人虽男女有别、阴阳两隔,但心灵的凄苦使他们仍然可以进行交流。借苏小小这抹美丽的魂灵,传达出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另诗人改变。死亡固然可以终结人的肉体生命,但是却无法磨灭诗人守候的意志。
桐风惊心壮士苦,表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囊?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
在鬼域中依然有与李贺同病相怜的鬼魂,死后灵魂仍然无法得到平静。还是在吟唱鲍照的诗歌,诉说的就是自己的怀才不遇的悲愤。同时“有香魂吊书客”正是源于诗人知音难觅之感的投射。在世间无缘相遇,所以,这正是诗人向往死后能找到知音的期翼啊!
(三)总结
李贺的诗歌以梦幻般的诗意境界撰摄了无数人的心灵。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他的诗歌在人间、鬼域、仙界自如游走所表现出来的隐约陆离,玄怪清奇。人间的素材直接来源于对现实周遭的观察、凝炼,而鬼域和仙界的意象则是他内心投射。从诗人的诗歌中,完全可以从中发现诗人的情绪、情感、意志。诗人对死亡的考量是远远早于常人的,病痛的摧残必然是惨痛的,但对现实的绝望才是激发诗人对身后事进行思虑的最大动因。肉体可以泯灭、功名利禄使人颓废、倦怠,人生命的意义究竟为何?这才是诗人在病榻、郊野寻诗觅句中苦心思索的问题。
百般奔走终不得宁静,自己的生命又如风中残烛,诗人也只能将自己可以永存的希望寄托于死后。这一切并不能草草用“变态”了结,诗人的忧愁与苦情,因此也染上了宗教般的神圣色彩,激发着更多人的借鉴与思考。
扩展资料:诗人简介
李贺(唐代诗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诗词点评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的诗风
李贺留传至今的诗共二百余首,其中多数诗在思想上都有特点。过去,曾有人因为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杜甫、韩愈等风气的影响,便说他是唯美主义诗人,那是不对的。李贺的诗歌也有糟粕,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但并没有构成李贺诗的主要倾向。不能以偏概全。诗人生活在贞元,元和年间,那时,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声势浩大,产生了许多乐府诗,来反映社会现实和民主疾苦。李贺有一部分诗,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黄家洞》、《宫娃歌》、《扬声青花紫石砚歌》、《古悠悠行》、《苦昼短》、《贵主征行乐》和《吕将军歌》等。学习乐府民歌,继承前人诗歌的优良传统,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他们的勤劳智慧,嘲讽皇帝官僚的迷信求仙,不满于贵族权门的奢侈荒淫和宦官专权,其精神和新乐府运动是一致的。当然,李贺写的更多的是直接或间接反映他的生活、他的抱负、他的悲愤的诗。如《致酒行》和《开愁歌》、《赠陈商》、《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等。这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中唐那个黑暗的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李贺的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许多作品,多用比兴,又能摆脱思想上和节律上的束缚,充满奇情异想,显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是唐人写诗用形象思维的典型例证。
【李贺诗歌特色分析】相关文章:
分析李贺诗歌中的生命意识06-12
李贺的诗歌特点12-07
李贺的诗歌艺术成就06-28
李贺诗歌艺术简论06-14
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11-01
李贺诗歌中的“盛唐之音”06-13
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02-06
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12-13
李贺诗歌独创性的成因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