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李贺小传》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贺小传》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贺小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三)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方法:
(1)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整合
(2)美读法
(3)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与设备
多媒体电脑平台(配备宽带上网)、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深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我们昨天学习了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感受了豪放派豪迈的词风,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词风婉约派。而其中的代表词人是柳永。大家在课文注释上看到,这是一首离别词。生离死别都是人间最伤心的事情,人们最不愿遇到的事情。下面,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读,感悟词人的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点击网页配乐朗诵)
二、整体把握,感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1、点击网页配乐朗读,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里。
2、学生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板书:
感情:无奈、伤痛、眷恋
三、了解背景,学会知人论世。
1、教师设问:
有同学曾经问我:《琵琶行》里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在封建时代,歌伎是很没有地位的,是受歧视、受迫害的社会底层市民。那么作为封建文人学士的柳永,一个上层的文化人,与歌伎混在一起甚至谈起恋爱来,岂不是自降身份,自我作贱?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说明:针对该生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点击网页介绍有关柳永的经历。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柳永的背景及与歌伎情深意切的关系,懂得借助背景,知人论世,鉴赏诗歌。
2、点击网页关于柳永,教师同时简要点拨:
教师: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他的很多佳作,很多取材于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这首词就是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歌伎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
四、点击网页配乐朗读,学生朗读一遍,加深对作品的整体认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作简要评价,并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
五、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教师: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大家讨论几分钟,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同时,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
上阕: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
4、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重点从朗读的角度分析:(视学生掌握情况决定详略分析)
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例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是指汴京门外。
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例三: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5、教师示范朗读一遍,将所储备的感情传染给学生。
6、学生深情背诵上片。
六、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
1、教师引入:下阕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样是写景但下阕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2、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边板书:
下片: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3、教师点击网页有关诗歌意象部分,并点评学生发言,深化学生认识。
关于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
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关于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4、学生自主朗读作品,鼓励毛遂自荐,作示范朗读。
5、学生作示范朗读。
七、师生共同归纳本诗的写作技巧: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鉴赏诗歌,如果准确把握了意象的特点和情景交融的写法,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感情了。如果我们再细细分析,作者在上下阕的写景角度上有点不同,那就是上片实写,下片虚写。而其中的转折句是念去去句。因此,我们可以归纳本词的主要的写作技巧是:
板书:
写作技巧: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八、点击网页配乐朗读,学生背诵全词。
九、课内外迁移:初步掌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
我们之前学了豪放派,现在又接触了婉约派,如果各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两者,应该怎样形容呢?
1、学生马上思考,自由发言。
2、教师准备以下范例,必要时作引导:
例:如果说豪放派是一位东北大汉的话,那么,婉约派就是江南女子;
如果说豪放派是长江黄河,那么婉约派就是小桥流水。
如果说豪放派是高山大海,那么婉约派就是山涧小溪。
如果说豪放派是《黄河大合唱》,那么婉约派就是《夜半小夜曲》。
十一、演示网页,链接宽带网,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
十二、下课。
十三、板书设计:
雨霖铃(柳永)
感情:无奈、伤痛、眷恋
上片:话别之时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
人物形象:无绪、泪眼、凝噎
下片:别后之境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写作技巧: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李贺小传》教学设计2
知识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读准文中的字音,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扫除文字障碍。
2、识小传这种文体的特点。
能力目标:
1、理解作者布局构思上的特点,学习作者写作材料的选择安排。
2、体会作者以小见大、对比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写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意图。
德育目标:
认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压抑的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在新时代中积极有为的理想。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注释,读准文中的字音,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
2、理解作者布局构思上的特点,学习作者写作材料的选择安排。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以小见大、对比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写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本课以学生自读为主,在朗读、讨论中,教师适当点拨、小结。
教学设计:
一、导入,简介李贺与李商隐
以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导入
二、请学生朗读课文,正音释义
姊zǐ长指爪zhǎo奴婢bì观阁guàn高邈miǎo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
恒从..
小奚奴天上差.
乐持一版.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尔已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是小传,小传有何特点?
简略地记载人物的生平或轶事篇幅短小的传记,有别于正史的长篇大传。
2、本文只写了几件轶事,围绕李贺的哪些方面来写的?突
出他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奇外貌特征之奇诗歌创作之奇临终之奇
3、他的诗歌创作的方法和过程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否适
合我们今天的写作?
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
二是及时捕捉灵感
三是坚持适时整理
四是为文用心
4、作者详写了天帝召升的情节,请学生复述。在结尾连设了
六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李商隐的身世,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前三问是问天,后三问是问李商隐的遭遇,层层递进,反复呼号。英年早世惋惜
不辛遭遇同情
奇才而不容于世,却被天帝眷恋对比悲愤中略有安慰
四、课文小结
小传虽小,却以小见大,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的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叙述,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大体现在有很大的容量,集记叙、议论和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五、作业
1、查阅李贺的其他诗作
2、完成练习第三大题
《李贺小传》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了解课文中古汉语现象,准确把握古汉语常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
人是封建社会压抑人才的黑暗本质,从而激发在新时代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
二、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思,不必在生僻词语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李商隐的《李贺小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文的客观直叙,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时也和作者的诗歌风格相异,写得朴实自然而又不乏意趣。
2.本文所体现的“小传”的特点
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见大。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而其“大”又体现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提问】本文在构思和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本文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杜牧言李贺“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随后又提到李贺姊“语长吉之事尤备”,以杜牧序和李贺姊之言点出文中李贺事的由来。
第2段是全文的关键部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李贺外在风貌的'描写:“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作者抓住李贺外貌中最典型的几点特征,只用了区区十余字,李贺的清奇之气就跃然纸上了。尔后写李贺的交游情况,“最为昌黎韩愈所知”,与他密切往来的文人也不少。在文人交游中,作诗是最为常见的事情,但李贺每与诸人出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自然引出下文对李贺诗歌创作过程和特点的叙述。在李商隐笔下,李贺的诗歌创作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而那种“得题然后为诗”的情况显然是“为文造情”,这是李贺不赞成的;二是及时捕捉灵感,李贺诗歌的创作方式和过程无疑是特别的,“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所作皆是自己所见所感,既是“为情造文”的表现,“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也是其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三是坚持及时修改整理,“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李贺都是呕心沥血为之,正如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这些都为了说明李贺诗歌创作之“奇”,事实上诗风及其创作方法之奇是由其人性情之奇所影响和决定的,李贺性情之奇不仅在其诗歌创作之奇中有所体现,以下几句更是直接写出了李贺性格中与众不同之处。他的诗歌都是呕心沥血之作,但却“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创作时一丝不苟,处置作品却极为随意,这是李贺性情之奇的一个方面。
在写了李贺的诗歌创作之奇及性情之奇后,作者在第3段又着力描绘李贺临终之奇。李贺临终之时有天帝召升,这种扑朔迷离、荒诞虚妄的描写占据了本段大部分篇幅,作者不仅对此浓墨重彩大加渲染,更在段末声明:“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也许李贺临终确实曾出现幻觉,而李商隐把这种幻觉放到传记中加以描绘,其实只是以此寄托自己的感情,并以现实和幻觉的鲜明对照引出最后一段的一连串质问。
末段是李商隐对李贺的议论和观感,并借题发挥,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从中也可窥出李商隐写作这篇小传的未言明的真意。最后一段托出了六个问题,虽然问而不答,但答案自在问中,能探得一二。前三问是问天,后三问则专问李贺的遭遇,层层递进,反复呼号。像李贺这样“才而奇者”世所罕见,却遭到世人的排斥,无人重视,而为天帝所重,与篇首的“奇”遥相呼应,更突出了作者对李贺一生遭遇的同情和悲愤。在这种同情和悲愤中,作者有意无意地把自我也摆了进去,因此无论是在对李贺之奇的叙述中,还是在末尾的一连串质问中,作者自己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似有若无,作者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能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2.【提问】怎样认识小传这种文体?
【明确】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体式,是指简略地记载人物的生平或轶事的篇幅短小的传记,有别于正史的长篇大传。小传都是专为一人所作,可采集多人小传总为一书,如明代江盈科所著的《明十六种小传》。
另外还有一种小传,是指在汇集刻印诗文总集之时,附于书的前后或分列于作者姓名之下的略述作者字号、籍贯、生平、著作等情况的简要文字,如清代钱谦益所编《列朝诗集》中的“小传”。
小传通常有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不详述人物生平而只撷取轶事片段等特点。
3.【提问】李贺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方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否适用于我们今天的写作?
【明确】贺诗歌创作特点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反对得题为诗、思量牵合者;二是善于及时捕捉灵感,“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与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所提出的“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的捕捉灵感的方法是一致的;三是坚持适时整理;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之语与段首写李贺“能苦吟疾书”相对应。
李贺的诗歌创作方法和特点对我们今天的写作来说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在捕捉灵感的具体方法上,我们当然不必像李贺那样“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但也应该像他那样注重对灵感的及时捕捉。李贺作诗重在情真、“为情造文”的写作原则,为文用心的写作态度以及坚持及时整理的写作习惯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三、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为李贺的诗集作序,非常详尽完备地描写了李贺的“奇”,李贺的事迹由此广为流传。李贺的嫁人王家的姐姐描述李贺的事迹更加完备。
长吉身材瘦削,两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够苦吟疾书。最开始他是被韩愈所知道了解。李贺所交游的人中,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交往密切。每天早上出去与众人交游。李贺从不曾有了题目然后再根据题目写诗,像别人那样凑合成篇,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他总是带着奴仆,骑着驴,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锦帛所制的袋子,一旦有所感悟,便把它写下来,放到袋子里。到了傍晚回家,太夫人让奴婢把袋子里的诗稿倒出来,见李贺所写的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点亮灯,吃完饭,李贺让奴婢把书稿拿出,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书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放人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和吊丧的时候,他都是这样做的,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人有时候来看看,将诗稿拿走或抄写带走。长吉常常独自在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往返,所到之处不时有写成的诗作,随意丢弃处置,所以沈子明家里所保存下的李贺诗作只有四卷而已。
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有角龙,手里拿着一块板,板上写着远古的篆体字和石鼓文,那人说要召长吉。长吉全部不认识,忽然下床叩头说:“我母亲年迈而且有病在身,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道:“天帝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没过多久,长吉气绝身亡。他平常所住的居室的窗户里,烟气袅袅,往上空升腾,也听到有轻微的管乐器的声音。太夫人急忙叫人停止哭泣,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这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人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看见的确实就是这样啊。
唉,天空蔚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苑圃、宫室、楼阁等建筑、器物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以天空的高远、天帝的尊严,也应该有人物文采超过世上的人啊,为什么唯独要特别顾恋于长吉而让他短寿呢?唉,难道又是因为世间所谓的奇才,不仅地上的人世很少见,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在世上二十七年,所任的职位不过奉礼太常而已,当时的人也大多排挤诋毁他,难道像他这样的奇才,只有天帝看重他,而世人反而不重视吗?又难道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李贺小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李贺小传》教案01-17
《李贺小传》原文08-22
李贺小传原文09-25
《李贺小传》的译文07-23
李商隐《李贺小传》译文07-05
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09-15
李商隐《李贺小传》译文及特点08-22
李贺小传文言文08-31
李贺小传原文翻译2篇09-06
《李贺小传》原文和参考译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