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5-31 17:54:49 李贺 我要投稿

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及赏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及赏析1

  雁门太守行

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及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全诗翻译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

  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雁门太守行原文赏析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后称“乐府诗”。多介绍战争场景。

  诗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追求奇,他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形象丰富。

  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及赏析2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导航】

  大军压境,伴随乌云滚滚。一座孤城,已被重重包围。

  漫天漫地的敌人似乎很快就会将这座城市摧毁。

  一束阳光劲射,撕裂层层乌云,守城将士,铠甲闪闪,宛如展开的金色鱼鳞。

  双方的相遇,注定惊天动地。号角声声,响彻整个天宇;秋色肃杀,大地也不禁惊悸颤栗。一边依靠人多势众,重重包裹;一边依靠顽强毅力,奋勇冲击。鲜血汩汩,泥土变成胭脂;夜幕降临,大地染成紫色痂痕。

  力与力的碰撞,火与石的交融,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殊死搏斗,舍命相争。

  看,那半卷的红旗,垂临易水之上;秋风萧萧,江水刺骨寒冷。

  捶鼓的.鼓手,已经精疲力尽;寒霜浓烈,鼓声喑哑低沉。

  士兵,打起精神!

  保家卫国,报答君恩,就在此刻!

  让我们提起宝剑,向死而生!

  一场惨烈的战斗,一幅悲壮的图画,一股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一边是黑云、秋风、紫塞、寒霜,气氛如此凝重,让人喘不过气来;一边是日光、金甲、红旗、玉龙(宝剑),宛如闪电划破天宇,令人激昂振奋。对比强烈而绚丽斑斓的色彩,响彻天地的号角声、风声、鼓声,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让人也禁不住热血沸腾,豪气顿生!

  其时,李贺正在军营,此诗也可看成是给战士们的献礼吧!

  【韵译】

  黑云铺天盖地,敌军蚁附蚊聚。

  孤城危如累卵,将士誓死抵御。

  阳光斜射,  透过乌云缝隙;

  铠甲耀眼,宛如金色鱼鳞。

  杀声震天,号角呜咽,秋日大地痉挛颤栗。

  一排排倒下,一排排奋起,空气似乎凝固,时间彷佛停滞。

  堆积如山的尸体,阻挡不了夕阳的撤离。

  鲜血浸染的泥土,在夜色中凝结成紫色的胭脂。

  红旗半卷,垂临易水之上。

  风霜苦寒,鼓声喑哑低沉。

  为报国君厚恩,将士抖擞精神。

  提携玉龙宝剑,舍身取义成仁。

【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翻译及赏析05-11

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11-23

李贺《雁门太守行》全诗赏析03-19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诗12-02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11-15

李贺雁门太守行全诗鉴赏01-07

李贺雁门太守行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4-17

李贺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10

李贺雁门太守行古诗词鉴赏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