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好雪片片林清玄课件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课件,有趣的课件,使得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课件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好雪片片林清玄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好雪片片林清玄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流浪老人的形象,把握流浪老人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本质。
2.在整体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和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领悟本文的中心。
【教学重点】
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
(1)汉字的音、形、义;
(2)怎样查字典。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最后三段,整体感受蕴涵在其中的情感,结合前后文理解“好雪”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炼本文的中心。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和善是一种爱,它如江南三月的小雨,润绿了荒芜的原野;宽容也是一种爱,它像北国九月的冬阳,温暖着冰冷的心房。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走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用心感受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
二、走近作者
梦想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农民的孩子,家里很穷,从小就跟着父亲下地种田,每次休息时,他都望着远方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天天呆在家里,有人往家里寄钱。父亲笑着说:“别做梦了。”后来,他上了学,从课本上知道有个金字塔,他就对父亲说,长大了要去看金字塔,父亲又笑着说:“别做梦了。”十几年后,这个孩子当了作家,写文章,出书,每天坐在家里写作,出版社,报社就往他家里寄钱,有了钱,就去看金字塔,站在塔底下,他默默地说,爸爸,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就怕我们没有梦想。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林清玄。
林清玄(1953—),台湾作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1979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
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蝴蝶无须》、《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报告文学集《长在手上的刀》、《在刀口上》、《宇宙的游子》、《乡事》,杂文集《文化阵痛》,小说散文合集《山中传奇》,评论集《雏鸟啼》、《在暗夜中迎晨曦》、《难遣人间未了情》、《谁来吹醒文化》、《处女的号角》等。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请你采用快速阅读方法,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回答: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
四、品读课文
(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
明确:
①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
②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
③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⑤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⑥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
⑦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
(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
明确: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
(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明确:文章欲扬先抑,渲染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的形象,与后文老人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构成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无处不在的美好人性。
2.欣赏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本部分写了两件有关流浪老人的事情,是哪两件?
明确:一件是“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一件是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
(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
①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②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③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
明确:语言描写:
④“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明确: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衣服、奖券形成鲜明的对比;动作的缓慢、笨拙、艰困和态度的小心、慎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中突显了流浪老人内心的美好、对善良的坚持。
(4)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写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又重在写什么呢?
明确:重在写“我”的感受。
(5)“我”的感受是什么?这对表现流浪老人有何作用?
明确:
①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②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通过写“我”的感受,表现了老人“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
(二)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
1.“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明确:
①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②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③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④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⑤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我”敏锐的感受着老人带来的“温暖四处流动着”,感动着流浪老人“明净的善意”,从老人那里感悟到“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在这些感受、感动、感悟里,“我”从同情老人的处境到感动于老人的善良与真诚的关怀,到尊重老人、和老人建立起了特殊的友谊。
3.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是一个善良并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有着敏锐的感知力的人。
(三)结合课文第三部分,理解文章主旨。
1.如何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明确:唐代的庞居士对禅有精深的理解,他是药山惟俨大师的弟子。一次,他到药山那里求法,告别药山,药山命门下十多个禅客相送。庞居士和众人边说边笑,走到门口,推开大门,但见得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乾坤正在一片混莽之中。众人都很喜欢。庞居士指着空中的雪片,不由得发出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一个禅客问道:“那落在什么地方?”被庞居士打了一掌。这是禅宗中最美妙的故事之一。庞居士的意思是,好雪片片,在眼前飘落,你就尽情领略天地间的这一片潇洒风光。它所隐含的意思是,生活处处都有美,美好的事物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很多人却常常对眼前的好雪片片视而不见,纠缠在利益中、欲望中、没有意思的计较中,生活的美意从我们眼前滑落。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擦亮慧眼,去发现并享受身边的美。
2.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明确:起到点题的作用。作者把老人的美好心灵,看作是“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美,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心头,恰似好雪滋润大地,心灵之美滋润心田,使文章增添浓浓的诗意。
五、小结
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让我们的身边时时飘落起美丽动人的“好雪片片”吧。
第二课时
一、以讨论为载体,学生展开探究,体会文章主旨
1.在作者的笔下,流浪老人的外在形象与生存环境如何?
提示:要注意抓住“歪着脖子”“嘴巴微张”和“甜甜”等关键字词句。
参考答案:作者写流浪老人,没有浓墨重彩,而是粗笔勾勒,运用漫画的笔法,抓住流浪老人身上突出的特点进行描写。写老人的衣着,作者只写了上衣和鞋子;写老人的外貌,作者只写了“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写老人的睡态,作者只写了“嘴巴微张”和“甜甜”的表情。写皮带上绑着的椅子,更是作者的点睛之笔,一个流浪汉的形象就这样跃然于纸上。
讲解: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打扮及其日常生活情况,突出老人一无所有的凄惨处境,与下文写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形成鲜明的对比。
2.在“我”与老人的交往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流浪老人的思想性格?作者想借助流浪老人的言行举止说明一个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提示:侧重思考做人的道理。
参考答案:作者主要选取了两件事:老人卖奖券时都要用红色塑料封套装好;帮“我”扣好纽扣。这些材料表现了流浪老人善良、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性格。作者意在说明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保持乐观心态,拥有一颗善良之心,不断给别人送去温暖。
讲解:两件事,作者写法不一样,前者详后者略,前者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后者重在写“我”的感受。作者通过写流浪老人动作“艰困”、态度“慎重”,来表现流浪老人虽然外表污秽但是内心善良;通过写“我”的感受,来表现“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这两件事充分地展现了流浪老人慈父般的胸怀,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3.朗读最后三段议论性文字,思考“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呢?这些“好雪”最终落在了什么地方?
提示:结合前后文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象征着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它落在人们的心田上,因为明净的善意会给人们带来温暖,给被感动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讲解:作者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用议论点明文章的中心,说明无论处境如何都不能失去善良的本性、都要学会给别人以温暖的人生道理。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庞蕴禅师的话,用“好雪”象征美好的心灵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用“当下即下”暗指给别人的内心深处送去温暖,增加了文章的意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联系“望梅止渴”、“心诚则灵”、“心有多远,思想就能走多远”的典故和名言,认识美好的心灵、积极的人生态度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自信和无穷的力量。
二、难点理解
1.本文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现深邃的意境的?
提示:要了解散文中事理与作者感情的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借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表达“不管外表是怎样的污秽”,只要内心有“明净的善意”,那善意就会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中心。
讲解:散文写作就要善于披事入情、体物察情,要“事”与“意”相合、“志”与“物”相依、“情”与“景”相生。
2.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提示:中国散文的传统是“卒章显志”,要重视研读结尾帮助把握全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全文的主旨句是文章的最后一句“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是,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讲解:“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象征着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它落在人们的心田上,因为明净的善意会给人们带来温暖,给被感动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3.本文的语言朴素自然,字里行间渗透深情,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提示:注重从文章的词句中发现特点
参考答案:
(1)先抑后扬的手法。
(2)善于用细节去刻画人物的形象。
(3)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讲解:
(1)作者写流浪老人,先写其外表如何的污秽,“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描写了一个满身油腻的老乞丐的形象,而后才写到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一抑一扬使流浪老人的外表形象与他的内在心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比如:作者写老人的睡态,抓住“甜甜”两字,就写出了老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写出了老人内心的明净;作者写老人卖奖券,抓住老人动作的迟缓,就写出了老人的执著和善良。
(3)作者用描写来刻画流浪老人的形象,用记叙来表现老人的美好心灵,用议论点明作者的感受,揭示文章的中心。
作者简介
林清玄,高雄旗山人。
8岁立志成为作家,17岁正式发表作品,才情敏慧,受到文坛瞩目。
30岁囊括台湾地区最高文艺奖项数十种,其中有:中山文艺奖、金鼎奖、联合报散文首奖……
32岁遇见佛法,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90年代的畅销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书。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45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被誉为有声书的典范。
50岁完成“人生寓言系列”三百篇,被称为青少年最佳读本。
52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歌》和《玄想》。被选为中小学生优良读物。
53岁出版《老先觉的话》,再度被选为中小学生优良读物。
他从少年到壮年,出版过一百多本著作,随着阅历的广大,体验的深刻,作品不断提升境界。
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新局,自成一家之言,被誉为“台湾文化的良心”。
他的文字魅力风靡华人世界,作品多次被编入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的中文课本,获全球华人文化薪传奖。内地艺文界将其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好雪片片林清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的简洁朴素之美。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对流浪老人的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流浪老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善良、尊严的赞美,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好雪”的内涵,把握文章的主题。
分析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从流浪老人身上所获得的关于生命和善良的启示,引导学生将其内化到自己的价值观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雪花飘落的视频,同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提问学生看到雪花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雪花的美丽、纯洁等角度回答。
引出课题《好雪片片》,询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笨拙”“污秽”等。
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与流浪老人的相遇、相处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三)精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貌、动作、神态等的语句。例如,“他的衣服永远是破的,沾满了黑污油腻”描写外貌,“他总是微笑着,对每一个人都微笑”描写神态。
让学生分析这些描写体现了流浪老人怎样的特点。通过讨论,总结出老人生活困苦但却善良、乐观、有尊严等特点。
提问学生作者对老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从最初的“厌恶”到后来的“尊重”,分析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
(四)解读“好雪”内涵,把握主题(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好雪”的含义,结合文中语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好雪”与流浪老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好雪”象征着老人的善良、纯洁的心灵以及生命中的美好。
总结文章主题,即作者通过对流浪老人的描写,表达了对善良、尊严等美好品质的赞美,呼吁人们关注平凡生命中的闪光点。
(五)拓展延伸(5分钟)
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流浪老人这样平凡却有着美好品质的人或事。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流浪老人的形象、“好雪”的内涵和文章主题。
强调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好品质。
(七)布置作业(2分钟)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一个你身边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背诵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段落。
【好雪片片林清玄课件】相关文章:
好雪片片林清玄介绍12-12
好雪片片林清玄原文及赏析11-11
林清玄《好雪片片》原文欣赏10-10
林清玄《好雪片片》练习及答案12-12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学设计05-21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学设计07-30
好雪片片散文08-01
好雪片片经典散文10-09
林清玄作品《煮雪》12-15
煮雪林清玄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