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导学案

时间:2024-11-27 21:15:14 毅霖 李商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的《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商隐诗》导学案 1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4、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5、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目标重、难点】

  目标2、4

  【学法指导】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鉴赏法、总结法

  【知识链接】

  解析题目:

  《锦瑟》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马嵬》

  本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被“六军”所逼,亲赐爱妃杨玉环死一事。马嵬驿是一个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以西的地方。诗人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2、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3、探寻背景:

  《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学习过程】

  一、品读全文,要求度准字音(A级)

  1、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

  未卜()宵柝()晓筹()驻()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

  ⑸如何四jì()为天子

  二、文学常识:

  ⑴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与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三、李商隐名句集锦:

  ,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春心莫共花争发。

  天意怜幽草,。

  夕阳无限好,。

  嫦娥应悔偷灵药。

  桐花万里关山路,。

  四、合作探究:(C级)

  阅读《锦瑟》思考问题

  1.揣摩《锦瑟》各联所传达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描述:

  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3.《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

  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

  4.谈谈你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5.《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

  三、拓展探究。

  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

  学习小结: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

  1、对《马嵬》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①—③题。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①.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②.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李商隐诗》导学案 2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进一步培养读诗诵诗的能力

  3、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领会诗的意境、情感、主旨

  2、体会诗的艺术技巧

  预习任务:

  一、名句填空

  1、夕阳无限好,

  2、身无彩凤双飞翼,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春蚕到死丝方尽,

  二、文学常识

  李商隐(约813—约858),诗人,字,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诗集,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和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探究案

  一、阅读鉴赏

  《锦瑟》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马嵬》: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2、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3、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4、“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5、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6、对于这些,诗人发出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慨叹,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7、《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李商隐诗》导学案 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基本文意。

  3、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4、最好能熟读成诵。诵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来。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2、问题合作探究: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

  3、启示法: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4、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锦瑟》中作者的情感。

  2、《马嵬(其二)》篇中作者的兴亡之叹。

  二、教学重难点

  1、《锦瑟》这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对诗意的理解存有分歧。

  2、理解《马嵬(其二)》“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写作特色。

  三、课型

  略读课。

  四、课时

  1课时。

  五、课文概述

  《李商隐诗二首》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第六课是由李商隐的两首诗《锦瑟》和《马嵬(其二)》组成,这两篇都属于略读课文,所以作为略读课文,本课的教学要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教师只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提示,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课后练习虽然没有做朗读和背诵的要求,但最好能熟读成诵。诵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来。律诗的自然节奏虽然大体相同,但也要读出快慢疾徐来。

  《锦瑟》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六、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让学生回忆学过李商隐的哪些诗。

  2、借用PPT展示《嫦娥》及相关注释。

  3、找同学说说对诗作及作者的了解。

  【设计意图】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李商隐的诗歌《嫦娥》,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与高中不同,高中生再次面对此诗,能够有理性的认知,初步体会李商隐的诗歌特点,为体会《锦瑟》的朦胧之感和《马嵬(其二)》的兴亡之慨做准备。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河内怀州(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二十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设计意图】此处只是简单介绍了作者,作者的经历以及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并没有提及,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点,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需要借助创作背景的,可以还原诗歌的纯粹性,比如高考题,选择的是学生陌生的作家,那对诗歌的鉴赏就得从文本本身发掘,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中有大量的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内指性比较强。

  (三)整体感知文本

  1、听朗读音频,女生齐读《锦瑟》,男生齐读《马嵬(其二)》。

  【设计意图】诗歌的学习要多读,读是学生的基本能力,但读书有很多的方法,第二单元有很多的诗歌,在教师授课中,会有诵读技巧的提点,学生在通过朗读音频和教师指点后,要学着诵读,在读中思考问题,鉴赏诗歌,既抓住了字词句,又能把握全篇,也是熟能生巧的深层含义。

  2、问题合作探究。

  (1)《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参考:当代学者张中行在《诗词读写丛话》里谈到的:“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他解此诗为:第一联,意为“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第二联,意为“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第三联,意为“可是梦想和情思都破灭了,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最后一联,意为“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

  【设计意图】诗意的多解性会拓宽学生的思维,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就文本分析,言之有理均可,但要避免牵强附会,教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考,与学生产生互动和交流。

  (2)《锦瑟》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参考: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作为主体意象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入云雾里了;用典工整适切,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设计意图】作为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文本,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感悟,侧重文本的整体性,不需要面面俱到,但是也要有所侧重,李商隐的诗歌艺术成就是很高的,有自己的诗歌艺术特色,有必要让学生知晓并学会分析。

  (3)结合《马嵬(其二)》的最后一联,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设计意图】《马嵬(其二)》是一首咏史诗,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讽谏,个人觉得还有爱情层面的内容,唐明皇和杨贵妃虽然有较高的地位,但是他们的爱情应该和普通人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对他们的爱情故事不应以特殊的政治色彩去解读,而应该给予平等尊重,所以其中也有作者对二人的同情和哀怜。在学生回答中教师可以做适当地引导,不可以灌输。

  (4)《马嵬(其二)》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面说说“讽意至深”吗?

  参考:“讽意至深,用笔至细”是近人黄侃评论这首诗的话(见《李义山诗偶评》),可以说很准确地把握了这首诗在叙事、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用笔至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体会:倒叙的方法。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措辞的委婉,如“空闻”“如何”等;立意的含蓄,最后在对比中点明题旨。

  “讽意至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前人的评语,把握这首诗的叙事特点和表现手法。

  【合作探究部分的设计思路】关于两首诗的问题设置,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思想和艺术。题目设置可以开发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收获对诗歌的理解,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和启发,要有必要地提示,把课堂交给学生。

  七、课后作业

  请从李商隐的三首《无题》中任选一首,认真品读,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诗》导学案】相关文章:

《木兰诗》 导学案08-06

《木兰诗》导学案05-02

《木兰诗》导学案07-01

木兰诗导学案09-27

木兰诗导学案7篇08-21

《木兰诗》最新导学案及答案06-27

现代诗《雨巷》导学案07-17

李商隐的诗06-03

李商隐诗07-21

李商隐的诗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