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时间:2024-07-14 02:39:36 刘长卿 我要投稿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由刘长卿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吊古诗,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全诗如下: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解】

  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

  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台已倾废。语出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摇落而变衰。”

  野寺:位于偏地的寺庙。这里指吴公台上寺。

  依:靠,这里含有“依恋”之意。

  旧垒:旧的堡垒,包括吴公台在内的当年防御工事。垒:军事工事。

  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因是秋天,故云“寒磬”。寒磬:清冷的磬声。

  空林:因秋天树叶脱落,更觉林空。

  南朝事:因吴公台关乎到南朝的宋和陈两代事,故称。

  惆怅:失意。

  【韵译】

  登上吴公台,观赏这零落的古迹,秋景秋意,勾起了我怀乡的心情。

  荒山野寺,来此旅游的人太少了,因为山太高水太深,隔断了路程。

  夕阳映着吴公台旧垒,依依不去,空荡的山林中,回响清冷的磬声。

  南朝旧事早成陈迹,真叫人惆怅,唯独这长江,自古至今奔流不停。

  【评析】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

  【赏析】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登吴公台所见的萧瑟荒凉的景象,深刻反映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声。全诗抚今追昔,感慨深沉,风格悲壮苍凉,意境深远悠长。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为一体。对古今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全诗写“远眺”,而主导情绪则是“悲秋”。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此诗文笔简淡,意境深远,乃“五言长城”的上乘之作。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相关文章: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06-03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原文及赏析09-25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阅读答案及赏析08-16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08-22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4-23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_刘长卿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1-15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诗歌赏析09-14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全诗意思及解析唐代刘长卿10-09

唐诗三百首之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10-14

刘长卿《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