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雅和俗

时间:2020-10-14 19:03:21 柳永 我要投稿

柳永词的雅和俗

  柳永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带有浓郁市民文学色彩的柳词,无论是思想工艺术形式,都比他以前的词作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他创作的大量的慢词,为宋词的繁荣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对于词体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柳永词的雅和俗

  摘 要:柳永是宋朝著名的词人,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他留给后人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像《乐章集》等;文坛和词坛有很多关于柳永的词风的定位问题,从古至今,这个话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议的焦点问题;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都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定位为“俗”的人有一大堆理由;定位为“雅”的人有一大堆理由,而至于到了最后,干脆有人走中庸之道,说柳永的词风非俗非雅,或俗是或雅。在笔者浅学看来,对于柳永的词风不要用片面的观点去描述,从历史和从柳永生活的环境,以及词文化氛围去全方位的包围,扩大视野去理性看待他在词界的雅俗成就,这样才是最稳妥的评价历史的方法;本文列举实例来说明柳永词的雅和俗,望抛砖引玉,以求智者精言。

  关键词:柳永;词;雅和俗

  1.前言

  中国古代文学最鼎盛辉煌成就毋庸置疑是:唐诗、宋词;而宋词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更显得独树一帜,直至今天都在影响着人们的风格和内涵意境的延展。至于柳永,在宋朝的词坛上更是名声鼎沸、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他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词人,在长达有三百多年的宋朝历史上,他的词可以叫做风靡一时、极为流行。“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这句话就是对柳永的词的风靡程度的一种真实评价。但历史上对柳永的褒贬不一,有些人倍加欣赏、有些人不屑一顾;说“俗”者,将柳永一脚踏翻抛弃路边;说“雅”者,扶上正座推崇之极。我们仅从字面上分析得出:雅俗虽只是两种风格,但在历史上他们的地位是不同的;如何来评判柳永的“俗性”还是“雅性”,笔者认为,“雅俗共赏性”应该是对柳永最中肯的评价。

  2.论俗

  对柳永词的评价,很多人如:南渡初王灼、陈师道、黄昇以及李清照的《词论》,都将柳永毫不留情的归于卑俗类;他们甚至不反对柳永词在创新上的巨大成就;也不否认其词音律的高超手段之和谐,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这些人对柳永“俗”的评论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2.1内容俗

  柳永词,许多作品中都有内容“俗气”的特征;基于这一点,也是历代文人将其定位成“俗霸天下”的主要依据。如:“百态千娇,再三偎着,再三香滑”,写出女子的风情万种;《凤栖梧》中的“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写出男女之间的交欢之态,虽含蓄不奔放,却难辞“俗气”之格调。柳词仕途不利,一度沉迷醉酒香艳之中,尤其对女性身体着迷,如:“英英妙舞腰肢软” 与“……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馀,共有海约山盟 ”。这些词虽“俗”到每个人都细细品味的地步,但其实对词类的发展和进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借助“恋妓”情节而营造的“如削肌肤红玉莹,举措有,许多端正”、“ 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妍歌艳舞,莺惭口舌,柳妒纤腰”内容实在不敢“恭维”,何况男尊女卑的思想,让女子毫无地位而言,更别说袒露心里秘密的直白;所以这类“庸俗”作品也就是的古代一大部分士大夫对柳永之词不屑一顾的主要原因。

  2.2语言俗

  有人将柳永和白居易的相比,比的就是语言的“俗”;从词外部的形态上考究,白居易和柳永是存有相似的写作手法和艺术表达特色。白居易之“老妪能解”与柳永之“皆能歌之”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无论是《煮海哥》,《题中峰寺》,柳永所表述出来的“俗”却不如白居易白话般“通俗”;白居易的“俗”是贴近于生活细节的“俗”,而柳永词的“俗”,却是掩藏在大多数人的“隐讳”之后的“低俗”。也正是这点,用词讲究的柳永词,耐不住世人的推敲,而被评论家低抛在“庸俗”的角落,一度“抬不起头。”其一生性格就是生性浪漫之人,对仕途的失望,转而形成了自己颓废以及自嘲般的无拘无束的“放荡”行为;风花雪月是柳永排解内心郁闷的一种最佳的精神和思想转移选择;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捻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采用的`是一种变换主角的手法,通过一个思妇的闺怨来讲述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和离别的悔恨;心理活动的描写可谓很是到位,不仅仅只是体现男女之间的“情事”,更是反映其对幸福生活向往追求。在思妇的眼中, “惨绿愁红”。 “芳心是事可可”。窗外艳阳高照,她却形容憔悴。原因只是一个——“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柳永词借助闺怨的角度,彻底将“俗”字书写到底:早知那样,真应该当初就把他留在身边——“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在两个人的世界里,“有他”念书,有我相陪,也不至于“年少光阴虚过”了。“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捻伴伊坐。”词中,用女主人公泼辣、放肆的直白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对于当时的词坛是产生了巨大冲击的,这在“高雅”的文人墨客面前,简直就是“俗不可耐”。

  3.论雅

  柳永词并不只是“俗”字当头,词中也有“雅”的成分,对此有人多有指出。柳永词,无论是相聚欢歌词或是悲怆离别,无不透露着“文人雅志”的语言和结构特色,即使是羁旅、咏史、咏物、恋旧,也是“志在当世”之抒写,而与“恋妓”之“俗”截然相反。

  3.1情感高雅

  所谓情感高雅,大到国家兴衰,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的感叹;小至个人保家卫国、德才报恩之抒写。体现出一种大风,我们也许不太清楚柳永何来的这种背景,但我们面对“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等等,无不素仰起敬;其情感之深切、内心之渴望的无不打动人心。联想今日,时隔千年仍有“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之悲戚。这类情雅之词,是由于柳永的所有人生经历所衍生出来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难免使得柳永在无奈的现实面前,用词来表达、或者用另类幻想来抒发内涵对仕途顺达的渴望;儒家的熏陶,使得柳永更是收到 “学而优则仕”的影响,积极“入仕”态度,造就了柳永词的情感高雅。   3.2语义高雅

  语义高雅是众多文人对柳永词的一种看法,即便是认为柳永词“俗”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等等。细细读之,我们能体会凄婉或萧瑟的意境,不仅如此,一字一句之中,我们能了解柳永心中的郁闷情怀,柳永是一个风月之人,喜好风花雪月的气氛,擅长在人与人之间内心之间捕捉那一丝一毫的情绪,具有非常的高雅不显现的高远气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等等;柳永善于曲折委婉,铺叙展衍,更增添意境美。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 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 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 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这首词明确点出了苦要为官去,尊酒不空田百亩,归来分取闲中趣同调,都是士大夫的典型心态。毫无疑问,这类词都应属雅词,面对如此雅致之词,论俗之人又是另一番滋味。

  4.总结

  无论是“内容俗”还是“语言俗”或者是“情感高雅”或者“语义高雅”,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视野看出了柳永的两面风格,我们既不能说柳永是“俗派”也不能说柳永是纯粹的“雅派”,柳永打破了“花间”的窠臼,开创了俚俗词派。他写的词来源于生活的角落的各个层面,努力深入生活的细微之处,吸收和改造了市井俗乐,用通俗化的词结构和耳熟之言语,使得大众接受并都非常喜爱他的词;从而将文人墨客始终认为的推向“高雅”的词,推向基层老百姓的生活,而回到俗文学的发展轨道上来。他留下的《乐章集》,蕴含着艺术的魅力,我们要从尊重历史的角度来正确看待柳永词的“雅俗”性。

  参考文献:

  [1]邓红梅.《词学视野中奇特的“两面人”—柳永词新论三题》.《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2]邹吉猛.《柳永词的独特风格及影响》.《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8年06月第一期.

  [3]吴静.《歌女之思 浪子之情—柳永艳词的思想内容略析》.《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4]宁夏江.《柳永词的“本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2卷第5期.

  [5]邓安丽.《从柳永词之争观“雅”与“俗”》.《唐都学刊》.2000年第4期第16卷.

  [6]王娟云.《谈柳永俗词对元曲的影响》.《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2月第2期第18卷.

【柳永词的雅和俗】相关文章:

秦观和柳永词风06-22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答案11-08

亦俗亦雅汪曾祺黄波11-25

亦俗亦雅汪曾祺 黄波11-22

学习黄波的《亦雅亦俗汪曾祺》12-29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以及答案11-09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理解及答案10-23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试题及答案10-08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08-25

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