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三疑新解

时间:2024-08-19 00:23:29 刘禹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陋室铭》三疑新解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陋室铭》三疑新解,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陋室铭》三疑新解

  《陋室铭》全文寥寥八十一字,然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可谓家喻户晓。陋室铭其文字流畅,隔句押韵,一韵到底,读来朗朗上口,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作者高尚的人格更是感染了一代代青少年。然而关于《陋室铭》的几个问题尚无定论,很多中学教师也在授课时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从音韵学、训诂学、民俗学角度对铭文押韵问题、金经含义以及“素琴”与“丝竹”是否矛盾等问题予以阐释,以期裨益于中学语文教学。

  一、押韵问题

  《陋室铭》是一篇铭文,铭文最大的特点是讲究押韵,《陋室铭》一文的韵脚字为:“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然而其中只有“馨”是前鼻音,其余均为后鼻音。

  笔者认为,《陋室铭》不存在不同韵的问题。诗人用韵一般按照当时的语音,同韵(即主要元音、韵尾)相押。隋陆法言的《切韵》是隋唐时期为供诗人写字押韵而编写的韵书,分为一百九十三韵(声调不同属于不同的韵)。然《切韵》分类过细,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口语。事实上,唐人作文也不完全按照《切韵》的分类。当时就有“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某些邻近的韵合起来。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一百零七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一百零六韵,这就是“平水韵”。尽管平水韵是南宋时才出现的,但它反映的是唐人用韵的部类。《陋室铭》一文的韵脚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均属平水韵中下平九青韵,故并不存在不同韵的问题。

  二、金经的含义

  关于“金经”究竟是何意,至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或将“金经”释为“佛经”,或释为“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或释为“佛道经籍”,又或以为金经指四书五经之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思维的路径应当是:首先金经的含义只是与佛教有关还是与佛教、道教都有关。其次,金经是不是用泥金书写的。笔者采用历史与共时研究相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印证的方法,分析“金经”一词的意义,认为金经当指“佛道经籍”。

  (一)金经的含义与佛道教有关

  考察同时文献中同一词语的用例是训诂学重要的方法之一。单从《陋室铭》一文出发,从“谈笑有鸿儒”一句就简单认为“金经”指四书五经之类的好书,这样是不科学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下面笔者对同时文献中“金经”用例进行考察。本文不仅考察传世文献,也考察了唐墓志文献中这一词语运用的情况。举数例如下:

  “金经”见于传世文献。

  《全唐诗卷七九四还丹可成诗联句》:“羽化自仙骨,延年资养生。金经启灵秘,玉液流至精。”

  《全唐文补编补全唐文拾遗卷二》:“金经雕岂易,宝偈显难思。”

  亦见于出土文献。

  《灵泉寺僧塔铭》:“□金经之法宝,修梵宇□浮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韦`墓志》:“长诵金经波若,兼持维摩、法华。”(《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青陟霞及妻万氏墓志》:“孀岁,以清斋永日,素食长年,黄卷金经,不离心手。”(《西安碑林博物新藏墓志汇编(下)》)

  据以上文例中前后文内容,易知“金经”含义与佛教、道教都有关。第一例中“羽化”二字可见其与道教有关,从墓志文献中“梵宇”“维摩”“清斋”等词语可见金经与佛教有关。

  (二)金经不是用泥金书写的

  泥金,是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是一种十分奢侈的材料,一般用来书写或装帧帖子、牌匾、折扇等,很少用来书写经书。如《红楼梦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宝玉拿了一幅泥金角花的粉红笺出来,口中祝了几句。”《天宝遗事》:“新进士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均用来装饰便笺、贴子等物品。另结合《陋室铭》写作背景,作者刘禹锡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奢侈。当时刘禹锡参加政治 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县通判,还遭到和州知县的故意刁难,半年之内,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刘禹锡的生活境况可想而知,当然不太可能用如此贵重的材料来写经书,也不太可能拥有这样的经书。将其解释为用泥金书写的佛经似乎不甚精确。综上分析,金经当指“佛道经籍”。

  三、“素琴”与“丝竹”

  人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素琴的解释是“不加装饰的琴”,对丝竹的解释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既然弹琴会发出声音,为什么又“无丝竹之乱耳”?

  笔者认为“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表面看来是矛盾的,然结合唐代民俗文化看来,二者并不矛盾。

  在唐代,素琴有时指无弦的琴。李白《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白居易《清夜琴兴》:“明镜懒开长在匣,素琴欲弄半无弦。”然有时又有弦,可以发出声音,元稹《春晚寄杨十二,兼呈赵八》:“空际扬高蝶,风中聆素琴。”白居易《清夜琴兴》:“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从“聆”、“弹”二字又可见“素琴”可以发出声音的。

  以上两组文例似乎矛盾,但事实上,素琴含义之精髓并不在于有弦还是无弦,发声还是不发声,而是其文化内涵中高雅和超脱的意味。古人抚素琴,第一讲究地方,必不会于闹市中抚素琴,而是会选择高山流水处、江畔、林中等幽静清雅之处,例如李白《琴曲歌辞幽涧泉》:“拂彼白石,弹吾素琴。”李白药《春眺》:“栖息在何处,丘中鸣素琴。”第二讲究对象,素琴也绝对不会对着闹市之人,而是择几位志同道合之友弹之。如王维《送权二》:“韩侯久携手,河岳共幽寻。怅别千余里,临堂鸣素琴。”贾岛《送别》:“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

  另外,对于“丝竹”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其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结合起来。嵇康在这封信中道出做官的“七不堪”“二不可”。其中,“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此乃“六不堪”也。《陋室铭》中的“丝竹”含义应当与此处的“聒耳”之声类似,当指世俗之音。

  从修辞手法看,素琴和丝竹应该均是借代手法的运用,素琴代指清平和乐的高尚之音。丝竹代指喧哗嘈杂的世俗之音。更进一步,素琴是高雅生活的象征,丝竹是嚣尘臭处的代表。

  从情感上看,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表达了嵇康愤世嫉俗而崇尚自然的狂傲。刘禹锡的《陋室铭》所表达的也是这种不畏权贵的傲气。当时刘禹锡遭到势力小人的刁难与轻视,这首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就是对官场势利小人的猛烈一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不仅不矛盾,反而更加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清平乐道、高雅脱俗生活的向往之情。

  【拓展】陋室铭原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词句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 刚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金:珍贵的。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子云:即扬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白话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文学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作者自远而近,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之主旨与警策。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从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单行,后二句骈俪偶对,骈散相间,颇具韵律美。从写法上看,一二句从正面说,三四句从反面写,正反结合,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我慰藉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称:“彭城刘梦得,诗之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他有写时事之作,如《平齐行》、《城西行》、《平蔡州》等。另外,他感世伤怀、托物寓情之作甚多,如《养鸷词》、《聚蚊谣》、《读张曲江集作》、《有獭吟》、《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等,都反映他虽受打击而气骨桀骜、毫不屈服的精神。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如《金陵怀古》、《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皆为人们传诵,而尤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学习民歌的成绩卓著,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六八。有《刘宾客文集》。

【《陋室铭》三疑新解】相关文章:

《陋室铭》的三疑08-15

精选《陋室铭》教案三篇06-13

《陋室铭》教案三篇08-05

【精选】《陋室铭》教案三篇07-21

【精选】陋室铭教案三篇10-24

精选陋室铭教案三篇08-09

【精华】陋室铭教案三篇09-10

实用的《陋室铭》教案三篇10-28

【必备】《陋室铭》教案三篇07-01

【实用】《陋室铭》教案三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