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赏牡丹》的赏析

时间:2020-10-16 17:21:28 刘禹锡 我要投稿

刘禹锡《赏牡丹》的赏析

  赏牡丹 刘禹锡

刘禹锡《赏牡丹》的赏析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

  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代当时唐朝时期的京城洛阳。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洛阳城。

  赏析:

  唐代诗人描写京城洛阳牡丹盛开的.七言绝句。

  芍药、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诗人只用了“妖无格”和“净少情”,便将这两种花的美中不足点了出来。应该说诗人观察得很细,笔法却是写意的。芍药与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药”),盛开时极艳丽,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顶端,未免呆板、张扬了些,花形少变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绿叶扶疏中,千姿万态,婀娜多姿,花色丰富。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艳,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风致,而且,即使在最盛开之时,荷塘里也还是绿肥红瘦,不成气候。诗人在点评了“芍药”、“芙蕖”的美中不足后,笔锋陡转,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微观到宏观,直抒胸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那种春光万里、姹紫嫣红、倾城倾国的美景,诗人只字不提,一个“动”字,就把无限的想象和美感留给了读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当您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就会了解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了。

  解读: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 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2) 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刘禹锡《赏牡丹》的赏析】相关文章:

刘禹锡赏牡丹赏析11-12

刘禹锡《赏牡丹》05-25

刘禹锡《赏牡丹》的原文和赏析11-12

刘禹锡《赏牡丹》鉴赏01-04

刘禹锡《赏牡丹》解读06-15

赏牡丹_刘禹锡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和注释译文及赏析11-12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11-25

刘禹锡《乌衣巷》赏析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