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4-28 17:35:28 禧雯 柳宗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赏析】

  本文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仍旧民不聊生。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

  文章先写橐驼的命名、橐驼种树专长和种树之道,然后陡然转入“官理”,说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为橐驼之传,目的是为下半篇的论述张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种树之道的类比和引申,前宾后主,上下相应,事理相生,发挥了寓言体杂文笔法的艺术表现力。

  本文共五段,一、二段介绍传记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这二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

  在《庄子》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养生主》《德充符》中都写到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人间世》中则写了一个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可见柳宗元不仅在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继承了《庄子》的观点,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灵活地吸取了《庄子》的写作手法。

  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但作者这样写仍是有所本的。在《庄子》的《应帝王》和《天道》中,都有这样的描写,即人们把一个人呼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都不以为忤,反而欣然答应。这同郭橐驼欣然以橐驼为名是一样的。这种描写实际上也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名”不过是外加上去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实质,所以任人呼牛呼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扰波动;相反,甚至以为被人呼为牛马也并不坏。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个形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敲钟人,这个艺术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电视剧《女奴》中的花匠也属于这一类型。其实,这种把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描写,在我国,可以说从《庄子》就开始了。柳宗元所塑造的郭橐驼形象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不过柳宗元是把 “丑”和“真”(他思想上认识到颠扑不破的真理)统一起来,雨果是把“丑”和“善”统一起来,略有不同而已。

  后一小段写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作者在后文没有写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的特点,只提到栽了树不妨害其成长的这一面。其实这是省笔。盖善植者必善移树,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这里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点到而止。在这一小段的收尾处还布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读者从这儿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到底有什么诀窍。而下文却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作者已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这个道理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第三段是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前后是正反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就回答了上段的问题,他们 “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这两层对比写法,句式富于变化。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系从《庄子·马蹄》的写法变化而出。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点同老庄思想还是有差别的。柳是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他并不主张一味听之任之的消极的“顺乎自然”,而是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的积极的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规律的业务。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第四段。

  四、五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实为一篇之“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对 “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这个“养”字很重要。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是后来欧阳修说的“涵煦之深”。这才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词句注释

  1.橐(tuó)驼:骆驼。这里指驼背。

  2.始:最初。

  3.病偻(lǚ):患了脊背弯曲的病。

  4.伏行: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

  5.有类:有些像。

  6.号之:给他起个外号叫。号,起外号。

  7.之:代词,指起外号事。

  8.名我固当: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名,称呼,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固:确实。当:恰当。

  9.因:于是,就,副词。舍:舍弃。其名:他原来的名字。

  10.谓:称为。云:句末语气词,此处可译“了”。

  11.长安:今西安市,唐王朝首都。

  12.业:以……为业。这里是意动用法。

  13.为观游:经营园林游览。为,从事,经营。

  14.争迎取养:争着迎接雇用(郭橐驼),取养:雇用。

  15.或:有的。移徙:指移植。徙,迁移。

  16.硕茂:高大茂盛。

  17.早实:早结果实。实,结果实,名词做动词。以:而且,连词,作用同“而”。蕃:多。

  18.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窥伺:偷偷地察看。效慕:仿效,慕也是"效"的意思。窥伺效慕:暗中观察,羡慕效仿。

  19.莫:没有谁,代词。如:比得上,动词。

  20.有问之: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

  21.木:树。橐驼:古人最郑重最恭敬的自称法,是自称其名,可译“我”。寿且孳(zī):活得长久而且繁殖茂盛。孳,繁殖。

  22.天:指自然生长规律。致其性: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致,使达到。焉尔: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

  23.凡:凡是,所有,表示概括,副词。植木之性:按树木的本性种植。性,指树木固有的特点。

  24.本:树根。欲:要。舒:舒展。培:培土。

  25.故:旧。

  26.筑:捣土。密:结实。

  27.既然:已经这样。已:(做)完了。勿动:不要再动它。

  28.勿虑:不要再担心它。

  29.去:离开。顾:回头看。其:如果,连词。

  30.莳(shì):栽种。若子: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

  31.置:放在一边。若弃:像丢弃了一样不管。

  32.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可以保全而它的本性得到了。则:那么,连词。者:助词,无义。

  33.不害其长:不妨碍它的生长。而已: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

  34.硕茂: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35.不抑耗其实: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

  36.早而蕃(fán):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37.根拳:树根蜷曲。土易:更换新土。

  38.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若……则……,如果……那么(就),连接假设复句的固定结构。焉:句中语气词,无义。

  39.苟:如果,连词。反是者:与此相反的人。

  40.爱之太恩:爱它太情深。恩,有情义。这里可引申为”深“的意思。

  41.忧之太勤:担心它太过分。

  42.甚者:更严重的。甚,严重。

  43.爪其肤:掐破树皮。爪,掐,作动词用。以:表目的,连词,用来。验:检验,观察。生枯:活着还是枯死。

  44.疏密:指土的松与紧。

  45.日以离:一天天地失去。以,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

  46.不我若:不若我,比不上我。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置于动词前。若,及,赶得上,动词。

  47.之:助词,的。道:指种树的经验。

  48.之:代词,指种树之“道”。官理:为官治民。理,治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

  49.而已:罢了。

  50.官理:一作“理”。理:治理百姓。

  51.长(zhǎng)人者:为人之长者,指当官治民的地方官。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烦其令:不断发号施令。烦,使繁多。

  52.若甚怜:好像很爱(百姓)。焉:代词,同“之”。

  53.而:但,连词。卒以祸:以祸卒,以祸(民)结束。卒,结束。

  54.官命:官府的命令。促尔耕:催促你们耕田。

  55.勖(xù):勉励。植:栽种。

  56.督:督促。获:收割。

  57.缫(sāo):煮茧抽丝。而:通“尔”,你们。绪:丝头。早缫而绪:早点缫好你们的丝。

  58.早织而缕:早点纺好你们的线。缕,线。

  59.字:养育。

  60.遂而鸡豚(tún):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遂,顺利地成长。豚,猪。

  61.聚之:召集百姓。聚:使聚集。

  62.木:这里指木梆。

  63.吾小人:我们小百姓。辍飧(sūn)饔(yōng):不吃饭。辍,停止。飧,晚饭。饔,早饭。以:来,连词。劳吏者:慰劳当差的。且:尚且。暇:空暇。

  64.何以:以何,靠什么。蕃吾生:繁衍我们的生命,即使我们的人口兴旺。安吾性:安定我们的生活。性,生命。

  65.病:困苦。怠:疲倦。病且怠:困苦又疲劳。

  66.若是:像这样。

  67.与吾业者:与我同行业的人,指“他植者”。其:大概,语气词。类:相似。

  68.嘻:感叹词,表示高兴。

  69.不亦善夫:不是很好吗?夫,句末语气词。

  70.养人:养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

  71.传:作传。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戒:鉴戒。

  白话译文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此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803)至二十一年(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授校书郎。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托,尤为有名。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著有《河东先生集》。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归纳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文章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3.掌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种树的道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串讲—诵读—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解题:

  【作者】看注解,补充: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柳宗元的诗文俱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论文八书)、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寓言(《三戒》、《传》、《罴说》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使得民不聊生。这就是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一]阅读文章,把握大意

  〖步骤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把一个什么道理寄寓于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郭橐驼“顺木之性,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

  〖步骤2〗学生讨论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①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②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③郭橐驼谈种树经验④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⑤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做传目的。

  〖步骤3〗学生精读文章,找出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老师帮助指导翻译,最终完全理解内容并能熟练翻译全文。

  [活动设计二]借助P119自读思考题,通过思考讨论,进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方面的特色。

  1.文章是如何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的?

  明确:A.所带际遇——“争迎取养” B.技术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C.技艺高超——不怕“移徒”D.他植者莫能如也

  2.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方法)“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筑欲密,其也若子。”(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子。”(评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3.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明确:违背树木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4.“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明确:提出了“以子之道,移这官理”的建议。

  5.郭橐驼是怎样评价评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明确:先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再铺陈,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6.简析文中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法?

  明确: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本文中的对比,有叙述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议论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评价。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样写,将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除此而外,文章还有语句上的映衬呼应。

  四、课堂小结: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的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完成练习三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阅读答案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佝瘘窥看移徙苛且偷生

  B.丰硕仰慕忧虑舒展筋骨

  C.旦暮抚摸疏密弃之不顾

  D.鸡豚植树辍学千丝万缕

  2.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窥伺(守候)实以蕃(蕃盛,多)效慕(羡慕)隆然(高起的样子)

  B.苟(假使)使根拳(拳曲)若(像)子生(活着)枯

  C.故(旧)土日以离(背离)他植者(他种的树)既(这样)然已

  D.自谓(称)伏(弯腰)行欲舒(舒展)其莳(种植)

  3.下列“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能顺木之天B.其培之也C.虽曰爱之D.其实仇之

  4.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驼所种树,无不活,且硕茂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下列句子中的“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杀臣,不能绝也

  B.虽鸡狗不得宁焉

  C.虽日爱之,其实害之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6.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是()

  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7.下列句子中的“焉”,相同的两项是()

  A.而揣惴焉摩玩不已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且焉置土石

  D.若甚怜焉

  E.万钟与我何焉

  8.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

  B.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

  C.既然已(“已”通“以”,以及)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

  9.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击木而召之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D.既然已

  10.选出下列作品中不是柳宗元的一项是()

  A.《捕蛇者说》《梓人传》

  B.《愚溪诗序》《钴姆潭西小丘记》

  C.《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盐铁论》

  D.《进学解》《柳子厚墓志铭》

  参考答案

  1.A(佝偻,苟且偷生)

  2.C(别的种树人)

  3.A(A为结构助词“的”,余为代词)

  4.C(C与题干中“且”均为“而且”义,A.将要;B.姑且;D.尚且)

  5.C(C为转折连词,虽然;其他均表假设,即使)

  6.A(况且/将近/而且/尚且)

  7.DE(A词缀B介词兼代词,在那里C代词,作宾语,哪里;DE语气词,用于句尾)

  8.C(“已”通“矣”)

  9.C(A它的果实,今为转折副词;B敲梆,今为击打木头;D已经这样,今为连词)

  10.D(均为韩愈的作品)

  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以致其性焉尔(本性)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生长)

  凡植木之性(方法)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治理)

  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表因果关系连词,所以)

  其培欲平,其上欲故(形容词,旧,这里指旧的土)

  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作为)

  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为)

  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期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⑨/⑧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师点评:①③④⑦是n活用为v;②是n活用为意动;⑤⑥⑨是adj活用为使动;⑧是n活用为状语

  3、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B)

  A既然已,勿动勿虑B官命促尔耕

  C早缫而绪D字而幼孩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译文11-03

种树郭橐驼传创作背景08-09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现象10-17

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09-10

柳宗元传的原文及翻译05-28

柳宗元渔翁原文翻译及赏析09-02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11-10

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09-27

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范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