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柳宗元写江雪时的背景
导语:柳宗元写江雪时的背景是怎样的呢?柳宗元写的江雪给我们一种寂寞的感觉,而诗人通过钓鱼翁,表达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写江雪时候的背景,欢迎阅读!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是美丽的,江雪是神奇的,永州的江雪更是韵味无穷……
柳宗元是杰出的,贬永的柳宗元是幸运的,能写出《江雪》诗的柳宗元更是名留千古……
当江雪奇遇柳子时,当柳子走近江雪时,诗坛上的佳话被创造出来了——《江雪》的诞生。柳子惊奇永州的山水,惊奇永州的江雪。更惊奇江雪中有自我。
永州是湘南的一座美丽的文化古城,地理环境更是十分优越。碧绿的潇水穿城而过,秀丽群山环抱周围,放眼望去,山水映衬,满是绿色,犹如上帝精心打制的一块绿宝石,让这座古城永远放射着生命和青春的光彩。然而,永州古城最令人陶醉的景致还是雪景。当漫天大雪给群山换上银装时,到处是白皑皑的一片。在这个银色的世界里,潇水像套在古城脖子上的宝石项链,格外醒目,绿得发亮。这种迷人的美具有唯一性,她只属于永州,只属于永州的江雪奇景。一千多年前,当满是疲惫和创伤的柳宗元来到永州时,他幸运了,永州也幸运了。永州的山水成就了他的文学才华,他的文学才华表现永州的山水之美,《江雪》诗是明证。当然,《江雪》不是纯写景的诗,而是借永州特有的景色抒发诗人特有的情怀。因此,读这首诗时,不能简单地视为写景诗,必须要多角度、多层面地去感受这首诗丰富的内涵和永恒的魅力,去感受柳子的存在。
一、艺术的画面。
《江雪》诗展示出来的最表层的美,是视觉上雪景的构图。“雪”无疑是诗人要写的重要内容。如何写好雪?是此诗写景的关键。诗人颇具匠心,他以画家的眼光、作画的方法,准确地表现了景物间的存在对应关系:大与小,虚与实,背景与中心。然后,构成了一幅为后人叫绝的雪景画面——寒江钓雪。前两句是画面的背景,是写“大”景和“虚”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中,没有一个“雪”字,但写出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境界,具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味。“千山”、“万径”极平常的用语措辞,既扣住了永州多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又把漫天的雪景写得无限开阔,远远超出了视力所及,给人以无涯的想象。“鸟飞绝”、“人踪灭”是从大雪后的效果,启发读者去想象雪之大。后两句是画面的中心是写“小”景和“实”景。因潇水在严冬不结冰的,才有了披蓑戴笠的渔翁垂钓寒江的这幅画面中心。孤独的渔翁与大雪背景形成对照,因为有渔翁,雪的背景被反衬得更加辽阔、深远。因为有漫天雪景的映衬,渔翁也越发显得生动而有内涵。作者正确处理了各景物的关系,是此诗具有画意的重要原因。所以有人说,艺术是一种关系的表现。
二、玄妙的禅趣。
透过诗的表层的画面,深入诗中,就可以发现,禅趣是深藏在诗中的内涵之一。有学者说,《江雪》诗“呈现一种不可言喻的禅说”。这评价很到位,禅味是柳宗元诗歌特征之一,在《江雪》中更是明显。作者懂禅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江雪》诗的禅味在那里呢?一是,创造了一个寂静空无的境界。诗中所写的阔大的境界,完全是一个一尘不染、一声不响的白漫漫大地真干净的空无世界。除雪之外,千山之中听不到一只鸟的啼叫,万径之上见不到一个人的踪影,寂静空无到了极点,读者在此诗中可充分感受净化了的静远、空旷、明净和空灵,忘却俗世里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境地,享受着禅意带来的愉悦。二是,诗化了修炼自我的艰难。渔翁独钓寒江,显然意不在鱼。朱子刑认为:“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渔翁独钓寒江的意义在那呢?应该是一种启迪:修炼成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次意志的磨练。实现某一目标要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压力,品尝常人不愿品尝的孤独。就象独钓寒江的渔翁一样,尽管是冰天雪地,寒气逼人,却能淡然处之、静定自若。此诗深含着哲理,好诗需要哲理,因为哲理也是一种美丽。
三、孤傲的心境。
这是《江雪》诗的第三层内涵,也是作者在诗中真正表现的主要内容。诗有写景为主的,也有写意为主的。《江雪》写的显然不是实景,而是写意。其意有二:一是抒写孤独之情,一是描绘傲岸之态。在辽阔背景反衬下的独钓的渔翁,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无援。孤独的渔翁形象显然不是写真,而是自我形象的象征。独钓寒江,应是诗人遭贬后心态的艺术的幻化。令人生寒的漫天雪景,实际上是政治上的重压形势的变形写法。因大雪严寒的威力而出现的“鸟飞绝”、“人踪灭”的自然现象,正是当时顽固派对永贞革新力量的打击和严惩而造成的畏惧的社会心理的形象描绘。然而,诗中孤独的渔翁又是高傲的,就象诗人没有屈服于永贞失败一样,渔翁藐视着冰天雪地带来的严寒和寂寞。尽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妥协和退让,而是执着地守着一叶孤舟,垂钓寒江。再看诗的取景,采用的是俯瞰角度、居高临下式描写,其中同样透露出作者的一股不屈的傲气。
由此可见,《江雪》诗不是一首简单的诗,而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个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诗人自我的内心的袒露,一种人格的闪光。特别是诗人那种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个性,几乎成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园。诗如其人,诗如其心。难怪范晞文把《江雪》列为唐诗一流之作,给予高度地评价:“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首之外,极少佳者。”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追谥其为文惠昭灵侯。
柳宗元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柳宗元写江雪时的背景】相关文章:
柳宗元《江雪》写作背景07-28
柳宗元 江雪08-17
江雪·柳宗元08-09
柳宗元写的江雪全诗07-18
柳宗元《江雪》浅析07-28
柳宗元的诗《江雪》10-04
江雪唐柳宗元08-18
柳宗元的江雪赏析08-31
柳宗元的江雪教案08-19
《江雪》的赏析柳宗元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