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柳宗元石渠记阅读
佳文《石渠记》为诗人柳宗元所写,向人们展现了的石渠美。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石渠记,欢迎阅读!
石渠记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②,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④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⑤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⑥焉。风摇其巅,韵⑦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⑧朽,决疏土石,既崇⑨而焚,既酾⑩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1?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释】:
①渴:潭名。②泓:水深的样子。③倏:迅速,极快。④睨:斜着看。⑤诡:奇异。⑥庥:同“休”。⑦韵:和谐悦耳的声音。⑧翳:遮蔽,隐藏。⑨崇:增长,这里指堆积。⑩酾(shī):疏导。蠲(juān):使清洁,整修。
【翻译】: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知识扩展:柳宗元《石渠记》《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树荫。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民桥其上( )
(2)逾石而往有石泓( )
(3)卷石底以出(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译文:
11.阅读【乙】文,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3分)
答:
12.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3分)
参考答案
9.(3分)(1)搭桥,架桥;(2)越过,经过;(3)弯曲,翻卷。
10.(2分)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11.(3分)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1分)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1分)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1分)
12.(2分)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13.(3分)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谪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拓展:
柳宗元《江雪》教案
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察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
三幅画就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怎样一幅画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画)
a.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
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c.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画面中一定还有什么?(雪大)追问,从哪里发现的?
(“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可以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你是从哪两个字中看出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仍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d.出示课件“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的是——蓑,头上戴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
2.(出示:寒江钓雪图)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
3.绝唱,雪景如在目前。——顾璘齐读,再次感受漫天飞雪。
四、抓住文眼,读出诗中之情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行人消失,在这样空旷而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鱼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鱼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a.“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消失。“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飞鸟,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除了鱼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如果没有“绝”和“灭”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
这么寒冷的天气,鸟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千山万径多么荒凉!齐读。
b.“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把四句诗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新的发现?(点红“千万孤独)鱼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于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孤独。板书:千万孤独)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是这首诗的诗情。齐读:板书“情”。
五、意境探寻,读出诗中之志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指名质疑:那么冷的天,那个鱼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2.请大家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净,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是这种情况下写的。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5.这首诗是他所处的寒冷凄凉境界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所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观赏《江雪》视频朗读。(板书:志)
6.情境朗读。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象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尊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飘下来,好象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天气是多么寒冷,男生读;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女生读,
你看,他眉头紧锁,似乎满腔幽怨无处诉说,男生再读。
你看,他目光坚毅,浑身上下透着不屈不挠,女生再读。
你看,他寒江独自垂钓,一身傲气,你们会背了吗?
全体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四、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江上垂钓系列的古诗有不少,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3.现在,我相信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题秋江独钓图》指名两个学生说。
4.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小结: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一样,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5.那么这一首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6.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7.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
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
画 漫天飞雪
江雪 情 千万孤独
志 顽强不屈
【柳宗元石渠记阅读】相关文章:
柳宗元石渠记译文08-23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阅读答案11-09
《江雪》柳宗元阅读答案11-22
《柳宗元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6-24
柳宗元江雪阅读答案07-05
柳宗元《永州八记》07-26
永州八记 柳宗元09-20
柳宗元永州八记08-01
柳宗元永州八记09-17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