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岭南江行》译文及注释

时间:2022-10-20 11:22:36 少烁 柳宗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柳宗元《岭南江行》译文及注释

  《岭南江行》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主要写江行所见岭南景物,于写景中寓含无限忧愁。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柳宗元《岭南江行》译文及注释,欢迎阅读!

  《岭南江行》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译文

  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注释

  ⑴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岭南之弊, 隆安 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

  ⑵瘴(zhàng)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云烟:云雾,烟雾。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⑶黄茆(máo):即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⑷山腹:山腰。唐皇甫曾《遇风雨作》诗:“阴云拥岩端,沾雨当山腹。”象迹:大象的踪迹。

  ⑸潭心:水潭中心。蛟涎:蛟龙的口液。唐李贺《昌谷》诗:“潭镜滑蛟涎,浮珠噞鱼戏。”这里指水蛭。

  ⑹伺:窥伺。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江南山溪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⑺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飓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飓风将至,则多虹蜺,名曰飓母。”

  ⑻华(huā)发:花白的头发。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南朝宋鲍照《登云阳九里埭》诗:“宿心不复归,流年抱衰疾。”

  创作背景

  《岭南江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进入今广西以后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当时作者因谗被贬柳州,溯湘江进入岭南,继续乘船经灵渠下漓水,而后经桂江、浔江到达柳州刺史任所。此诗当在桂州赴柳州途中作。

  赏析

  此诗写出了岭南的特异风物瘴江、黄茆、象迹、蛟涎、射工、飓母,曲折地反映出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同时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发出了“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的感慨,蕴含着对未来的忧虑之情,表示不能坐待时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内为治理地方有所建树。如果换一个角度,柳宗元描写岭南风物,新异奇特且动人心魄。

  诗中“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两句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提到“华发”,但情感有所不同。从两者相比较可知,此诗意志并不消沉,情感并不低回,作者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与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托,尤为有名。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有《河东先生集》。

【柳宗元《岭南江行》译文及注释】相关文章:

柳宗元《岭南江行》译文及赏析03-08

《琵琶行》原文及注释译文04-14

山行(杜牧)原文、注释、译文赏析09-20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注释译文07-24

《岁晏行》杜甫译文注释及鉴赏08-27

《琵琶行并序》原文注释及译文03-15

柳宗元《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译文10-19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译文及注释04-10

白居易的诗《琵琶行》原文译文注释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