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故事

时间:2024-03-27 15:11:56 柳宗元 我要投稿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的故事1

  一、《江雪》

  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整天郁郁寡欢,终日闭门谢客,以饮酒吟诗打发时光。闲时,就教小书童柳植写字作诗。这孩子聪明伶俐,一学就会,经柳宗元悉心教导,不但能吟诗作对,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特别是能把主人的笔迹模仿的惟妙惟肖,因此深得柳宗元的喜爱。

柳宗元的故事

  那年冬天,柳州居然下了一场大雪,整个柳州成了一个银妆玉砌的世界。知府邀请柳州的文人墨客在鱼峰山上的`“望江亭”喝酒赏雪。席间,知府大人要来客每人做一首赏雪诗助兴,并规定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个“雪”字。那帮文人写的尽是些俗不可耐的吹捧之诗。

  柳宗元内心感到非常腻烦。他独自不动声色地大喝,轮到他写时,已酩酊大醉,内心极其厌烦,告诫自己绝不能随波逐流,他迷迷糊糊地走到桌前,信手写了“千山孤独”四个大字。写完后,就摇摇晃晃爬在桌上。

  知府大人见只写了这么四个字,心里十分不满,卷起宣纸,便打道回府。小书童柳植见状,知道不妙,主人得罪了知府大人了,这四个字也许会成为整治主人的罪证。他急忙追去,在半山腰拦住轿子道:“启禀老爷,我家主人酒醒了,深怀歉意,命小的来取那没写完的诗稿,让他继续写完。”知府没好气地说:“叫他快点,我在这儿等他。”

  柳植拿了只有“千万孤独”四个字的诗稿,回到望江亭,但主人还躺在石凳上,任凭柳植千呼万唤,又拖又拽,都没法把柳宗元弄醒。柳植见知府还在半山腰等着,急得他望着茫茫白雪大哭起来。

  这时,在柳江江边,恰有一叶小鱼船,停泊在浩渺的江天之中,一位老渔翁,披着蓑衣独自一人在那里垂钓。柳植触景生情,诗兴勃发,忘我的拿起笔,勇敢地在“千万孤独”四个字下面,挥毫添上诗句,就成了一首咏雪诗,最后一个字正是个“雪”字,符合知府大人的要求。

  柳植欢天喜地的写上了诗名《江雪》,兴冲冲地向山腰跑去,知府看着那潇洒飘逸的笔迹,以为是柳宗元之作,高兴地走了。

  直到傍晚,柳宗元才酒醒过来,柳植便把自己如何写诗搪塞知府的事告诉了他,并将诗句朗诵给他听。柳宗元听了赞赏道:“柳植,你写得不错啊!这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从此,这首《江雪》诗成为我国诗坛的千古绝唱。

  二、《三戒》

  柳宗元《三戒》写了三个寓言故事:,《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1、永某氏之鼠

  原文: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上自下死)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译文: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执禁忌特别过分。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当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他家的粮仓和厨房,都任凭老鼠横行,从不过问。

  因此老鼠就相互转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饱肚子,又很安全。某人家中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器物,笼筐箱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夜里则偷咬东西,争斗打闹,各种各样的叫声,吵得人无法睡觉。但某人始终不觉得老鼠讨厌。

  过了几年,某人搬到了别的地方。后面的人住进来后,老鼠的猖獗仍和过去一样。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四面围捕。捕杀到的老鼠,堆得象座小山。都丢弃在隐蔽无人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

  唉!那些老鼠以为吃得饱饱的而又没有灾祸,那是可以长久的吗?

  2、临江之麋

  原文: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译文:临江有个人出去打猎,得到一只幼麋,就捉回家把它饲养起来。刚踏进家门,群狗一见,嘴边都流出了口水,摇着尾巴,纷纷聚拢过来。猎人大怒,把群狗吓退。从此猎人每天抱了幼麋与狗接近,让狗看了习惯,不去伤害幼麋,并逐渐使狗和幼麋一起游戏。

  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狗都能听从人的意旨了。幼麋稍为长大后,却忘记了自己是麋类,以为狗是它真正的伙伴,开始和狗嬉戏,显得十分亲昵。狗因为害怕主人,也就很驯顺地和幼麋玩耍,可是又不时舔着自己的舌头,露出馋相。

  这样过了三年,一次麋独自出门,见路上有许多不相识的狗,就跑过去与它们一起嬉戏。这些狗一见麋,又高兴又恼怒,共同把它吃了,骨头撒了一路。但麋至死都没有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

  3、黔之驴

  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加口字旁),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黔中原没有驴子,喜欢揽事的人就用船把它运了进去。运到以后,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老虎看到驴子那巨大的身躯,以为是神怪出现。就躲到树林间暗中偷看,一会儿又稍稍走近观察,战战兢兢,但最终还是识不透驴子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大叫一声,把老虎吓得逃得远远的,以为驴子将要咬自己,极为恐惧。然而来回观察驴子的`样子,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后来老虎更听惯了驴子的叫声,再走近驴子,在它周围徘徊,但最终还是不敢上前拼搏。

  又稍稍走近驴子,越发轻侮地开始冲撞冒犯,驴子忍不住大怒,就用蹄来踢。老虎见了大喜,心中计算道:“本领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腾跃怒吼起来,上去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尽了驴子的肉,然后离去。

  唉!驴子形体庞大,好象很有法道,声音宏亮,好象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柳宗元的故事2

  <旧唐书>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市音),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匹敌)。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yīnè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曾伯祖父柳奭,是唐高宗时的宰相。父亲柳镇,是太常博士,终于侍御史一职。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新唐书>原文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从曾祖奭为中书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时。父镇,天宝末遇乱,奉母引王屋山,常间行求养,后徙于吴。肃宗平贼,镇上书言事,擢左卫率府兵曹参军。佐郭子仪朔方府,三迁殿中侍御史。以事触窦参,贬夔州司马。还,终侍御史。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他的先祖大约是河东人。曾伯祖父柳奭,得罪了武则天,死于唐高宗在位时。父亲柳镇,天宝末年遇到**,就隐居在王屋山侍奉母亲,经常得空就出去寻求养家门路,后来迁徙到吴地。唐肃宗平定了叛贼,柳镇向皇帝上书进言,终于侍御史一职。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作文卓绝精巧,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里行。与王叔文、韦执谊交好,二人常常惊叹柳宗元的`才能。等到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将他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商议大事,并提拔他为尚书礼部员外郎,想让他当大官。

  不久,王叔文革新就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又身处南蛮瘴疠的之地,于是自放于山泽间,他因有志难申,遭遇困境,内怀抑郁的情怀,全部寄托于文章,仿《离骚》作文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哀婉凄恻。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被任命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柳宗元说:“播州是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而刘禹锡有年高老母,我不忍心看他如此困窘,又没有托辞来告诉自己的母亲。如果他的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于是起草奏章,想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有大臣也为刘禹锡奏请,于是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未赎买,人质就被钱主所没收,沦为奴婢。柳宗元制定了各种方案,让他们都赎买归去。特别贫困的,让他们写雇佣的文书,看价值相当,就归还其人质。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帮助家人将他们赎回。南方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写文章都有章法了柳宗元当时号称“柳柳州”。元和十四年(819)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读柳宗元传

  王安石

  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小人者耳?复何议于彼哉?

  《读柳宗元传》-作品赏析

  这篇短文是王安石读了柳宗元传后写下的感想。旧史学家以王叔文出任不以正道,以棋待诏,待读东宫,得顺宗信任致大用,而对他多有指斥,并对柳宗元、刘禹锡等参与改革指斥为“蹈道不谨,昵比小人。”作者在此短文中洽用了旧史家的看法。但是对参加王叔文革新的柳宗元等八司马却给予了甚高的评价。柳宗元等八人在遭受政治上的严重挫折之后,仍坚持自己的理想,自强不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八司马中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成为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为后人所景仰。王安石就从这些人的事迹中阐明了一个人生哲理:“既因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由此,作者笔锋委婉地对当时那些有始有终、不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后世”的君子作了无情的嘲讽。人即使处在逆境之中也要自强不息,要有始有终,坚持不懈这一人生哲理无论是在古代或是当代都有其重要意义,可谓具有与时俱进的哲理品质。

  从语言风格上来说,此文仅一百一十字,作者就能从柳宗元等人自强不息的事迹出发阐明人生哲理,针砭时弊,真正做到了言简而义丰,充分显示了王安石散文简洁深刻的语言风格。正如清人刘熙载所称赞的那样:其文“只下一二语,便可扫他人数大段,是何简贵”。

  可见这位宋朝政治型的文学家才华之横溢。

  王安石

  (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临川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次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谥“文”。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柳宗元的故事3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二十七日,柳宗元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从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南下的长途跋涉,这天,他来到柳州就任一州军政最高长官——刺史。

  “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他一到任,就面临着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许多善良的百姓被一些盗贼抢掠财物,年轻人被绑架而去当作商品贩卖,老人反抗就被当场杀死,哭叫之声不绝于耳。面对这种情况,柳宗元顾不了旅途的劳顿和身体的虚弱,马上投入了工作。他“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桴鼓手所操”。白天,要忍着饥饿下乡巡行查访;晚上,则要坐在堂中思考治理的办法,还得随手拿着鼓槌,以便在接到报警后鸣鼓调遣兵马前去处置……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柳宗元出生于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的一个世代仕宦之家,他21岁考中进士,26岁又考中博学弘辞科,起初先后担任集贤殿书院正字、蓝田县尉、监察御史里行等职务。从青少年起,他就十分仰慕史籍上说的那些“古之大有为者”,决心“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他33岁的时候,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王叔文、王任为首的政治集团,在唐顺宗李诵的支持下进行了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革新。革新失败之后,于当年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员外司马,过着“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的屈辱生活。十年之后,被改派为柳州刺史。柳州比起永州来说,不仅距离京城长安更加遥远,而且当时在经济文化方面也更加落后。他自己说过:“名不在刑部而来吏者,其加少也固宜。”不是被当权者认为是罪重难饶的人,是很少被派到这地方来做官的。他到柳州任刺史,是“官虽进而地益远”,是受到又一次的排斥和打击。面对这种遭遇,他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是满腔愤懑,愁肠百结,痛苦不已。另一方面,又感到在柳州是“有社有人”,可以利用作为一州刺史握有一定实权的条件,干一番“振发枯槁,决疏汗潢”,使枯树重新发芽、河道通达流畅的事业,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尽管他那“十年践踏久已劳”的身体到柳州后又患上了“奇疮钉骨状如箭”和“支心搅腹戟与刀”的疾病,甚至曾出现过“鬼手脱命争纤毫”的险情,变得更为虚弱,但他仍然扶着病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地方的治理。

  当时,柳州一带还流行着迷信巫神、鸡卜、滥杀牲畜的习俗。人生了病,不是求医问药,而是请巫师来占卜吉凶。开始时宰杀鸡鸭一类的“小牲”祭神;病情没有好转,就杀猪羊一类的“中牲”;再不行,就杀牛马一类的“大牲”;还是不行,病人就认为是鬼神不肯放过,于是和亲人诀别,用布遮面,不吃不喝等死。因此,这一带“户易耗,田易荒,而畜宇不孽”,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破坏。柳宗元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了援佛入儒的办法,主持修复被大火焚毁100余年的大云佛寺,让僧徒们“击磐鼓钟”,宣传佛教戒杀的思想,对百姓进行教化,引导人们注意保护牲畜,努力发展生产,有病就求医找药,不要迷信巫神。还“崇其庙,为学者居”,充实庙内的设施,让学生们在里边好好读书学习。这种“以佐教化”的办法,真的取得了使人们“复去鬼息杀”的'良好效果,滥杀牲口的恶习改变了。

  柳宗元在柳州还改革弊政、解放奴婢,开荒挖井、发展生产。

  在柳宗元的倡导和鼓励之下,四年内柳州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的新气象:老百姓的生计安排得有条有理,租税没有积欠,逃亡在外的人也纷纷回来,颇有乐趣地兴办各种事业。还做到“宅有新屋,步(码头)有新船”。农家的“园地修洁,猪牛鸭鸡,肥大蓄息”。生产有了发展,生活也有所改善了。社会上还出现了“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人相慈孝”的良好风气。柳宗元对“城廓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还在江边的驿道旁建了冬暖夏凉、别具特色的东亭,古城呈现一派生机,使得“柳民皆悦喜”。

柳宗元的故事4

  唐宪宗元和l0年(公元815年)6,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至元和14年(公元819年)11月8日,病逝于柳州。他在柳州的虽然仅有4年,但却为柳州黎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如重修孔庙、兴办学堂、破除巫神迷信、开凿饮用水井、释放抵债奴婢、植树造林等,促进了柳州地明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柳州的百姓非常怀念他,给他立祠,千百年来一直他。有关他的传说广为流传。

  福民驱鬼

  柳州的柳侯祠,《龙城石刻》(“剑铭碑”)的复制品,是一块长一尺多、高六寸的残缺石碣,上面刻有“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元和十二年。”相传这块《龙城石刻》从土里挖出来时,旁边还有一把短剑,所以又称“剑铭碑”。

  这是逝世前两年,在一次向其部下魏忠、谢宁、欧阳翼等人交代后事时,写下的一篇铭文。当他挥毫时,在场的围观者都认为笔法苍劲、雄健,内容也是表达他爱护百姓,诅咒邪恶势力的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提出为了使它传之后世,不如镌刻在石块上,经柳宗元同意,叫来石匠,将这篇铭文镌刻成碑,连同他佩戴的一把短剑一起埋入土中。历经千年人世沦桑后,被一位百姓无意挖掘到,可惜不久即失落,只留下拓片。

  由于这是一件被认为埋入土中可以镇宅,携带身上可以护身的神物,所以清代南方赴京应考的士子和长年经商在外的商贾,多有随身收藏《龙城石刻》拓片往来于旅途,以求逢凶化吉的。

  荔子碑

  “荔子碑”是过去每年祭祀柳宗元时用的祭歌,摘自唐代著名文学家写的《柳州罗池庙碑》中的《享神体》,此碑是公元1217年(宋代嘉定10年)刻的,因开头有“荔子”二字,所以叫做“荔子碑”。由于碑文是写的绝好,又是宋代名书法家苏东坡写的绝好行书,歌颂的是柳宗元绝好故事;因而叫做“韩诗苏字柳事碑”,又被人们美誉为“三绝碑”。

  此碑现巍然耸立于柳侯祠堂内,我们可以看到碑身为断裂合拼而成。柳州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嘉清年间,在战乱中,“荔子碑”被毁坏。后来在筑柳州外城时,有军士捡得半截“荔子碑”,拿来砌城墙,但是每次砌进墙内,城墙就崩塌,后来才发现是“荔子碑”的一部分,在场的人终于醒悟过来,知道拿来砌墙是对柳侯的不敬,受到崩塌的惩罚。只好把断碑抬回柳侯祠,与残留原处的“荔子碑”拼合在一起,使这一珍贵的文物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四大好事

  柳宗元致力改革的都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地方。最明显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等等。

  首先是释放奴婢。柳州原先是一个原始的荒蛮之地,当时沿袭一种残酷的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相当于欠钱不还则沦为奴婢,而一旦为奴则终身为奴。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后来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大力举办和发展。由于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区域,远离文明发达的都市,柳州一直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弊陋俗长期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和心灵。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靠喝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而后,柳宗元又把目光投向农业落后的问题上。当地是丘陵地区,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看到百姓艰苦贫困的生活,柳宗元下决心改善这样的面貌。他以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仅大寺一处开出的荒地就种下了三万竿,种菜百畦。他为改造一方水土,立下了不灭的功勋。

  此外,这位柳刺史还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重视植树造林,虽然身体不好也亲自参加植树活动。当时城里、河边都种了许多。他的文明观念还渗透到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上。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了不少街巷,修筑了一些庙宇,并开发了不少景观。

  水井:传说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可以使用的水井,千户人家,万余人口,吃水用水都背负着小口大肚子的罂瓶,极其艰难地沿着狭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边汲水。如果天旱水浅,到江边的距离就更远了;到了季,路险泥滑,汲水更加危险,稍有不慎,脚下一滑,汲水的人就会从陡坡上翻滚下去,轻者跌断手足,重者还会送命。

  柳宗元到柳州后,体察民情,决定凿井供居民饮用。他命令部下蒋晏,率领数十名军士,在城北隍上开凿第一口水井。经过一段不分白天黑紧张的施工,一直凿到66尺深,才打出井水来。这时,柳州城里的百姓,都扶老携幼跑来观看这一奇迹。在这些百姓当中有的活到七、八十岁都还没有见过井的,当他们喝到清冽的井水时,都不禁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

  柳宗元凿井之前,也曾有人试挖,但都崩塌,说是伤了“龙脉”,破坏“”,因此,都不敢继续开凿。柳宗元不信“讹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终于凿井获得成功,做了一件流传千古的利民好事。从此柳州才有了水井。

  在柳州度过的余生最后的四年里,柳宗元作为一个地方官,鞠躬尽瘁,用自己毕生的才华和心血,为当地人民铺筑了一条通往文明社会的大道。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是他政治生涯中令人叹息的结尾。但作为柳州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他付出的精力和做出的贡献,却是令人怀念,不能遗忘的。柳宗元就像一根风中的残烛,顽强地燃烧自己,尽其所有的光芒,照亮了一方荒芜。

柳宗元的故事5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与韩愈一起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当时和后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巨大成就是他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刻苦学习的结果。父亲柳镇为官清廉,学识渊博,母亲卢氏知书达礼。天资聪颖的柳宗元在四五岁时每天吃过早饭就跟着母亲读古诗、古赋,认字,写字,抄写诗文。到了七八岁已经能背出不少诗文名篇,还能写出很不错的短小诗文了。

  柳宗元十二三岁时,父亲赴湖北、广西一带做官,他随父同行,得以游览夏口、长沙等历史名城,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目睹了社会弊政和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次旅行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从此他立下了革除弊政、振兴国家的鸿鹄大志,他决心像古代杰出人物那样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万丈高楼平地起,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首先立志于学。从此,他更加刻苦地博览群书,特别是对秦汉时期的经史著作,反复研读,批判地吸收,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渐渐地,他更显得才华出众、精深过人了。

  一天,有一位姓崔的御史中丞来拜见柳宗元,周围的人大为惊奇。原来中丞也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是想让柳宗元代他给皇上写奏章的。事情还得从头说起。这一年的8月,心怀不轨、妄图发动叛乱的李怀光被官军讨平了,御史想写表向皇帝祝贺,他听说柳宗元是一位少年才子,特地来请他写。

  柳宗元知道写这类东西不仅需要文笔好,而且需要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只见他略作沉吟便提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出了《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文笔流畅,而且气势磅礴,鞭辟入理。此文的手抄本不胫而走,文人学士们争相传抄。童子柳宗元之名一下子轰动朝野,传遍了京城长安。只可惜这篇文章现在已经残缺不全了。

  柳宗元21岁时考中进士,26岁时又考取了“博学鸿词科。”从此,他走上了做官的道路,后来他参与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永州、柳州。从政之余,他写下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和诗。他的诗,风格清峭,散文也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柳宗元的故事6

  柳宗元致力改革的都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最明显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等等。

  首先是释放奴婢。柳州原先是一个原始的荒蛮之地,当时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相当于欠钱不还则沦为奴婢,而一旦为奴则终身为奴。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广大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大力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由于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区域,远离文明发达的都市,柳州一直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弊风陋俗长期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和心灵。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而后,柳宗元又把目光投向农业落后的问题上。当地是丘陵地区,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看到百姓艰苦贫困的生活,柳宗元下决心改善这样的面貌。他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仅大云寺一处开出的荒地就种下了竹子三万竿,种菜百畦。他为改造一方水土,立下了不灭的功勋。

  此外,这位柳刺史还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重视植树造林,虽然身体不好也亲自参加植树活动。当时城里、河边都种了许多柳树。他的文明观念还渗透到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上。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了不少街巷,修筑了一些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

  水井:传说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可以使用的水井,千户人家,万余人口,吃水用水都背负着小口大肚子的罂瓶,极其艰难地沿着狭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边汲水。如果天旱水浅,到江边的距离就更远了;到了雨季,路险泥滑,汲水更加危险,稍有不慎,脚下一滑,汲水的人就会从陡坡上翻滚下去,轻者跌断手足,重者还会送命。

  柳宗元到柳州后,体察民情,决定凿井供居民饮用。他命令部下蒋晏,率领数十名军士,在城北隍上开凿第一口水井。经过一段时间不分白天黑夜紧张的施工,一直凿到66尺深,才打出井水来。这时,柳州城里的百姓,都扶老携幼跑来观看这一奇迹。在这些百姓当中有的活到七、八十岁都还没有见过井的,当他们喝到清冽的井水时,都不禁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

  柳宗元凿井之前,也曾有人试挖,但都崩塌,说是伤了“龙脉”,破坏“风水”,因此,都不敢继续开凿。柳宗元不信“讹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终于凿井获得成功,做了一件流传千古的利民好事。从此柳州才有了水井。

  在柳州度过的余生最后的风雨四年里,柳宗元作为一个地方官,鞠躬尽瘁,用自己毕生的才华和心血,为当地人民铺筑了一条通往文明社会的大道。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是他政治生涯中令人叹息的结尾。但作为柳州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他付出的精力和做出的贡献,却是令人怀念,不能遗忘的。柳宗元就像一根风中的残烛,顽强地燃烧自己,尽其所有的光芒,照亮了一方荒芜。

柳宗元的故事7

  柳宗元演讲稿

  同学们,你们去过柳侯公园吗?柳侯民一直在祭祀他,同时我们学校也把柳宗元文化做为我们的校本课程。

  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述柳宗元打井取水的故事。传说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水井,千户人家,万余人口,吃水用水都背负着/小公园就是为了纪念柳宗元而修建的。柳宗元虽然只在柳州呆了4年,可是他却为柳州的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解放奴婢、兴办学堂、打井取水、开荒建设。千百年来我们柳州人口大肚子的/罂瓶,极其艰难地/沿着狭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边取水。如果天旱水浅,到江边的距离就更远了;到了雨季,路险泥滑,取水更加危险,稍有不慎,脚下一滑,取水的人就会从陡坡上/翻滚下去,轻者跌断手足,重者还会送命。

  柳宗元到柳州后,体察民情,决定凿井供居民饮用,在柳宗元之前,也曾有人试挖,但都崩塌,说是伤了“龙脉”,破坏“风水”,因此,都不敢继续开凿。柳宗元不信“讹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城北隍上开凿出第一口水井。这时,柳州城里的百姓,都扶老携幼跑来观看这一奇迹。在这些百姓当中,有的活到七、八十岁都还没有见过井的,当他们喝到清冽的`井水时,都不禁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柳宗元,作为柳州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心血,为柳州人民铺筑了一条通往文明社会的大道。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名人吧!

柳宗元的故事8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但生命力极强的柳却早已一片翠绿。望着生机盎然的绿柳,我不禁想起了柳宗元。这位中国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人物一生与柳很有机缘,当然这不仅仅因为他姓柳。

  初登仕途的柳宗元,在科名和仕途上比起唐代的另一位文学大师韩愈要得意的多:21岁登进士第,31岁担任按察御史,顺宗时,积极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从而达到了他政治上的顶峰。但好景不长,王叔文的政治革新由于受到宦官、藩镇和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夭折,刚刚做皇帝才七个月的.顺宗也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宪宗),这一年是公元805年,其时,柳宗元33岁。这年的11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8位改革派要员一起被贬为偏远州郡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司马事件”。而柳宗元则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从而开始了他后半生柳絮般飘零浮沉的孤寂生活。

  但柳宗元毕竟是柳宗元,他犹如生命力顽强的柳条,随便折一段无论在哪里都会长出翠绿!在湖南永州这块被人遗忘的蛮荒,他拿出了足以震动华夏的永州八记,但这是他以10年青春为代价的!公元815年正月,柳宗元被宪宗皇帝诏赴长安,诗人喜气洋洋心花怒放的赶到了长安,但迎接他的却是当头一棒,他又被贬为更加荒凉的柳州。此时,当初的八司马,除了早逝的升迁的,则只剩五人,而这五人又在同时被贬为远州刺史,高坐长安宝座的皇帝老儿又一次嘲弄了这些不安定分子。诗人生命的柳絮又一次漂泊远行。

  是柳就恬然自安,是柳就可随处扎根发芽!这块“被原始野林笼罩着,潮湿蒸郁,暗无天日,人烟稀少,瘴疫猖獗”(余秋雨柳侯祠)的地方又能怎样呢?柳是从不怨天尤人的!在这块“一听地名就叫人惊栗”的“远未开化的南荒之地”开始了耕耘。教人种树、种禾、养鸡、蓄鱼,并且“挖了井,办了学”,“修了寺庙,放了奴婢”——当然一生爱柳的诗人最得意的还是教柳州的百姓插柳,这大概是诗人的自砺也是为柳州后代造福吧。

  无论如何,每年的春天,诗人必定在柳江之滨插柳。跟着插柳的百姓们还编成民歌:“柳州柳刺史,插柳柳江边。柳色依然在,千株绿拂天。”而诗人的好友吕温闻之也有诗作相赠:“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株柳拂天。”对此,诗人有种柳戏题一诗,算是对百姓和友人的回答:“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树人,惭无惠化传。”诗人的“惭无惠化传”更多的是自谦,所以,直到今天,柳州人仍然思念这位“种柳柳江边”的柳刺史。

  柳,这生命力顽强的柳!即使是飘浮不定的柳絮,一旦落地也会生根绽绿,勃发着盎然的生机!这大约是诗人一生爱柳的原因,因为诗人不仅以柳自喻更以柳自励、自警!

  生命如柳是柳宗元的写照,也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柳宗元的故事9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蒲州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出生于当时的京城长安。自北魏以来,柳宗元的祖先世代显宦,到唐朝,河东柳氏作为“关陇集团”的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在朝廷中据有显赫的地位。柳宗元所处的年代,唐王朝正处在日益激化的阶级斗争中急剧走向衰败的时代,柳宗元积极参加了力图改革的“永贞革新”,由于改革的'失败,柳中元、韩愈等人遭到“系囚”待遇,被流放任永州司马。虽然政治上遭到打击,忧国忧民之心不改,配合韩愈开展“古文运动”,创作了大量的古文,以针砭时弊,作为斗争的武器。他的论说文中如《捕蛇者说》,杂文如《永州铁垆步志》、《鞭贾》,传记文如《宋清传》等都有大量的寓言故事成分。创作了《负版传》,塑造了一个小虫的形象,是一篇艺术性很高的寓言故事。

  在他的文章中,大量的运用了寓言故事,以曲折隐晦的方式表达他的政治主张,反映现实黑暗的政治现状。他的《三戒》、《负版传》、《骂尸虫文》《赠王孙文》都从不同程度抨击了统治者的贪婪、狠毒、卑劣和虚伪;《辨伏神文》、《衰溺文》对当时的虚伪、自私的风气进行了抨击。柳宗元的寓言故事,不仅是深刻的典型性和现实性的完美结合,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些规律性的认知。像《黔之驴》就给人讲了庞然大物并可怕的道理。

  柳宗元运用叙事和描写技巧来生动的描绘寓言形象取得很大的艺术成就。《勇谋氏之鼠》活画出群鼠猖獗横行的形象。在《牛赋》中描写了牛与驴两个对立的形象,反映了柳宗元的人生理想和对现实的激愤。柳宗元的寓言故事结构和情节,复杂而清晰,如《黔之驴》就反映了老虎对驴的认识过程,层次分明,故事曲折。柳宗元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而生动,意尽言止,不拖泥带水。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十分注意发挥形象思维,寓言创作注意以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活的形象,充分运用散文技巧,确立了寓言故事在文学上的地位,他在寓言创作上的成就,是对中国文学史的卓越贡献,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柳宗元的故事10

  不是每座城市,都能拥有足够厚重且光华耀世的政治文化标志。很幸运,一部绵亘千年的柳州历史,有柳宗元其人,也有他为官四年留下的政治思想和灿烂文化。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任柳州刺史,今天的柳州人民还称他为“老市长”。柳州有一著名风景区大龙潭,其中有一深潭名“雷潭”(雷塘)。潭约一亩见方,三面峭壁环抱,清泉淙淙,冬暖夏凉。此乃柳宗元当年祷雨处,筑有“祷雨亭”,亭内立石碑一方,刻有《雷塘祷雨文》。因为公务的关系,我对柳宗元所作的《雷塘祷雨文》格外钟情,每每读来,总让我感受良多,回味无穷。尤其是“廉洁自持,忠信是仗”八个字,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旧掷地有声。

  据记载,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柳宗元到柳州后遇到大旱。按照当地的习俗,他率众前往雷塘举行祭神求雨活动并作此祭文。祭文分为两段。第一段点明主题,说明为什么要到雷塘祈雨。其中一句这样写道:“神惟智知,我以诚往;钦兹有灵,爰以庙飨;苟失其应,人将安仰?”意思是说,神灵以大智通晓事理人情,我以虔诚的心意前往拜望。人们钦佩神灵能够感应,才会修建庙宇来侍奉神。可是如果连神都失掉了灵验,百姓还有什么仰仗?柳宗元爱民而敬天,以其仁爱之心为民求雨,每当读到这几句时,我总会被“老市长”的诚意所感动,神灵有知安能不为所动?祭文第二段是以地方长官的身份向上苍作出承诺。柳宗元以其人格向上天起誓:“廉洁自持,忠信是仗,苟有获戾,神其可罔!”即,我以廉洁来要求自己,以忠信来为人处世。如果我柳宗元有什么罪孽和过错,神可以降罪于我!这誓言充分展现了一位古代官员谦恭为民、恪守廉洁的精神境界。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一月初八,年仅47岁的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因为一心为民、两袖清风,柳宗元家中没有积蓄,家人无力治丧,灵柩被停放在他生前喜爱的罗池的西北侧。到了第二年,由老乡裴行立和好友刘禹锡等帮忙筹措了丧葬费用,才将柳宗元的灵柩运回老家山西下葬。“老市长”切实践行了自己对上苍许下的诺言。

  柳宗元的廉洁自持、为民务实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留下了千古的好名声。他死后三年,柳州人为其立祠纪念,与他相关的柳侯祠、柳侯衣冠墓、柑香亭、罗池等一大批古迹和文物也都被后人呵护至今,成为柳州的历史文化象征。

  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四年,重修文庙,传播儒学,教化民众,改革弊政,解放奴婢,种柑植柳,开荒挖井,发展生产,他的“民本”思想对后世官员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柳宗元看来,官吏自当为民服务,“为民之役”。这一为官理念在封建社会无疑是相当超前的。对于官员来说,最能体现其价值的就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乐业,这正是柳宗元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是清官是坏官,民心是秤;为正气为邪气,自己为砣。作为领导干部,想事情、做决策,都应该自觉把人民群众摆在首位。只有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如果党员干部不是围着百姓转、为着百姓想,而是处处为个人打算,事事为满足一己私利,这样的干部肯定会出问题。心不正则行不正,心不清则手不清,这样的教训难道还少吗?

  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是我们党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基础。清正廉洁,对党员干部而言不仅是人格要求,更是一种政治责任。我们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历史时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崭新阶段,面对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党员干部更要自觉地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一种行为习惯和一种实践能力,敢于响亮地喊出“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廉洁自持”,百姓有心安能不为所动?

柳宗元的故事11

  柳宗元,你是河东籍“顶尖级文学大家”,世称“柳河东”。我在蒲州古城寻找你,条山烟云告诉我:“你在那荒原野岭、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你孑立飘然,跨过山山水水,娓娓向我诉说你的故事……

  一切始于那场轰轰烈烈的政治革新运动——永贞革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风华正茂的你,望着江山,心中的斗志似乎汹涌澎湃着。革新派,可惜呀!选错了道路,纵使竭尽所能,怕也只能是一声叹息,叹这世间的不公。胎死腹中。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触犯了大官僚大贵族的既得利益。似乎没有一点悬念,结局是悲壮而惨淡的,遥远的南方田野上,走着一行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人群。这便是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为官的“八司马”。

  文人遭遇政治,悲剧便诞生。陈子昂如此,白居易如此,你亦如此。

  没有人理解,更是悲哀的事!你是大唐历史上仕途最不顺的诗人,一个命运多桀的男人,一个伤痕累累的男人。

  没有儿女,妻子死了,母亲也死了,现在就剩下你一个人了。于是你的一腔热情在风中一点点冷却,到头来只剩下“独钓寒江雪”的莫大孤寂。

  一个人,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失魂落魄的来到了永州,开始了你长达十年孤独寂寞的贬谪生涯。

  当你走出长安城,面对着南荒的凄风苦雨和凄凄荒草,就已失去了对朝政的依恋,而隐伏在骨子里的对文学的原始冲动却如雨后春笋般吐露出来。于是,中国唐朝的政坛上,也许就此失去了一位廉洁正直的官吏,却从此孕育了一位光耀千秋的文坛圣手。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永州的这场大雪勾起了你无限伤感。你想念妻子,想念父母,决定离开冰冷孤寂的屋子,你要到外面去赏雪。

  穿过幽深的巷子,来到一条叫潇水的河边,伫立桥头,一幅奇绝的景象印入眼帘:千万座山被积雪覆盖,看不见一只飞鸟,千万条路被积雪覆盖,不见一个人烟。只在广阔的江面上,看见一只孤单的小舟,静静的泊在已经结冰的江中。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只有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江中垂钓。

  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涌遍全身,刹那间,你读懂了老翁的一切,禁不住吟道: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如此纯净寂静的世界里,谁最孤独?就是前面这个老翁。老翁是谁?老翁就你自己。

  《江雪》,中国古典诗词中,意境最为深远的一首诗。

  春暖花开时节,因为那首《江雪》给了你直面现实的勇气,也因为永州的山水抚慰了你受伤的心灵,你开始以一种出世的心态来看待所遭遇的所有不幸,你又回到了年轻时的那个意气风发、激情四射的柳宗元。

  看着永州,想做些什么。你消失良久的热情像雪一样慢慢的积攒起来,不可无所为呀,心底的良知撞钟一样在你的心头响起。于是,一个全新的永州出现了,一个政通人和的永州出现了。永州人民已经离不开你。

  你的生花妙笔,绽放在《永州八记》。你这个“好事之士”,错过了官场的生辉溢彩,也逃过了尔虞我诈的灌输,你的眼眸依然清澈,人格朴实伟大孑立,容不得半点动摇与遮蔽。正是这清明的.灵肉,使得你的文风清幽深邃。在那潭幽绿安详的清水深处,涌动着一股股新鲜的水流,美得让人沉醉。

  你穿过小石潭,来到小石城山,从未见过的美景让他的心旌摇荡,于是你不由得感叹,做那一尾鱼多好,若空游无依,自由自在;做那只鸟多好,天天只欣赏自己的美丽羽毛,自怜自爱。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确是陶醉!可鱼总要居群,鸟总要归巢。“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人总要面对现实,你的心伤了,空虚了。

  明媚的忧伤,在空气中荡漾,渗透进每一粒细微的尘埃。让我不忍再听下去……

  眼看人最美丽的时光就要如此的虚度下去,此时,皇帝却又大安天下,又回来了,屁股还没有坐热,又走了,更远,柳州。你为了照顾刘禹锡,不想让他的老母亲遭受如此劫难,主动要去。

  柳州,蛮荒中的蛮荒。

  你绝望了,对朝廷的绝望,对长安的绝望。你又踏上了漫漫旅程,经过永州的时候,你深情的望着永州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泪湿满襟。

  好在你是一个坚强的男人,因为你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

  贬谪柳州的你,像在永州一样,扎扎实实的做你的父母官,你捋起袖子,綄高裤管,戴上草帽,走,修水利去;走,开良田去;走,兴市场去。你释然了,你变得洒脱了,放下心中的惆怅,你走的是那样的坦荡,头昂的高高。你爱民如子,老百姓亲切的称呼你“柳柳州”。

  你太累了。位卑未敢忘忧国,你那瘦弱的躯体承受的负担毕竟太重了。终于像一棵不堪重负的大树在风霜雨雪的侵袭下轰然倒下。一代文豪无声无息的走了。皇帝是不知道的,可是老百姓记着你。一定有许多人为你送葬,一定是纸幡成行,哀声悠悠。这就是民意。

  柳宗元,柳子厚!柳河东,柳柳州!没有魂归故里,长眠在岭南的山水里,鲜活在历史的口碑相传里。

  不需要皇家的敕封,那篇篇经典的传世佳作,就是你最好的墓志铭;百姓最亲切的称呼,就是永远也不会忘却的厚重缅怀!

【柳宗元的故事】相关文章:

柳宗元的名人故事10-18

关于柳宗元的故事11-28

柳宗元的小故事12-07

柳宗元的小故事12-14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06-11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11-05

柳宗元的故事典故11-29

历史名人柳宗元的故事10-27

妙拟华章-柳宗元的故事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