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10-18 11:29:30 陋室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一、解释词的含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此,这。惟吾德馨:品德高尚。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使……乱。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理解性背诵: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开放性试题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陋室铭知识点

  一、参考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主题探究:

  本文通过简要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类比和例证,有力地分析证明了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三、文学常识: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

  四、重点字词:

  1、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谈笑有鸿儒:大

  3、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调弄。

  5、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

  五、词类的活用:

  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闻名,出名。

  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变得灵异。

  3、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陋室铭知识点整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2、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3、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4、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中心思想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不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诗词特色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他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陋室铭重要知识点

  【字词积累】

  积累下列词语:斯(这)、则(就)、云(说)、鸿儒(大儒,指博学又品德高尚的人)、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案牍(官府的公文)

  【文学常识】

  古代文体——铭

  “铭”本诗镂刻上器物或碑石之上,用以称颂功德或劝申鉴戒的文字,后来发展成铭体文。铭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文辞精炼,讲究韵律,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如《陋室铭》就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作韵脚,借“陋室”抒发了幽雅高洁的胸襟和悠然闲适的情趣,表现出作者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墓志铭、座右铭都保留了此种文体的特点。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曾任检察御史,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官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柳公权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观潮》知识点归纳06-20

《劝学》知识点归纳08-28

《陋室铭》中考复习要点归纳汇总10-02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木兰诗》知识点归纳04-14

《陋室铭》知识点集锦08-10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10-11

初中散文知识点的归纳06-13

《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归纳10-04

知识点归纳《木兰诗》02-26

离骚文言知识点归纳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