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教案 篇1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6.教师讲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 相对?
回答:草色。
提问:阶绿 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相对?
回答: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9.教师讲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 ?答:往来。
有相对 ?回答:无。
鸿儒相对 ?回答:白丁。
11.教师讲解 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教师讲解 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6.教师讲解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四、学生教师共同完成板书
19.根据老师的板书,请在横线上填一个字,表明作者运用修辞力法的目的。学生上台给板书填空。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 引 陋室
对偶 拟人 描 环境
衬托 对仗 夸 朋友
虚实 对比 话 生活
类比 暗含 立 志向
引经据典 表 态度
20.学生齐读板书。
21.在板书的每一句后面,再填写一个确切的字,体现本句的中心填写中心词。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2.学生齐读。
五、.总结全文
23.教师.总结。
通过对陋
《陋室铭》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过程
一、预习 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二、研讨 学习:
(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三 小结
四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22《陋室铭》答案(四)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3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四巩固练习1、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D
4、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5、诸葛亮;杨雄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B
1、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惟吾德馨。 2、D 3、略 4、A 5、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6、A
《陋室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 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 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 齐读(.课件2)
2、 听录音范读
3、 引导断句(.课件3)
4、 请同学读
5、 再齐读
6、 跟读录音
二、 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课件)
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
四、文体简介(.课件)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
3、 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 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课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
“苔痕”两句 ——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环境之雅
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 —— 交往高雅脱俗 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 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 、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 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8、 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 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0、 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 结
略。
第二课时
一、 检查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图片引导回忆旧课。(板书)
二、 导入新课
全文结局“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课件15)”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 品一品,你认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课件)
四、文言知识归纳。(.课件16)
五、.总结拓展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陋室铭》教案 篇4
一、文学常识
1. 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理解性默写
1. 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 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 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 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 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简答题
1. 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 将本文分成三层(见原文),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层——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起了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4. 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5. 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强调了“陋室不陋”。
6.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不陋。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陋的,但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7.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 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陋室铭》教案 篇5
执教:朱燕青
班级:初二(3)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教学重点、
难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全班交流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学生交流谈看法。
五.学生仿作看了刚才的学生铭,了解了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
提出要求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教案】相关文章:
《陋室铭》教案07-03
刘禹锡陋室铭教案10-14
陋室铭优秀教案10-23
【热门】陋室铭教案08-18
陋室铭教案【精】07-19
陋室铭教案【热】07-25
【热】陋室铭教案08-26
《陋室铭》教案【精】09-16
《陋室铭》教案【推荐】06-06
【荐】《陋室铭》教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