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优秀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陋室铭》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陋室铭》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陋室,即简陋的房子。“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②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④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
4、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三:品味剖析,领悟意境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的“何陋之有”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从居室环境之雅、交往人物之雅、情趣之雅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
3、文章主旨至“无案牍之劳形”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抱负和志趣。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教师总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目标导学四:写作尝试,拓展迁移
1、为进一步体会中国文人那种超脱红尘的宁静和宠辱不惊的恬静坦然,可推荐学生阅读以下篇目:陶渊明的《饮酒》、梁实秋的《雅舍》、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2、仿写一篇铭。
示例一:
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忌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示例二:
奥运铭
国不在大,技高成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斯是奥运,众星如云。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可以破纪录,论输赢。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方雄狮怒,西方苍鹰鸣。国人云:看我奥运。
三、板书设计
陋室铭设喻引题山水陋室
仙龙德馨
陋室不陋环境幽静
交往风雅
情趣高雅
古贤自喻反问点题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第2课时《爱莲说》
一、导入新课
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熟悉文体
1、了解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北宋哲学家,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分类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难读的字和难解的词句。
2、读准下面的字音。
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涟(lián)亵(xiè)鲜(xiǎn)
3、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指出这名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
(1)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种植)
(2)一词多义
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远香远益清(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远地)
清濯清涟而不妖(形容词,清澈)
香远益清(形容词,清幽)
(3)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②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4)文言句式
①省略句。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
②判断句。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也”表判断)
目标导学三:理解内容,把握写法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上述可爱之处,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
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3、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
明确:敬佩、赞美之情。
4、师生共同朗读这一长句,要读出敬佩、赞美之情。
5、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明确:第二自然段对菊花、牡丹做出评论,表明爱憎。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6、君子是怎么样的人?作者将莲比作君子,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是品德高尚的人。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德的人。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
7、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衬托。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8、“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明确后齐读这三句)
明确:第一、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9、齐读全文。要求语气舒缓,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个性表达
1、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爱莲说》中的哪一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理解。
2、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明确:主题上,两文都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莲说》一文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室铭》一文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立意上,两文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一文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室铭》一文则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莲说》一文对“莲”进行人格化的描写,《陋室铭》一文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的高雅风度,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三、板书设计
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托物言志)
可取之处在学习方式上,注重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读的方法灵活多样,有范读、跟读、齐读、领读等,充分体现读的特色,并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问题的设计上,体现了小梯度。板书设计简要概括,对文章的重难点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不足之处没有检查、督促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因此部分学生完成得不够到位,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
《陋室铭》优秀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谈
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
1、检查预习情况:注音、句读
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
(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高洁”
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
2、师: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句话做批注。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幽雅)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友儒雅)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生活高雅)(板书:贫乐调素琴阅金经)
4、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乐,我们不禁要与刘禹锡对话一番——
示例: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答:……
问: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答:……
5、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脱俗)(板书:高洁)
板书:调素琴阅金经高洁
6、请大家用快乐、舒缓、愉悦的语气读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劳形”。
(四)走近作者,深读课文,把握主旨2——“豪气”
师:刘禹锡为什么能做到安贫乐道呢?文章仅仅表达安贫乐道的主旨吗?要想从“片言”中明白“百意”,我们还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这叫做“知人论文”。请看资料。(出示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原在朝廷为官的刘禹锡一贬再贬,断断续续在外漂泊几十年。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陋室铭》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时所作。(请同学朗读)
问:上面说他一贬再贬,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悲伤、郁闷……)
刘禹锡会怎样去面对呢?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当司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师,他却写了一首诗以桃花讽刺那些权贵,结果再度被贬,十四年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不过,刘禹锡还是不改那种桀骜不屈的脾气,他又一次来到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附小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师: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是何等的豪情!这就是有着铮铮铁骨的.刘禹锡。
刘禹锡回朝如此,那他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时又是如何的表现呢?我们来看他写于朗州任上的《秋词》。在朗州,回京城遥遥无期,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们看看他的这首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学生读)
问:诗中透着一股什么气?(豪气)
师:难怪白居易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板书:写“豪”
1、你能从《陋室铭》字缝间看出刘禹锡暗含的“豪气”吗?(仙、龙,诸葛庐、子云亭)(提示: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句去读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开头三句,看看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根据ppt改第三句话,快速了解“比兴”。
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结尾两句,看看这里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诸葛庐、子云亭”的典故。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典故。
(板书:思诸葛比子云)
①是为了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②说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和子云一样在文学上名扬天下。
3、可见刘禹锡具有怎样的气概?(豪迈)
板书:思诸葛比子云豪迈
4、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里,这陋室还会陋吗?
所以他在结尾写道:何陋之有?加横批:陋室不陋
5、现在,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满豪情地读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读两遍。
其实,刘禹锡写《陋室铭》还有一个故事。(愤然写作)
据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见他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铭文。
师(小结):看来,从这篇仅仅81字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看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可以读懂他的豪迈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读到他对那知县老儿的愤怒与不屑。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
同学们,你们看,那知县老儿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过来看刘禹锡的笑话了,我们怎么办?赶紧拿起《陋室铭》,大声的读起来,为刘禹锡出出气,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连读两遍,语气要一遍比一遍强。会背的最好背出来。
(五)结束语
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
但是……
一间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铁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壮志,一本金经哪里掩饰得住你心中的豪情?
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声音——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欣赏刘禹锡的诗。
教学反思
1、联想与想象是语文的翅膀,缺少联想与想象的语文课也就缺少了灵性。为此,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陋室之雅具体地表现出来,为突出陋室“何陋之有”张本。而以往教学此文时,为突出“陋室不陋”这一重点,一般设计的题目为“陋室环境如何?陋室主人交往情况怎样?陋室主人有怎样的兴趣爱好?”提问琐碎,学生也不明白回答这些问题的目的何在。而改动后有力地突出了重点,也解决了难点。
2、“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方可体现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因此,课上在分析完陋室主人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讨论:“今天的你如何看待这种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做法?”这个问题的设计应是学生最有话说的部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些怯场,我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一起参与学生的讨论,导致学生没有充分讨论和大胆发言,这是我的失误。
3、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质疑发问的环节,鼓励学生从读书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因为留的时间相对充足些,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何以《陋室铭》为题?”“为何自比名人居室?”“篇末为何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结束语?”“为何自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为何将平民比作白丁,是否歧视平民?”等等。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也在思考着如何解答这些问题,这个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4、语文课上应有琅琅读书声,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铭》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课堂上无论是范读、散读、齐读,乃至背诵,目的都是让学生从读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字的美感。
《陋室铭》优秀教案 3
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
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目标1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发言)唐朝的刘禹锡他和部分同学一样喜欢简陋的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板书:《陋室铭》刘禹锡)
二、简介作者、解题(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1、陋室:简陋的居室,是刘禹锡的室名。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表、说、记、序。/押韵——刨根问底: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
3、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颇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大声朗读,注意停顿,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注意句读)。
3、范读(听课文录音)。
4、齐读。
四、二读课文,疏通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参照注释,读懂课文。(遇到疑难,同桌讨论)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鸿、白丁、馨等)
3、指名翻译。
五、三读课文,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从文中找出体现“陋”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
讨论并归纳: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吴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讨论并归纳: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强调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课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问题。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睡觉,打呼噜。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1)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
(2)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2、之前已请同学设计过自己的家了,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1、称颂:人品高尚。
2、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名的奉献精神。
八、小结:
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九、布置作业
《陋室铭》优秀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
2、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努力做到传情达意
3、了解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师范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三)生朗读课文
(四)介绍作者及铭(见课文)
(五)同桌间借助工具书以及课后注释翻译课文,请同学说说课文意思,老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在乎)名(著名)灵(灵气,神气)
斯(这)惟(只)德(品德)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大)儒(有学问的人)
白丁(原意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调(调弄)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劳(使。劳累)
行(形体,身体)云(说)何(什么)
倒装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何陋之有——有何陋
(六)再次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七)背诵课文(可以以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
(八)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这不是矛盾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到底是否矛盾?
(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正如文章开头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1、请找出表现不陋的语句
(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作者从交往,愉悦,学习几方面描写出主人追求之不陋,鸿,素,金三字又可以突出主人精神生活的内涵丰富,与陋无缘)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突出作者不被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所累,这不是他所追求的,可见他的志趣高雅)
2、除了这些语句表现了陋室的不陋,其他语句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周围景色虽然不是很美丽,但可见作者安贫乐道,恬然自适的生活情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意在自勉,希望自己也像他们那样虽然居住的屋子简陋,但品德受人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话作结,再次表明自己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为全文奠定不陋基调。仙,龙是为山,水增色,他们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暗指居室的主人。)
3、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板书:安贫乐道)
4、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时是值得称道的,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吗?
(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教师作正确引导)
(九)归纳艺术手法,课内外相结合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陋室铭》优秀教案 5
复习目的
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体会作者借陋室抒发的感情,学习古人不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
复习重点:
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体会作者借陋室抒发的感情,学习古人不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
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主旨句:全文点睛句:
2、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作者在文中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7、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____的情趣。
三、课堂练习。
1、文章的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_,____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解释加横线的字。
鸿儒()无案牍这劳形()()()惟吾德馨()调素琴()有龙则灵()斯是陋室()白丁()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优秀教案 6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1)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陋室铭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实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3)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体背诵。学生互相背诵师生竞赛学生齐背
六、总结(略)
七、赠言和练习
《陋室铭》优秀教案 7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3、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设想
1、疏通文意与对内容、写作的分析结合进行。
2、可由《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引入,在课上尽量多给学生朗读时间,争取当堂背诵。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分析内容,点拨写法。
2、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解题
1、引入提问:我们曾经读过莫泊桑写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福楼拜的宿舍和刘禹锡的陋室,有什么相类似的地方?归纳:都很简陋:福楼拜的“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刘禹锡住的“斯是陋室”。他们都有很多高尚博学的客人:那一篇写了几位大文学家;这一篇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者表达了相近的情趣,但写法不尽相同。前一篇描写细腻,是写人的散文,后一篇是记物的铭文。
2、体裁:铭。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铭,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时用于自我规戒或激勉。铭文,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对偶句,格调不同于一般散文。一般押韵。请找出本文的韵脚。归纳:韵脚共八个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其中“馨”字因语音变化,现在已不够协韵了。
3、作者:刘禹锡。请同学看《阅读提示》有关部分和注释①,了解作者情况及出处。
二、分析课文。
1、范读全文,同学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
2、提问: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
归纳:之①、②,结构助词,都是提宾标志,不译。名①,形容词,著名;名②,动词,命名。鸿①,形容词,大;鸿②,名词,大雁。是①,判断动词,是;是②,指示代词,这。
3、讨论、讲析。
全文八十一字,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至“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到结尾)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1)请学生看注解,将第一层译成现代汉语。校正: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闻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提问:开头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归纳:前两句用了对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衬陋室。讲析:“斯是陋室”,扣题。“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强语气。四字包含两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于德馨。指名背诵第一层。全体背诵第一层。
(2)请学生看注解,将第二层译成现代汉语。校正:苔痕漫上石阶,苍翠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读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提问:这一层次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角度描写的?归纳:描写居室环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写周围景色,第二句写往来人物,三四句写生活内容。提问:这四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情趣?归纳:表达出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提问: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归纳:角度开阔,写到陋室方方面面。条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内,一“入”字将内外融合。虚实结合,肯定句实写,否定句虚写。句式整齐,有长有短,跌宕有致。四处对偶,精当而不拘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互文写法。指名背诵第二层。全体背诵第二层。
(3)请学生将第三层译成现代汉语。
校正:(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提问:在描写陋室时,突然引出两处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归纳:运用类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说明陋室不陋,还含蓄的以古贤自况,进一步表达作者的志趣、抱负。提问:结尾引用的孔子的话,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后一半,总结全文,有什么好处?归纳:孔子的话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点破,更耐人寻味。引文回应“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指名背诵全文,全体反复背诵全文。
三、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背诵。
2、将本课字、词记入积累本。
《陋室铭》优秀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假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说到刘禹锡,那我们当然就要来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资料。
1、学生自主介绍作者及作品。
点拨: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2、解题: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顶针提问,研读课文
第一组提问:
1、学生齐读课文,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11、作者自叱“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小结: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三)拓展延伸
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示: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请你联系刘禹锡的背景来谈谈读过此诗后的感受。
点拨: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
(四)作业布置
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把它们抄写在本子上,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些诗文写得最精彩。
板书设计:
陋室铭刘禹锡
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上”、“入”——以静为动
德馨友:学问渊博的来客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怀“陋室不陋”
趣:恬然自适的生活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原因
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自己不贪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优秀教案 9
一、文学常识
1、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简答题
1、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将本文分成三层(见原文),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层——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起了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4、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5、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强调了“陋室不陋”。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不陋。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陋的,但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陋室铭》优秀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背诵并翻译课文;
2、能正确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字方法
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争取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之美
《爱莲说》中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人各有志,人各有爱,在世人都爱豪宅名车的今天,如果谁告诉你他爱陋室的话,你准定认为他有病。而古人中有人甚至为他的陋室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一间简陋的居室,究竟美在何处呢?他就是刘禹锡。今天咱们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美文精品——《陋室铭》。
二、作家作品之美
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作者和“铭”的特点。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任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三、诵读感知美
1、文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就从朗读入手解读它。老师先抛砖引玉,范读全文。请大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基础知识是学习的重点之一。(由学生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字词的目的)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帘青:映人。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品读欣赏美
我们不仅能通过阅读感知到陋室的形象之美,还能通过品读欣赏出陋室的意象之美。有哲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文就是我们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窗口。本文的美可以概括为语言美、形象美、品格美。(板书三美)
1、探寻语言之美
同学们发言的内容可能有:简洁、生动、形象,充满情感之类。
点拨:文章的语言之美:
一表现在句子的节奏美。
二表现在句子的形式美。或偶句,或奇句,或排比句,或长句,或短句,或独词句,既凝练流畅,又错落有致。
三表现在句子的表达方式美。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一个“美”字连缀全文,文笔简洁,情感丰富。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古人读书拉长了声调,像唱歌一样的。(请你给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②摇头晃脑的。(也请你给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
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生读课文)
2、欣赏形象之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陋室内外是何颜色?景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无白丁(雅)
"鸿儒"可否换成"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请同学们读出作者对最喜爱的.“陋室形象”进行描画的句子:
请同学们谈谈,能从中看出、读出、悟出多少个“美”来?
讨论、点拨:可以看出陪衬美、画面美、环境美、人物美、生活美;可以读出描写美、语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气质美、高洁美、正直美、风度美、清高美、质朴美……
顺势点示:写陋室就是写人,咏陋室就是咏志向。作者在这里通过对陋室的描绘与赞美,赋予陋室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的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伸展
3、品味意蕴之美。
作者写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一是对“陋室”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陋室”的不陋,又表达自己的情怀;二是由古代名贤的居室引出评价和比较,名为写室,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选择,突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对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的崇尚。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作者好像是在写陋室,而实际上是托物寄意,弦外有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
五、吟读歌颂美
同学们带着对“陋室”的赞美之情读课文。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各读一遍)
全班竞背(学生自由背,小组中相互背,全班竞背)
六、审读判断美
1、看材料(教室铭),思考问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篮球场,好似游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1)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
(2)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2、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3、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称颂:人品高尚。
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小结: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七、激励传承美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山水比兴引陋室
对偶拟人描环境
衬托对仗夸朋友
虚实对比话生活
类比暗含立志向
引经据典表态度
《陋室铭》优秀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
(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
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板书题目、作者)
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
二、朗读感知,初识陋室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播放视频)
(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1、听准字音2、把握节奏3、注意语调、语速
(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出示朗读节奏
(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课件展示朗读提示)
(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
(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
大家评价一下xx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
(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那应该怎样读?再试读一遍?嗯,这样就好了。咱同学自己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读。再齐读一下!)
(5)生点评后男、女生合作读读、生齐读。
师点评:大家不仅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而且读得还蛮有韵味。
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介绍过铭文是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那么这篇铭文是称述功德、还是警戒自己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看一看。
(2)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一))
方法: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原则: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二))
关注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还有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壮语后置、定语后置
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准备时间3分钟。
屏显: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圈划出重点和疑难字、词、句。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共同交流探讨,解决疑难。
(3)好,时间到。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屏显:考一考)
1、你会解释红色词语吗?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何陋之有?
(4)点生回答
(5)质疑: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6)、点一生试译课文
三、重点研读,细品陋室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心研读重点,细细品味陋室吧!
读懂文意
潜心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
“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认为陋室很简陋?
“馨”体现在哪些语句中?
(屏显:故事链接)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房屋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斗室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四、深入理解,雅悟陋室
1、读懂作者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屏显:背景链接)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宦官专权,皇帝受制。牛李党争,妒贤害能。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便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潜心于文学创作。
生回答,师总结: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明了写法
过渡:作者的这种节操和情趣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1)、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
(2)、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体验感悟,延展陋室
站在这个讲台上,老师的记忆又回到了几年前:在学习了《陋室铭》后,有个同学在日记中抒发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这篇古文,编教材的老师编这个是要干嘛?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时代,即使写座右铭也没有做作地用陋室来警戒自己呀!”不知在坐的.同学们是否也有这种看法?假如你面临豪宅和陋室的选择,你将做何决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前,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你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时代,但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所以同样生活在一个遗忘幸福、内心缺乏信仰的时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则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仰。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来界定的。“有趣”的含义,即“趣味”、“情趣”、“兴趣”。刘禹锡因为有属于他自己的“素琴”、“金经”,有属于他的“鸿儒”,有属于他“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他是幸福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
六、交流感受,总结陋室
1、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谈
3、过渡:老师收获着同学们的收获;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和幸福。
陋室不陋,精神永远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远不朽!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4、齐背《陋室铭》。
《陋室铭》优秀教案 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与评价。
教学重点
1、了解与认识作者情操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铭体文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与教室或自己的书房、卧室日日相处,它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说起。
二、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三、生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与自己的'前后桌同学讨论。
四、几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进而了解文章内容,同时辅之以朗读、诵读。
1、在读完以后,你对全文的印象如何?学生在这里可能有三种答案:陋、不陋、陋而不陋。如果答“陋”则以下设计2、3暂时不讲,如答“不陋”与“陋而不陋”可顺次展开。
2、为什么(陋而)不陋?这里哪两个字是最为关键的?
3、作者的德馨体现在何处?
如果学生一下不易答出,可提出以下问题作为提示:与他交往的人多吗?都是哪些人?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这里顺便交代,刘禹锡曾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交好,并有大量诗文传世,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逢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由此可见,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5、作者为何又写了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作用何在?
6、由此可见,室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7、由此可见,文章最后一句是不是“添足”?
五、品评、讨论文章写作目的。
1、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在和县的经历。
2、回忆刘禹锡的其他诗文,并回忆、品评其中思想。
3、读文中用典,了解典故意义。
4、小结。
六、再次诵读全文,赏析,写作特点
结合注释一中对铭的介绍,师生共同讨论文中押韵、对偶、比兴等方法。
课堂讨论与练习
1、如今物质生活高度丰富,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2、我们在电视中常看到则广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礼不在多,贴心才行;中脉蜂灵,正在流行。”请品析此广告,并仿写一则。
小结
板书设计
景环境清幽
陋友交往不俗不陋
趣情趣高雅
【《陋室铭》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陋室铭优秀教案05-17
《陋室铭》的优秀教案设计07-06
《陋室铭》优秀教案3篇08-02
《陋室铭》的教案05-12
《陋室铭》教案07-21
陋室铭教案08-25
《陋室铭》教案07-11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0篇)10-11
《陋室铭》教案大纲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