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全诗鉴赏
《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全诗鉴赏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
【原文】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全诗鉴赏】
首联写诗人的感叹,开篇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其实,这正是诗人内心真情的流露。当时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更坏,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可言。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官,难有作为。因而诗人不提授职一事,只是说谁让自己到京城来做官,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颔联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颈联道出了陆游在绵绵春雨中郁闷与惆怅的心情。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只能做的是“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戏分茶”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州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尾联虽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陆机作《为顾彦先赠妇》,比喻受坏环境影响变坏),却也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的影响。“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这首诗借用了讽喻的写法。全诗写春,却不是欢春;虽不是伤春,也是“薄春”。春天虽美,却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中,引不起多少留恋。这与诗人那些壮怀激烈之作大不相同。在深夜万籁俱寂之时,作者眼前没有现实生活的情景搅扰,可以对着旷远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驰想,说任何放言达词。而身在繁荣帝都,作者却身不由己。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无法托情于梦,只好借用讽喻的手法,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
【注释】
⑴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杭州。
⑵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⑶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⑷令(líng):教、使,平声。
⑸客:客居,一作“驻”,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⑹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⑺深巷:很长的巷道。
⑻明朝(zhāo):明日早晨。
⑼矮纸:短纸、小纸。
⑽斜行:倾斜的行列。
⑾草:指草书。
⑿晴窗:明亮的窗户。
⒀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宋人饮茶之点茶法,乃将茶置盏中,缓注沸水,以茶筅或茶匙搅动,无何盏而现白色浮沫,即所谓细乳。
⒁戏:一作“试”,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⒂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⒃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译文】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得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呢?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叫卖杏花的声音。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创作背景】
陆游的这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作品简介】
《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薄、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全诗鉴赏】相关文章: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原文翻译及鉴赏06-21
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原文赏析09-20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04-10
赏析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03-27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诗词赏析08-19
临安春雨初霁诗歌解析04-09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11-10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全诗翻译鉴赏08-08
《乡愁》全诗鉴赏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