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孟浩然》及《解闷其六》阅读赏析

时间:2024-07-04 22:02:26 孟浩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赠孟浩然》及《解闷十二首(其六)》阅读赏析

  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及《解闷十二首(其六)》阅读赏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①,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闷十二首(其六)

  杜甫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②。

  ①中圣:醉酒。②槎头缩颈鳊:岘山下汉水中产鳊鱼,味美肉肥,渔人捕捞,以槎(木筏)截断水流,故云“槎头缩颈鳊”。

  (1)李白和杜甫对孟浩然的评价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4分)

  (2)《赠孟浩然》的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4分)

  参考答案

  (1)李杜二人的诗都高度赞扬了孟浩然超凡的作诗才华。不同的是,李白除了赞美孟浩然的诗才外,更多地表达了对孟浩然鄙视功名富贵、不受世俗羁绊、归隐山林、潇洒自适的风度的钦慕。(同2分,异2分)

  (2)①用典,“高山”用了《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

  ②侧面衬托,以李白的揖敬之态突出孟浩然的品质;

  ③比喻,将孟浩然的清高品质比作“高山”、“清芬”

  (每点2分,答出2点即得满分)

  对比赏析

  《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湖北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二

  《解闷(其六)》是墨客在永泰二年(766)流落西南,去留两难,心思苦闷的状况下创作的十二首排解担忧的组诗中的一首。

  本诗称赞似将来往过的孟浩然,突出了孟浩然诗歌的特点:清爽淡远。从对孟浩然的赞美中也可以看出杜甫对盛唐这一亘古未有的诗歌黄金时期,有自觉的领会,高度的重视;并且证明他对创造这一诗歌黄金时期的墨客们各自差别的艺术才略与本性,有深刻的知道,而且可能服人之善,成人之美。这种可能知赏一概墨客艺术才略与本性的心灵田地,是一种阔大高尚的心灵田地。

  第一句“复忆襄阳孟浩然”,襄阳是孟浩然的籍贯,在句前着一“又”字,凸显这位山川田野派墨客在老杜心中的重要位置,一代“诗圣”屡次想起孟浩然,为什么呢?

  第二句“清诗句句尽堪传”,答复了“复忆”孟浩然德因为:孟浩然的诗歌清爽淡远。老杜且说,孟浩然的诗歌,句句都值得传诵。老杜偶然读过孟浩然的悉数的诗句,这样说,显然是夸大了,但老杜不夸大弗成,唯有云云,才力表达他对孟浩然的赞美和敬慕之情。

  第三、四句“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耆旧”肯定不是指“孟浩然”,由于孟在740年去世,而杜甫写作此组诗是永泰二年(766年),孟浩然摆脱人间已经26年了。“即今耆旧无新语”,应该指而今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很欣赏孟浩然,然则在孟的眼前自惭形秽,他们写出的诗句无法逾越孟浩然,就只好作罢,于是便学着孟浩然去钓鱼“槎头鳊”,这一行动,也算是对孟的推崇了吧。这两句诗,前一句用“耆旧无新语”反衬孟浩然的“清诗”,后一句用“耆旧”“漫钓槎头缩颈鳊”来陪衬孟浩然的隐逸形象。老杜在其时流落西南,去留两难,心思苦闷的状况下对孟浩然云云赞美,是否尚有深意呢?那就得让我们读者去思考了。

【《赠孟浩然》及《解闷其六》阅读赏析】相关文章: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全诗翻译及赏析10-02

赠孟浩然06-10

《赠孟浩然》赏析09-26

《赠孟浩然》赏析05-23

赠孟浩然赏析07-07

赠孟浩然的赏析08-22

李白的赠孟浩然08-06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七)》古诗注释翻译与赏析08-27

赠孟浩然原文及赏析08-05

李白《赠孟浩然》鉴赏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