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师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师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师导学案
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
3. 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 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 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学习难点:鉴赏 “梦游”的意境。
一、导言:
今天我们将借助这篇课文,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他用自己的一生述说着传奇,在他身上体现了盛唐时期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是一个具有道家风骨的道士,也是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的儒士,又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更是一个连喝酒都能喝出气势、喝出个性的酒仙,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梦呢?让我们共同品读这首诗。
二、背景介绍: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报复,但是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礼拜的朋友道士吴筠向唐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一是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二是玄宗仅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他,三是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到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下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的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三、完成预习:
1、李白诗中的名言名句填空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奔流到海不复回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长风破浪会有时,_直挂云帆济沧海。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e、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f、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g、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h、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i、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j、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l、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给下列横线的字注音:
A、渌水荡漾清猿啼( )
B、熊咆龙吟殷岩泉( )
C、水澹澹兮生烟( )
D、忽魂悸以魄动( )
E、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F、恍惊起而长嗟( )
G、天台一万八千丈(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
B、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许 )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
D、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
E、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 )
F、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 )(凄清 )
G、迷花倚石忽已瞑(天黑 )
H、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 )(.使……震惊 )
I、水澹澹兮生烟(.波浪起伏 )
J、失向来之烟霞( 刚才)
K、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 )(等待 )
L、恍惊起而长嗟(恍然,猛然 )
四、自主互动探究: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三遍,完成下列问题:
1、提问:“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
明确:急切兴奋之情。
2、提问:“照”、“送”写出什么?
明确: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3、提问:“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高峻。
4、提问:“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
明确: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
5、提问: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
明确: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6、提问: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明确: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7、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8、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这几句写了什么?
明确:梦幻破灭后的失意。
9、:洞天之游的神奇对这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10、: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明确: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11、:“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12、课后小结: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那么,浪漫主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1)大胆的夸张。 (2)奇特的想象。
课堂检测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D )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 送我至剡溪(shàn )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 ) 脚著谢公屐(jī )
D.海客谈瀛洲(yíng ) 越人语天姥(lǒo )
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D )
A. 梦游/天姥/吟/留别 B. 梦游天姥/吟留别
C. 梦游/天姥吟留别 D. 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
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
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
4.以下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
B.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
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
5.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
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 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 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诗。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这些形象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吟诵留别之情的诗作。虽写梦游,实则为“吟”,诗中含有慷慨悲愁之情。
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B.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沛公安在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虎鼓瑟兮鸾回车 D.别君去兮何时还
9.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10.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C )
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11.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12.关于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3.默写:
①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③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④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深刻。
[能力检测]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5.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星 清 行 卿 冥 兵 缨
16.给下列字注音释义。
①蹑 niè 踩
②揖 yī 拱手礼
③曳 yè 拉
④凌 líng 高出
17.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1) 课文内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
(2) 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
18.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明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9.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迢迢,远远的意思。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
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
【《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师导学案】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08-24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08-26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精选14篇)08-05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选修部分08-16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09-19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10-26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分享08-13
《梦游天姥吟留别》自学案10-19
《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师教学设计10-05
梦游天姥吟留别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