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内经人体的辉光
《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实乃中医药学之纲目。下面是内经人体的辉光,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上到“顶轮”麻烦了,顶轮三十二支脉,都是粗的讲哦!前面讲过了,大家注意到了吧!整个的身体有七万多支脉耶!现在只讲大体的网路。顶轮的脉叫“大乐轮”,他为什么用一个轮字呢?是梵文的翻译,藏文也这样翻,所谓轮就是“这一部份”,“这个部位”,等于这一圈的范围。这个脉如果打通了,可以与外面相通,智慧就打开了。所以有忧郁,或思想不通的人,是脑出了问题,或者脑神经不通,这三十二根脉通了,永远是快乐的,永远非常快乐。
这四个部位报告完了。脐轮、心轮、喉轮、顶轮,这四个轮有明显的腺路,在所谓三脉七轮中,另外三个是“眉间轮”、“梵穴轮”及“海底轮”。由于这三个部位腺路不明显,故有密宗说法为三脉四轮。眉间轮在两眉之间,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思想精神。我给你们做个比方吧!勉强来说,我眉间轮这里明亮一点,所以比你们痛快一点。你们仔细看看,也检查一下自己。这个眉间轮这里,像唱戏的那个状元、宰相,白面书生这里一个红点,就是在眉间轮这个地方。
头顶上离开四个指头的地方很重要,叫做梵穴轮。开了以后可以与天人相通。譬如讲光学的研究,我们的身体也在放光。以物理来讲,万物都在放射,我们的生命也在放射影响别人,别人也影响我们。我们放的光现在用仪器可以测到。我跟吕松涛讲,如果找到这部机器,赶快采购来,就可以测验我们所放的光了。
我们的光就是像画的佛像那样,我们人站在那里,两手伸开有多宽,一圈下来的范围,光就有那么大。如果你身体有毛病,或者思想不对,呈现的光线就不同了;这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发明。我们《黄帝内经》也讲到这些,只是没有这么明显。印度的医学讲生命的来源,讲气脉由入胎讲到这里,很明显。所以梵穴轮的光明与思想念头有关。如果人经常这样低头,这样思考,就是普通讲“垂头丧气”,已经差不多完了。
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形容年轻人了不起的,形容他的神气,好像禅宗有句:“举头天外看,谁与我一般。”就是他的脉打开了。当然现在你们很可怜,读书读得气都不太轩昂,气被两个近视眼卡住了。
对不起哦!这也是我的经验,年轻人真可怜,书没有我读得多,虽然我没有你福气,年轻时在很小的蜡烛光下,读了那么多书,但是并不像你们那样近视。而且,我坐在这里不需要转头,两边过来我都看到了。你们戴着眼镜只看到前面,这就关系到生命科学了。所以这些都要自己锻炼回来,或者用药物,高明的医生可以用药物把你拉回来,还非回来不可。这是讲梵穴轮。
海底轮在肛门跟生殖器官中间的三角地带,如果家里有婴儿,把婴儿两个腿分开,就看到前阴、后阴中间的三角地带,这里叫会阴。学密宗、道家,讲气脉叫做海底。这是一个脉轮,这个脉与后天生命来源是密切相关的。这就是三脉七轮,这个身体的气脉。
拓展阅读:《内经》作息之道
今晨新闻,北京某IT公司一张姓高管,因突发心肌梗塞昨夜猝死。年仅44岁。同样的病因、同样的年龄,半年前,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亦以同样方式离世。此类消息不时入耳。年不及半百是为夭。夭亡者,以金融、IT业者为最。观其行事,大略可知其共同点:工作劳碌、心神焦虑,疲于奔命,昼夜颠倒,作息混乱。虽生死有命,然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也。
古有成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出,阳兴以劳作;日落,阳敛而人息。言语虽朴素,寓理却深远。人与天地相参、日月相应,古人顺天之道,应时之序,养长收藏,皆以「阳」这一生命元能收放为作息逆顺,故能避祸远害,以趋长生。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思想。
《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不论是上古真人、中古至人,还是圣人贤人,其益寿命尽天年的秘决,尽在「阴阳」二字。法于阴阳、和于阴阳、逆从阴阳,知「阴阳」,大道毕也。
《黄帝内经》将「阴阳」放在卷首开篇,可见其提纲契领之目的。以阳引阴,以阴辐阳,《内经》反复阐发「阴阳」之大义,可以说,整部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医学,就是一部「阳」的学问,领悟和把握「阳」的精神,就能「瑧于寿域」了。
「阳」究竟为何物?古人何以崇「阳」如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灵枢·根结》:「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偶奇多少。」以我们身边最浅近的例子来说,昼为阳,夜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阳为阴之根,阴为阳之母,阳主外主长,阴主内主杀,彼此表里,互为消长。「古之人,能长寿,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个「德」,不是后世所谓「德行之德」,而是遵天地自然法则,即顺从阴阳、调于四时、恬淡虚无之天德。持此天德,人无殃咎。中国医学源流在《内经》,《内经》精菁在篇首。熟知阴阳,领悟天真,仅此一章,已至道也。
阴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四时之中,春秋为阳,秋冬为阴;一日之中,旦午为阳,晡夜为阴。四时养阳,我已在前文《立春说「阳」》中说明,这里只谈一日之养阳。《灵枢·卫气行》:「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子午卯酉这四个时辰为一日最重要四个节点,尤以子午为最。子为半夜1-3点,午为中午11-13点。阳气子时生发,至午时最盛;重阳必阴,故午时一阴生。阴至夜半子时盛极,阴极则一阳生。天地人间,子午来复。阴阳生发之时,困乏入眠就是人身的自然感应,人体机能在这两个时点中以睡眠的方式自我调适修复。所以子午之时,万物皆定,人亦该休息了。这就是我们日常起居中,法于阴阳、从于阴阳的最直观的例子。
然而,社会衍繁,人欲骋乱,远天道而逆阴阳,不知调适,不知持满。「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逆乱阴阳纲常而无有节制,就是自伐性命。身体早衰,疾病从生,不亦宜耶。
尤其近代科学兴起,千万年积累验符的中国传统医学智慧被湮没,且因其「不科学」而被抛弃。科学恃之自得的器物论,使它对「阴阳」、「气机」这类中医核心思想无从着手,更谈不上验证,只鳞片羽,淆乱是非。比如,对待生活中最需要的睡眠这一问题,中国医学的「阴阳顺逆」论,道理如前,身体在子午必须进入休息状态,而近代科学信誓旦旦地指称,人一天只需睡满八小时就够了,不在意入睡节点。我们可以已为例,若夜作而昼息,即既使白天睡足十二个小时,人亦倍觉困乏昏蒙,精力不支,但若在晚上子时前后安定休息,即使睡眠三五小时,翌日亦精力丰沛,耳聪目明。一逆一顺,效验大彰。
城市竞争压力大,工作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享受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从容优裕。他们亦知身体健康之珍贵,遂拿着「科学指南」,一天中只要运动多少量多少小时即可,而不论运动时间。于是,下班,或下课的晚上,甚至深夜,公园、操场等空旷场所,都有跑步压杠等大活动量的「健身一族」。活动量是有了,汗亦出了,但健康仍每况愈下。不仅如此,经常夜里大量运动的人,更容易暴发各种意外。何以如此?「科学指南」没有告诉你活动的时辰节点。前面说过,昼为阳,夜为阴;动为阳,静为夜。以阳从阳,以阴顺阴,才是正确的养生保健方式。即大活动量应在白天,尤其午前。午后阴生,人就要逐渐静定下来,至亥子时入睡。这才符合天道自然法则。惜科学未能解释并对此给出正确指导,殆误苍生。
福祸疾速,验之眉睫。颠倒阴阳,以逆为顺,以妄为常,焉有不死之理?观上述壮年猝死新闻,亡人已矣,生者岂可不戒慎乎。
【内经人体的辉光】相关文章:
《内经》与人体解剖10-19
内经与伤寒07-31
《内经》经典论释10-19
《内经》脉解11-12
内经静心诀07-29
内经素问序08-07
内经与养阳02-02
内经之中的汗05-29
《内经》养生与美容02-09
内经的学术价值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