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欧阳修解析

时间:2020-11-12 15:25:04 欧阳修 我要投稿

采桑子欧阳修解析

  《采桑子》是欧阳修的经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采桑子欧阳修解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采桑子

  晚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

  ⑴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⑵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曾任颖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

  ⑶富贵浮云: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⑷二十春:作者由离任颖州到退休归颖,正好二十个年头。

  ⑸辽东鹤:晋陶潜《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唐杜甫《卜居》:“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硅。”。

  ⑹城郭人民:比喻人事沧桑。

  ⑺触目:目光所及。

  白话译文

  我平生因为喜爱西湖的风光美妙,所以到这里任最高地方长官(朱轮为古代贵官所乘的车),可富贵像浮云一样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过了二十个春天。

  这次归来,就像离家千年才化鹤归来的'仙人丁令威,无论是城郭、人民等等,一切都是过去所未见。有谁还能认得当年的旧主人——曾任当地长官的我啊!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

  采桑子欧阳修解析

  这篇作品描绘颖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晚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好就好“花坞苹汀”。晚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花池里的花,长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另一首《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晚霞夕照已经消失。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来他喝醉了酒,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西湖好”的景色中。这位颍州西湖的“旧主人”怀着无限深情,谱出了一曲清歌。

  作者这篇作品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采桑子欧阳修解析】相关文章:

欧阳修采桑子解析10-22

采桑子欧阳修全文解析11-13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01-20

欧阳修《采桑子》11-14

欧阳修采桑子11-14

《采桑子》欧阳修11-13

关于欧阳修《采桑子》12-13

采桑子宋欧阳修11-14

采桑子译文欧阳修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