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2.说说作者在下阙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①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廖廖数笔,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③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每答对一问得1分,意思对即可。)
2.①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②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此句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答对表达技巧得2分,赏析部分占2 分)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
赏析二:
词的上片写泛舟湖上所见。开始写道:“轻舟短棹西湖好。”“轻舟短棹”即驾着轻舟划着短桨。“轻舟短棹”表现出了轻松、悠然、自得的愉快感觉。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西湖风光好,驾着轻舟,划着短桨,多么自在,多么逍遥。接着展开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突出了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笙歌”指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礼记·檀弓上》中写道:“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唐·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酬客应制》中也写道:“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笙歌”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歌唱形式。“处处随”即随处跟随着,到处都能听到。这几句的意思是说,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笙管伴奏的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其中“隐隐”即若有若无,声音很小。词人这样写,就是用声音反衬西湖的宁静。这几句描写,词人运用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方法,并把形象与声音结合,营造出西湖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
下片着重描写在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感受。词人写道:“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涟漪”指水的波纹。《诗经·魏风·伐檀》中写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琉璃”亦作“瑠璃”,是指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制作而成的产品,其色彩流云璃彩、美轮美奂,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无风的水面,好似琉璃一样光滑,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有船桨轻微的划动,荡起了细浪。这里,以静写动,写出了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的景象。结句“惊起沙禽掠岸飞”却是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这样以动写静,使得西湖水面愈显其幽静。这里的以动写静,与唐时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王维《鸟鸣涧》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及其《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词作是以景结情,水鸟的飞翔不但增添了词作的情趣,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同时,更表现出词人追求如同水鸟一样的自由自在,闲情逸致的生活态度。
在艺术上,词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出西湖之美景,犹如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同时,注重了动静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动写静的方法,把西湖清新可爱之美表现得美不胜收,并寓情于景,令读者想象而思考。
词句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一种釉料,滑腻而有光泽,一般为绿色或黄色。此处用来比喻晶莹澄碧的西湖水。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创作背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
名家点评
清代文学家许霄昂《词综偶评》:闲雅处自不可及。
近代诗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下阕四句,极肖湖上行舟,波平如镜之状,“不觉船移”四字,下语尤妙。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07-19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01-21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答案(通用6篇)09-18
欧阳修采桑子精彩赏析06-05
欧阳修采桑子翻译赏析10-10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09-18
画眉鸟阅读答案以及全文赏析 欧阳修05-26
《浪淘沙欧阳修》阅读答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