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情感

时间:2024-09-08 09:33:18 晶敏 琵琶行 我要投稿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情感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句子了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什么样的句子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情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情感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情感1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可以说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三段关于琵琶女的演奏描写各有千秋。其中第二段是琵琶女弹奏琵琶曲的详细章节,也是传颂千古的精彩描写。然后,在第三段,作者笔锋一转,来了一句“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此句常常被人忽视,只当是简单的承上启下,引出人事。其实它大可玩味,本身便是乐天牵出“沦落”细腻之情的得意之句啊。看此句,最需要侧目的便是“沉吟”二字。为什么琵琶女要“沉吟”?那要看她“沉吟”之后做了什么。她“整顿衣裳起敛容”啊,很正经的,要干什么呢,要说她的身世了;而且我们往底下看就知道,她不但把身世和盘托出,还讲了自己的“心事”。这个心事是因为“颜色故”而从“欢笑”到“梦啼”的难言的失落和复杂的痛苦,可以说是对人交心了!也正因为下面的交心,我们才要说这个“沉吟”写得好,太细腻了,真是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一段矛盾斗争。看过白居易的文句,谁都能看出来,琵琶女的琵琶技艺是非常高超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早先还没见面,只是远远的听见几句断断续续的琵琶声,就让像白居易这样京城来的大行家惊艳了。古往今来,有才华的人,往往都是有些高傲的,自尊心很强。琵琶女也不例外。你看,当诗人开始“寻声暗问弹者谁”的时候,她是“琵琶声停欲语迟”的,她要张口,却没说。

  为什么?结合下面她的身世一看,大家就明白了。她不是一下子就不想说的,她已经习惯性的张口“欲语”了。实际上她以前那么有名,可能当年在京城的时候她都不用张口,人家都忙着给介绍:“哎呀,大人,这就是最有名的某某”了;但是现在张口说呢?没人给她介绍了,那个“最有名的某某”怎么沦落到这穷乡僻壤里来了啊?她心里这么一转念,那就说不出来了。昔日的琵琶女风光无限,现在却“飘沦憔悴”,从高峰跌到谷底的滋味不好受啊,这种落魄又怎么说得出口?所以她没说。不但没说,因为觉得惭愧,她即使“千呼万唤始出来”,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可我们刚才也说了,她“沉吟”之后可就说了,而且还说得非常彻底。“沉吟”就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心态转折。“沉吟”是她在想说还是不说,也是她在想要说多少,能说多少。是报个姓名点点头就算了,还是讲一场“春花秋月”的如烟过往。为什么她“沉吟”后肯说了呢?那要看她“沉吟”前后自己遇见了什么情境。在这样一个“绕船月明江水寒”的夜里,她刚刚“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守着“空船”,她只能用琵琶追忆过往,述说心事,何其凄凉。此时,她多么需要有人来倾听和慰藉她那尘封的过往啊。而这群“忽闻水上琵琶声”而“主人忘归客不发”的过客中,确实也有真正懂音乐的人。那些人知道她“弦弦掩抑”下的“声声思”“不得志”“幽思”“暗恨”,在听曲的过程中不断“叹息”。高山流水,难遇知音。如今真的遇见了,那么刚才在琵琶里又被重新触动的心事又怎么能不说呢。所以“沉吟”之前是因情而不说,“沉吟”之后却又是因情而张口。天涯沦落之感,在这个“沉吟”之中可以说是表现得再没有的细腻了。真是好一个“沉吟”,好一个乐天!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情感

  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为得罪朝中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对欲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白居易来说,是一种嘲弄与羞辱。第二年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在江边的船上邂逅了曾经红极一时的艺妓,当时郁郁寡欢的白居易结合自身的处境,于是创作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佳作《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这一段精妙绝伦的连环比喻,栩栩如生地刻画出琵琶女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弹奏技艺。

  白居易浔阳江头邂逅琵琶女的时候,当时的琵琶女已经年老色衰,两个人都沉浸在婉转哀怨的乐曲声中,各自感慨不同的人生遭遇,白居易感慨自己空有一腔政治抱负,却遭朝廷贬谪,谪病卧居浔阳,琵琶女感慨自己年老色衰,委身于一个重利轻情的商人……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从琵琶女这段自述中,可以看出当年的琵琶女无论是才艺还是美貌,是冠绝群芳!她自己因此而心生凌驾她人之上优越感。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计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可以看出当年多少公子王孙一掷千金,追捧着色艺双绝的琵琶女,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让琵琶女很是享受!

  “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年老色衰的时候,身边不再有人追捧,不得而已,委身于一个商人,往昔觥筹交错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眼前这位重利轻情的丈夫让她唏嘘不止……

  在我看来,琵琶女的命运有时代的局限性,她是如此心有不甘,最后嫁给一个商人,商人的生存之道:在商言商、唯利是图。在琵琶女眼里解读成:重利轻情!或许她俨然习惯于受众人追捧,日复一日过着声色金迷的生活。

  如果来个时空穿越,琵琶女生在这样的年代,身怀绝技的她,在年老色衰的时候,断然不需要委身他人,过着“别有忧愁暗恨生”的生活,哪怕自己创办“琵琶培训机构”,养活自己是绰绰有余。

  浅谈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典型意义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具有浓郁抒情性特色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千古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在音乐描写、景物衬托、情感表达、结构安排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充分显示了诗人诗歌创作的高超艺术技巧。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琵琶女,青春年少时的美丽、多才多艺及“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羞愧、哀怨都是与众不同的。对于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参考书认为:她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我认为,作者同情的不是琵琶女艺伎的身份,而是琵琶女由艺伎而沦落为商人妇的遭遇,借此抒发了作者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一、艺伎在当时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唐代的音乐文化是非常繁荣的,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自帝王贵戚、文臣武将,下至平民百姓,无论男女老幼,莫不会舞。据记载,当时长安的乐舞盛极一时,教坊、梨园比比皆是。文学史上堪称一绝的唐诗在当时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当时歌伎曾以能歌名家诗为荣;诗人也以自己的诗能够入乐广为流传而为幸。唐代的女艺人依色、艺两条标准以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乐伎、艺妓、歌妓、舞伎四个等级,其中,乐伎是最高等的,在宫中宜春院服务。这些乐伎代表着当时最高的专业水准,在宫廷舞队中多是领舞者。她们享受着相当高的待遇,“四季给米”、“赐第宅”。要成为女艺人仅有容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天资聪慧、才艺杰出、知书达礼、善解人意,还要经过很长时间严格的专业训练。“教坊”就是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教习音乐舞蹈的专门机构。

  二、歌女自己也并不觉得自己地位低琵琶女自叙年轻时的欢乐生活,“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一曲红绡不知数”。从她的诉说看,她本是个色艺俱佳的艺人,年轻、貌美、艺高、曾名声显赫、红极一时。“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她日日与少年宴饮笑谑,生活豪华奢靡。这火一般的、如花似玉的青春,曾是她人生最灿烂、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她最得意的时刻,自然也成了她永恒的记忆。从琵琶女自述的口气中感到:她对自己的歌伎生涯并不感到羞愧,也并不认为自己做乐伎不光彩;对自己青春时代的恣意欢谑,红极一时,欢歌笑语并不后悔,反而有一种得意洋洋之感。琵琶女感到痛苦的是今天的寂寞与孤独、飘零与憔悴。因为春花秋月已逝,容颜已衰,年长色衰的她,遭到社会的冷遇,“老大”只能“嫁作商人妇”了,“商人重利轻别离”,男人离家经商,妇人只能独守空闺,只能在地处偏远的浔阳江上,坐在空空的画船里,向惨淡迷离的月光诉说着自己的凄苦、惆怅、孤寂。所以,“夜深忽梦少年事”,只能是“梦啼妆泪红阑干。”回想自己昔日的锦绣年华,她怎能不伤痛欲绝呢!她感叹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感叹往日的欢乐、辉煌早已逝去。留下的,只有孤独寂寞、痛苦感伤。

  三、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白居易也并不觉得琵琶女社会地位低下,他同情感慨的是她的“沦落”,是她从红极一时的音乐家、艺术家沦落为孤独寂寞独守空船的商人妇的境遇,是她的地位由高到低、昔盛今衰的遭遇。宋人洪迈说:“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姿,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为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耳。”琵琶女由“教坊第一部”到“老大嫁做商人妇”而独守空船,诗人则“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他们虽然社会地位不同,职业不同,但现实的人生结局却是相似的——沦落天涯,感受也是相通的。因此,作者同情琵琶女悲惨的遭遇,同时也是在感伤自己,借此抒发自己的迁谪之意和政治沦落之情。但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是同情她的昔盛今衰,门前冷落,而不是同情她是一个歌伎。在对待琵琶女的态度上,作者是相敬又相怜。而且,作者在诗歌中称琵琶女为“君”,这敬辞亦足见作者对其的尊敬。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情感】相关文章: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情感04-16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遭遇04-01

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完01-04

琵琶行琵琶女03-22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解读12-02

《琵琶行》琵琶女的形象04-17

解读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女形象03-29

白居易《琵琶行》塑造的琵琶女形象03-29

琵琶行中的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