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一首词与一座城市

时间:2024-12-10 11:29:26 夏仙 秦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秦观:一首词与一座城市

  秦观因被贬郴州触景生情写就了这首千古流传的《踏莎行》,而郴州,因这首闪耀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伟岸人格的词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秦观:一首词与一座城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郴州旅舍》

  大约在1097年春三月,秦观由于新旧党争一贬再贬,贬到了湖南郴州,在郴州的旅馆里,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词的开篇,就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凄迷的意境:楼台在浓雾中消失,渡口被月色隐没,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无处可寻。这样一个凄婉美妙的景象,却是词人凭空臆想出来的。你看下文写道: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本是待在旅馆里,怎么就能见到楼台津渡之景呢?下文写斜阳暮,可是上文却是月迷津渡,岂不矛盾?这一切,不过词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创造出来的景象罢了,所谓因情造景,大概如此吧。

  楼台高大美好,津渡渡人前途,桃源更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乐土,在秦观笔下,高大美好的楼台却是被浓雾掩盖,渡人迷津的渡口却在月色中迷失,桃花源更是无处可寻,则词人的心境可想而知。清人黄了翁在《蓼园词选》里说““雾失”“月迷”,总是被谗写照。”这是深得词人之心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苏东坡十分欣赏,这两句,用王国维的话讲,是把凄婉的情感深化成了凄厉。一个“馆”字,已彰显出羁旅之苦,在他的前面加一个“孤”字,则这份痛苦更加深化;再加上此时正值春寒深重的季节,则羁旅之苦又翻一倍。

  此时此刻,词人的痛苦已经十分深重,却不想耳边又想起杜鹃“不如归去”的啼鸣之声,那一声一声的悲啼,叫得人心里难受。“斜阳暮”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此处重复,杨慎在《词品》里作了详细的解释,不再赘述。读此三字,则历史上有关的诗句喷涌而出,比如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则斜阳、日暮之类特别容易引人乡思。

  词至此,众多意象已经构筑了一个凄婉迷茫、羁旅思乡的意境。可是词人并未就此搁笔,而是继续深化。

  前两句用了两个典故,“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鱼传尺素”则是来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都是指书信往来。词人被贬,北归自然是不可能了,于是亲友寄来了无数的书信。这些书信自然是安慰之辞、关心之语,可是对词人来说,却加重了思乡之情。书信越多,那种离别之恨越重,它们一封封的垒在那里,就像砖石一般,砌成了“无重数”。

  结尾两句,自古以来多被赞赏。“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向潇湘去?”你郴江本来在故土安乐幸福,绕着郴山,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可是现在究竟是为了谁,竟然背井离乡,离开了郴山,离开了故土,流向湘江?词人表面是写郴江,其实是写自己。自己一个读书人,本来是想为朝廷做一番事业的,就像郴江十分幸运能够绕着郴山转,却不曾想卷入政治的斗争,离京城而去。

  郴州有幸,能独享这个“郴”字,更幸运的是,秦观在这里留下了这首名动古今的词。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见赏于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1094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继迭遭贬谪,编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同年于藤州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其诗清新婉丽,因《满庭芳·山抹微云》词赢得“山抹微云君”的雅号。他毕生追随苏氏兄弟,词风独创一格,以秀丽含蓄取胜,情调略显柔弱与凄凉。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多首,宋诗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著有《淮海集》《劝善录》《逆旅集》等。

【秦观:一首词与一座城市】相关文章:

秦观的词09-07

秦观著名的词08-17

秦观词集07-23

秦观词名句09-06

秦观的词集07-03

一座城一首诗词11-09

一座城市的修养散文05-31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以及后人对秦观的评价07-08

鹊桥仙秦观词07-20

秦观词阅读答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