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踏莎行》教案
教学目标
一、解读诗歌中的动词形容词的妙处
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苏小妹与哥哥苏东坡和朋友黄庭坚一起玩吟诗游戏,苏小妹出了个对子要两位诗人填上两个字,把诗写完整,并能表达意境。这两句就是: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我们再看几句诗
1.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婕《一剪梅?舟过吴江》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规律:
⒈关照动词
⒉关照修饰语(形容词、副词、颜色词)
⒊关照特殊词(叠词、数量词)
二、学习踏莎行
1、朗读释义
浓雾淡月俩朦胧
楼台津渡互迷离
极目远望,桃源仙境在哪里?
孤寂客馆,料峭春寒怎忍受?
杜鹃哀啼鸣不停,
斜阳无声渐西沉……
驿站寄来梅花
鱼雁传送书信
恨墙堆砌离愁别绪重重又叠叠
为何竟向潇湘水流去?
2、找出诗歌中你认为用的较好的字词有哪些?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
(1)“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
使动用法:使…失;使…迷。
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2)“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态和心情?
“望穿秋水,无处可觅”,“为伊寻得人憔悴,桃源乐土无处觅!”,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3)“闭”有何妙处?
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4)“砌”字 有何妙处?试作分析
“堆叠”之意。一朵朵梅花,一封封书信,如砖石垒墙般“砌”起一道高高的,无法逾越的“恨”墙。
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 ,恨谁?恨什么? 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炼字题出题类型
⒈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⒉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⒊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⒋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⒌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题的技巧和步骤
①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想想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是否有作用。
四、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
1、找出诗歌中主要意象有哪些?并分析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虚写:雾、楼台、月、津渡、桃源
2、“雾”、“月” 是指什么?
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3、“楼台”“津渡”喻指什么?
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4、桃源(注释)喻指什么?
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
5、试问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
傲霜斗雪,希望词人能抗击风雨,千磨万击还坚劲
一、“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二、“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
三、“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
五、拓展应用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和“空”用的好,为什么?
写祠堂内的所见所闻,用“自”、“空”道出了祠堂的满目荒凉和寂寞,抒发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深深情怀。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秦观《踏莎行》教案】相关文章:
踏莎行 秦观 教案05-25
秦观写的踏莎行教案11-21
秦观诗人 踏莎行06-27
踏莎行 秦观 鉴赏11-13
秦观的踏莎行11-11
踏莎行秦观背景11-03
秦观《踏莎行》赏析10-18
踏莎行 郴州旅舍 秦观05-25
《踏莎行》秦观阅读答案10-18
踏莎行秦观词作鉴赏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