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沁园春·雪》的结构分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诗词吧,诗词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沁园春·雪》的结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沁园春·雪》的结构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沁园春·雪》的结构分析
层次结构
这首词有上下两阕:上阕写北国雪景;下阕评论历史人物,结尾于赞颂当代英雄。
上阕重点描绘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这阕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北国风光”到“万里雪飘”),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第二层(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第三层(从“须晴日”到“分外妖娆”),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下阕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
这阕也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这层是承上启下的过渡。
第二层(从“惜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恰如其分地评论五位历史英雄。
第三层(从“俱往矣”到“还看今朝”)歌颂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原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译文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惟余:只剩下。余:有版本作“馀”。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旷无际。
顿失:立刻失去。顿:顿时,立刻。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驰:有版本作“驱”。蜡象:白色的象。
须:待、等到。
“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一作银装。妖娆(ráo):娇艳妩媚。
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略输:稍差。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引申为文治。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逊:差。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
“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识:知道,懂得。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赏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初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毛泽东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沁园春·雪》的结构分析】相关文章:
沁园春·雪教学04-20
沁园春 雪教案03-29
沁园春·雪赏析02-13
《沁园春·雪》说课稿11-20
《沁园春·雪》背景03-14
《沁园春.雪》鉴赏05-21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04-22
《沁园春·雪》原文及注释12-20
《沁园春·雪》阅读答案05-15